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E4丨AI很火,但算力爆炸时代的“碳”该如何抵销?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从个人电脑到企业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社会算力需求的激增,也带来了电力消耗与碳排放量的显著增长。在强制碳市场交易主体有限的情况下,自愿碳市场已成为国家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碳减排的重要工具。企业主体可在自愿碳市场购买CCER主动抵销自身碳排放量,完成自愿减排目标;社会大众也可通过低碳出行、错峰用电等方式参与地方碳普惠体系,并获得绿色积分、兑换相应奖励。未来,随着各国自愿减排项目的不断标准化,自愿碳市场还有望成为国际互联互通的新桥梁,助力全球共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本期节目我们继续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马爱民、华泰证券研究所能源转型首席分析师刘俊及华泰证券固定收益部碳金融业务负责人蒋璨一起,聊一聊CCER重启的重要意义、方法学的制定标准以及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碳普惠体系,并进一步展望中国自愿碳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可能。 聊天的人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副主任 马爱民 华泰证券研究所能源转型首席分析师 刘俊 华泰证券固定收益部碳金融业务负责人 蒋璨 时间轴 03:05 自愿减排项目的前世今生 07:40 CCER在北京冬奥会碳中和中扮演重要角色 10:01 加强第三方机构的管理是确保数据质量的关键 16:24 什么是额外性?为何方法学的额外性论证如此重要? 20:44 碳普惠体系突出了对个人减碳行为的鼓励 22:41 建立国际标准并不容易,双边协议是突破口 30:30 CCER相比碳配额,更可能成为国际交易的产品 31:48 碳排放标准国际化中,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38:41 火热的AI背后,数据中心的碳减排需求不可小觑 39:37 证券公司在碳市场国际化中大有可为 泰度小课堂 CCER: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简称,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实施减排项目的主体,也称CCER项目业主,可通过出售CCER获得收益,而纳入碳市场管控的高碳排放企业可通过购买CCER用于抵销碳排放、履行碳减排业务;其他企业和机构也可以购买CCER抵销碳排放,实现生产经营、重大活动碳中和,践行低碳承诺、履行社会责任。 方法学:指用于确定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基准线、论证额外性、计算温室气体减排量、制定监测计划等的方法指南,是指导特定领域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实施、审定和减排量核算的主要依据。各类社会主体应当按照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方法学,自主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并经由项目公示、审定、登记,减排量核算、公示、核查等流程获得CCER,然后在自愿减排市场交易以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发布第一批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4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研报:《能源转型专题:AI发展对电力存在哪些影响与机遇?》 作者: 刘俊    S0570523110003 | AVM464 苗雨菲  S0570523120005 | BTM578 发布日期:2024年3月24日 风险提示:AI数据中心建设不及预期;AI芯片功耗优化不及预期 制作团队 主编:原瑞阳 项目统筹:韦晔 制作:武宇轩、高海博 声音设计:杨啸天、陆佳杰 节目运营:小米粒 本节目录制于2024年3月15日,本播客不保证节目播出时援引数据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法律声明 本播客不是华泰
More Episodes
近年来,气候变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全球低碳转型刻不容缓。碳交易市场通过总量设定、配额分配与交易,在市场机制下以低成本的方式促进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同时,碳市场的国际化建设与各国规则的碰撞为能源行业参与者制定了更高的标准,将进一步影响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与效果。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碳交易市场发展再进一步。在此之前《泰度Voice》将连续推出两期关注碳交易市场的节目。本期节目邀请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马爱民、华泰证券研究所能源转型首席分析师刘俊及华泰证券固定收益部碳金...
Published 04/19/24
Published 04/19/24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落地场景之一,人形机器人正在催生科技行业和资本市场新一轮热潮。近半年来,国内外各类原型机或产品密集亮相,一级市场投融资活跃。通用大模型的横空出世有望使人形机器人的感知决策能力被极大提升,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神经网络模型被认为是打开人形机器人通用之路的关键。尽管进展显著,训练数据量级和数据质量依然是限制人形机器人技术泛化的主要瓶颈,从长期来看,行业普遍预期任务级人形机器人成熟仍需数年之久。 本期节目邀请华泰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倪正洋对谈华业天成执行董事陆昆仑,以非常通俗直观的方式解释算法如何训练一台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学界和业界已经有哪些进展和共识,尚存哪...
Published 0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