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说的是爱情,其实说的是生意—《东门之枌》讲解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37篇。东门之枌。东门指的是陈国都城的东门。 枌指的是白榆树。我们先来通读全诗。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一章)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二章)谷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三章)全篇三章。没有明显的重章叠句。所以我们一张一张的分析。先看第1张。这里提到了两个地名,东门和宛丘。我们在上一章已经了解到,宛丘是陈国都城南的道东,是陈国人游玩的高平之地。宛丘与东门构成了一条经由陈国都城东门至宛丘游玩的路线。宛丘上有很多栩树,即柞书,而从东门出来的路两边,种的则是白榆树。前两句交代了诗歌的背景。我们再看后两句。子仲,可能是姓,也可能是当时很著名的一个人的名字。说他们家的一个姑娘,在这一片树木之下翩翩起舞。我们来看第2张。谷旦就是好日子。差是选择,所以谷旦于差就是挑一个好日子。干什么呢?原来作者要在这一天去南方之原,这说的就是宛丘。为什么他要去宛丘呢?上一章刚说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本章又说不绩其麻,市也婆娑。原来宛丘,也就是南方之原上有集市,每到集市的时候,子仲之子就不在家里做女功了,而是跑到市上去跳舞。作者为了看子仲之子跳舞,会选择在集市的时候去宛丘。问题是子仲之子为什么废弃女功,跑到集市上跳舞呢?我们来看最后一张。作者先承接上一张,说我选了一个好日子就出发了。当然所谓的好日子,指的就是集市开张的日子。鬷是聚集的意思,所以第2句是补充了一下,怎么去的?很多人一起过去了。过去干什么呢?当然是看子仲之子跳舞。在作者的眼中,她跳起舞来就像一朵淡紫色的荍,即锦葵花,所以送给她一把花椒。这就是后世所谓的捧个钱场。从字面上讲。是子仲之子送给我花椒,但我认为这里是倒装,这是为了照顾上一句尔的位置,所以才将我放在第2个字上。按照一般的解释,此诗会给人留下疑惑。第一,子仲之子为什么撂下手中的活计,跑到市场上去跳舞。作者强调这个行为的意义在哪儿?第二,作者刚形容了子仲之子的美,就接上子仲之子送给我东西,前后意义为什么如此不搭?按照倒装来解释,就不会有这样的疑惑。当时花椒是一种香料,香料的价值都特别高。子仲允许其子撂下活跑来跳舞,就是因为在集市人多的时候跳舞能赚更多的钱。所以我认为本诗不是一首表现爱情的歌曲,而是对民间舞者跳舞并以此谋生的刻画。另外在这里,我想对上一篇宛丘的讲解做点补充。我此前说,那个舞女所以不能在宛丘之上跳舞,是由于她的地位卑下。此种说法不够准确。从本篇看,当时一定有不少舞者在宛丘附近跳舞谋生。而在市场里,每个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因为当时有专门管理市场的人员。甚至有专门的税收。所以宛丘表现的是,不能在市场中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表演歌舞的舞者。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一章)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二章)谷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三章)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4/11/22
Published 04/11/2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诗经的第160篇,国风的最后一篇,狼跋。我们先来通读全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一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二章)这同样是重章叠句,我们先来看每一章的头两句。这里的胡,不是只狼的胡子。而是狼颔下的悬肉。头两句是说。狼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踩着下巴,一会儿拌到尾巴上。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第3句。公孙是国君的后代。公孙硕肤,说某个公孙,长得非常的胖。然而他的胖和狼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前面说狼下巴上的肉很多,走路的时候都会踩到,这显然是说狼很胖。可见胖是将狼与公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我们再来看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赤舄,是一种红色的鞋,与礼服...
Published 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