说富是多方面的,讲穷则只强调会不会饿死—《权舆》讲解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35篇,权舆。权舆是先秦的词汇,指的是草木或者谷物萌芽。引申义为最初,开始。那么这里用的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呢?我们先来通读全诗。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馀。于嗟乎,不承权舆。(一章)于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二章)全诗共分两章。每一章都有两句慨叹词,所以我们可以将每一句慨叹作为一个单位。我们先来看第1句慨叹。因为有个今也。可知前面的夏屋渠渠,每食四簋乃是指从前。所以第1个慨叹句意思很明确,就是啊,我以前呢,住的是高楼大厦。每餐都是4样不同的食物,如今呢。每餐吃的一点不剩,还吃不饱。有人将夏屋理解为大的食具,似乎认为这样才是前后都说吃的。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说富的时候,你会关注方方面面,说穷的时候,你只能关注会不会饿死。我们再来看第2个慨叹。因为权舆有原意和引申义两种意义。如果用原意来理解,将权舆理解为草木或谷物萌芽,那么不承权舆就类似于后世的青黄不接。此时强调的是如今困顿的生活状态。这样的话,作者可能是一个没落贵族。如果用引申义来理解。将权舆理解为开始,当初。那么不承权舆就类似于后世的有始无终。此时强调的是前后的待遇不同。这样的话作者可能是贵族家庭的臣僚,就类似于战国时期贵族所养的士。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或者是没落贵族的今昔对比,或者是贵族臣僚的待遇变化。前者是哀伤,后者是愤慨。我们实在是难以具体指证,到底是哪一种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
Published 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