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在香港有各適其適的殯葬儀式。一群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則追求「薄葬」、「速葬」、「土葬」。無論先人生前的身分地位如何,死後都只有白布裹身,在短短數日內盡快落葬土坑,沒有精美的棺槨,沒有華麗的壽衣,更沒有任何陪葬品。 穆斯林相信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必然歸宿,面對生死,順命應變。故此,八十多歲的婆婆數十年來義務清潔屍體,毫無懼色;年邁的華人夫婦患病、受傷,仍然堅守信仰,積極面對;巴基斯坦青年遇到父親突然離世,可以忍着悲傷,坦然處之。
Published 10/19/19
Published 10/19/19
在香港有各適其適的殯葬儀式。一群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則追求「薄葬」、「速葬」、「土葬」。無論先人生前的身分地位如何,死後都只有白布裹身,在短短數日內盡快落葬土坑,沒有精美的棺槨,沒有華麗的壽衣,更沒有任何陪葬品。 穆斯林相信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必然歸宿,面對生死,順命應變。故此,八十多歲的婆婆數十年來義務清潔屍體,毫無懼色;年邁的華人夫婦患病、受傷,仍然堅守信仰,積極面對;巴基斯坦青年遇到父親突然離世,可以忍着悲傷,坦然處之。
Published 10/19/19
喪偶的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人士,因為法律所限和社會目光,在撫平悲傷之時,會遇到什麼其他困擾和約束?花姐和Bosco同樣面對摯愛離世,需要處理深邃的哀傷。然而,他們與其摯愛家人的關係,卻對他們治癒傷痛的過程帶來深切的影響。 伴侶家人驟然冷待的態度,令花姐一路走來,感覺孑然一身;Bosco與伴侶的媽媽感情依然深厚,是與摯愛關係的一種延續……花姐和Bosco,如何走過喪偶後最黑暗的日子?兩人各自的故事,又會為對方帶來哪種鼓勵?
Published 10/12/19
喪偶的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人士,因為法律所限和社會目光,在撫平悲傷之時,會遇到什麼其他困擾和約束?花姐和Bosco同樣面對摯愛離世,需要處理深邃的哀傷。然而,他們與其摯愛家人的關係,卻對他們治癒傷痛的過程帶來深切的影響。 伴侶家人驟然冷待的態度,令花姐一路走來,感覺孑然一身;Bosco與伴侶的媽媽感情依然深厚,是與摯愛關係的一種延續……花姐和Bosco,如何走過喪偶後最黑暗的日子?兩人各自的故事,又會為對方帶來哪種鼓勵?
Published 10/12/19
親人自殺的傷痛伴隨過來者往往以年計,久久不散,阿Ling 痛失兒子十年後,她與細兒子的精神情緒問題,遠遠超過可以想像的嚴重。原來死後並非一了百了,對留下來的家屬,會帶來長久傷痛。甚至傷痛淡化以後,痕跡亦不能泯滅。 除了一樣的哀傷部分,每位家屬應對的方式,以至走過的歷程,皆不盡相同,著名科普作家李偉才博士現身說法。雖然說知識分子亦是常人,但一個人一生所學所積聚的識見,在走出這些艱難情況的過程,應該會有所幫助。透過比照、分享兩位自殺者至親,觀眾或可從中得到更大幫助。
Published 10/05/19
親人自殺的傷痛伴隨過來者往往以年計,久久不散,阿Ling 痛失兒子十年後,她與細兒子的精神情緒問題,遠遠超過可以想像的嚴重。原來死後並非一了百了,對留下來的家屬,會帶來長久傷痛。甚至傷痛淡化以後,痕跡亦不能泯滅。 除了一樣的哀傷部分,每位家屬應對的方式,以至走過的歷程,皆不盡相同,著名科普作家李偉才博士現身說法。雖然說知識分子亦是常人,但一個人一生所學所積聚的識見,在走出這些艱難情況的過程,應該會有所幫助。透過比照、分享兩位自殺者至親,觀眾或可從中得到更大幫助。
Published 10/05/19
知死悟生是生死教育的主旨,而悟生就是能悟出珍惜生命的道理,我們能否從中對智障人士的生命有更深入的認識? 住在智障長者家舍的日洪對死亡非常好奇;潤梅有追念故人的心願未了;思華渴望年邁母親的關顧。家舍職員Eva與社工Erica透過協助他們圓夢,讓他們一償獨立及得到被尊重的心願,讓他們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結業禮。
Published 09/28/19
知死悟生是生死教育的主旨,而悟生就是能悟出珍惜生命的道理,我們能否從中對智障人士的生命有更深入的認識? 住在智障長者家舍的日洪對死亡非常好奇;潤梅有追念故人的心願未了;思華渴望年邁母親的關顧。家舍職員Eva與社工Erica透過協助他們圓夢,讓他們一償獨立及得到被尊重的心願,讓他們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結業禮。
Published 09/28/19
苑儀是智障人士,於年初因癌病逝世,妹妹素儀一直是主要的照顧者,對姊姊愛護有加。 見證著姊姊接二連三對抗病魔,素儀一方面欣賞她的堅毅,同時亦替她心痛。面對喪親的哀傷,姊姊生前居住的院舍職員Erica、Eva、富貴、Toby、Gallery與舍友杏芳,透過創新善別服務「遺物轉化」,以遺物重織的手法讓素儀獲得哀傷關懷和支援,重新尋回兩姊妹的連繫,亦引導院舍同行者一同擁抱哀傷,見證哀傷的轉化。
Published 09/21/19
苑儀是智障人士,於年初因癌病逝世,妹妹素儀一直是主要的照顧者,對姊姊愛護有加。 見證著姊姊接二連三對抗病魔,素儀一方面欣賞她的堅毅,同時亦替她心痛。面對喪親的哀傷,姊姊生前居住的院舍職員Erica、Eva、富貴、Toby、Gallery與舍友杏芳,透過創新善別服務「遺物轉化」,以遺物重織的手法讓素儀獲得哀傷關懷和支援,重新尋回兩姊妹的連繫,亦引導院舍同行者一同擁抱哀傷,見證哀傷的轉化。
Published 09/21/19
Lost and found。 玻璃骨少女斌琳遺失了一張二十年前跟爸爸在馬場的合照。在尋找合照的過程中,她重溫昔日與爸爸共聚天倫的時光,一切恍如昨天,畫面一一重現在她眼前。喜的回來,悲的也回來,那個錯過與爸爸告別的日子,她永遠記得。 在尋找的路上,她發現很多事物都不一樣了。物是人非,唯獨她對爸爸的愛與思念依舊。照片雖然失去,父女情卻絲毫不減,長存斌琳心中。
Published 09/14/19
Lost and found。 玻璃骨少女斌琳遺失了一張二十年前跟爸爸在馬場的合照。在尋找合照的過程中,她重溫昔日與爸爸共聚天倫的時光,一切恍如昨天,畫面一一重現在她眼前。喜的回來,悲的也回來,那個錯過與爸爸告別的日子,她永遠記得。 在尋找的路上,她發現很多事物都不一樣了。物是人非,唯獨她對爸爸的愛與思念依舊。照片雖然失去,父女情卻絲毫不減,長存斌琳心中。
Published 09/14/19
很多經歷失胎的父母都稱自己為「天使父母」。他們深信,孩子離世後會變成小天使,一家人最終將在天國重聚。 仍然留在人間生活的「天使父母」,除了要學習與哀傷共存,亦要學習把對小天使的愛,化成生活的動力,對他們來説,這可能是一輩子的功課。 Teresa 自失去孩子 Ethan 後,本想開網絡社羣求教其他「天使父母」,但最後她卻成為了互助組織的核心成員,不但為其他「天使父母」排解疑難,更為他們爭取在社會上應有的權利。 本集亦會繼續跟隨 Harriet 和 Steven 回到澳洲珀斯,看看當地...
Published 09/07/19
很多經歷失胎的父母都稱自己為「天使父母」。他們深信,孩子離世後會變成小天使,一家人最終將在天國重聚。 仍然留在人間生活的「天使父母」,除了要學習與哀傷共存,亦要學習把對小天使的愛,化成生活的動力,對他們來説,這可能是一輩子的功課。 Teresa 自失去孩子 Ethan 後,本想開網絡社羣求教其他「天使父母」,但最後她卻成為了互助組織的核心成員,不但為其他「天使父母」排解疑難,更為他們爭取在社會上應有的權利。 本集亦會繼續跟隨 Harriet 和 Steven 回到澳洲珀斯,看看當地的同路人,如...
Published 09/07/19
對失去胎兒的父母來説,孩子在母親腹中的相片、無聲地來到這個世界後的一個小腳印、一些髮絲,就是他們對孩子的僅有記憶。他們不僅看不到孩子成長,而想像與孩子玩耍的情景、為孩子出生所作的一切準備,也化成傷感的泉源。 今集,我們隨Harriet 和Steven重回澳洲珀斯,探訪當地的義工和朋友。珀斯是他們失去兒子Angel TSANG之地,也是他們領悟何謂死亡的地方。 香港這邊,則有媽媽素雯親述她的故事,講述從失去女兒詩舟到製作網台節目,與失胎父母一起分享孩子來了又去的經歷。
Published 08/31/19
對失去胎兒的父母來説,孩子在母親腹中的相片、無聲地來到這個世界後的一個小腳印、一些髮絲,就是他們對孩子的僅有記憶。他們不僅看不到孩子成長,而想像與孩子玩耍的情景、為孩子出生所作的一切準備,也化成傷感的泉源。 今集,我們隨Harriet 和Steven重回澳洲珀斯,探訪當地的義工和朋友。珀斯是他們失去兒子Angel TSANG之地,也是他們領悟何謂死亡的地方。 香港這邊,則有媽媽素雯親述她的故事,講述從失去女兒詩舟到製作網台節目,與失胎父母一起分享孩子來了又去的經歷。
Published 08/31/19
在內地有不少孤兒都患有不同的疾病,有些更是患上不能治癒的危重病。患上不治之症,是否就代表他們只能在孤獨和痛苦之中等待死亡?在長沙市,一個英國慈善機構與當地福利院合作,成立了全中國第一所兒童紓緩護理中心,為20位患上危重病的孤兒給予人性化的護理,讓他們在有限的生命中也能感受到愛。 香港註冊護士林國嬿(Molin)就是這一家名為「蝴蝶之家兒童紓緩護理中心」的專業服務總監,她在香港已有近20年兒童紓緩護理服務的經驗,在2017年她更決定隻身來到內地的蝴蝶之家。 這天清晨,她匆匆搭乘第一班前往長沙的高鐵...
Published 08/24/19
在內地有不少孤兒都患有不同的疾病,有些更是患上不能治癒的危重病。患上不治之症,是否就代表他們只能在孤獨和痛苦之中等待死亡?在長沙市,一個英國慈善機構與當地福利院合作,成立了全中國第一所兒童紓緩護理中心,為20位患上危重病的孤兒給予人性化的護理,讓他們在有限的生命中也能感受到愛。 香港註冊護士林國嬿(Molin)就是這一家名為「蝴蝶之家兒童紓緩護理中心」的專業服務總監,她在香港已有近20年兒童紓緩護理服務的經驗,在2017年她更決定隻身來到內地的蝴蝶之家。 這天清晨,她匆匆搭乘第一班前往長沙的高鐵...
Published 08/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