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9|酷兒書寫行動:無法被定義,才真正接近多元 ft.鄭芳婷【蘇碩斌|臺灣性別文學講】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如果現實人生不能跟漫畫一樣美好,那一定是現實人生的錯。」——《新社員》    從 80、90 年代開始,酷兒理論開始慢慢發展成型,它的定義也不斷被推翻討論。女性主義研究者朱迪斯·巴特勒 (Judith Butler) 就曾強調,酷兒不該是專屬於性別少數的標籤或資源,而應該被延展到各個面向的少數與弱勢主體;酷兒應該是一個不斷綿延的、動態的改革理念。    研究酷兒理論,並有劇場實務經驗的鄭芳婷,認為酷兒是思想的中心點,讓我們跳脫過去傳統高藝術的框架,如同劇場屬於動態的藝術;我們需放棄高高在上、觀眾有互動,並在主題上去關注各種小眾與弱勢。    她從台灣酷兒劇場始祖的田啟元《毛屍》談起、1996 年第一屆「女節」在 B-side 酒吧,到 2017 年紅透半邊天的《新社員》,酷兒劇場或酷兒文學帶給大眾的啟示,在於不斷地反思,才有可能真正去靠近酷兒這個概念所盼望的民主關懷。    【同志與酷兒書單】    王爾德《格雷的畫像》、葛楚史坦《愛麗斯達克蕾絲的自傳》、吳爾芙《歐蘭朵》、鮑德溫《喬萬尼的房間》,愛麗絲沃克《紫色姐妹花》,霍爾《寂寞之景》,費雷斯《藍調石牆踢》,或是安沙杜娃《我背為橋》,海梅巴以利《你請不要告訴任何人》。    王鷗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邱妙津《鱷魚手記》、朱天文《荒人手記》、白先勇《孽子》、杜修蘭《逆女》、陳雪《惡女書》,曹麗娟《童女之舞》、吳繼文《天河撩亂》、凌煙《失聲畫眉》,在比較當代的出版中,李琴峰《獨舞跟彼岸花開的國度》,郭強生《尋琴者》、陳思宏《夏天三部曲》、楊双子《花開時節》、張亦絢《永別書》、陳怡如《泥地漬虹》。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共同製作播出的《臺灣性別文學講》】 每週一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劉寶苓   延伸閱讀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可讀 性》  |王鈺婷教授主編、聯經出版公司《性別島讀: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More Episodes
Published 06/17/22
2022年7月起,《臺灣性別文學講》就在鏡好聽官網、鏡好聽APP獨家播出囉!  現在就上官網註冊成為會員,並下載鏡好聽APP,就能即時收聽最新內容,還有貼心收藏、追蹤、分享功能,讓你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Published 06/17/22
「高中接觸女性主義後,你會覺得世界上唯一有趣的事情就是女性主義,因為除了它之外,其他東西並沒有照顧到我們的成長經驗或面臨的困境。」   張亦絢從《永別書》談記憶與性侵犯的問題,到《性意思史》寫出性的各種樣貌,她說,性愛這個東西是很可愛的,但完全沒有發展空間;討論性,是她常年的思考與觀察,從林奕含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提醒的,一個社會文化如果只關注競爭時,人們將無法發展足夠的道德感情。   #Me too 運動近年在世界席捲,也輾轉來到了臺灣。她曾在運動現場聽到有一位女性主義運動者說,臺灣不如國外的進展;她總覺得,#Me too...
Published 1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