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怡:维特根斯坦的传奇人生 下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江怡在复旦哲院演讲谈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变化——“在不可言说的地方,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人类为何会说不同的语言,《圣经》里有个著名的“巴比伦通天塔”故事:说同一种语言的人类联合起来想搭建通向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这一计划,上帝施法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们的思想不能互相沟通。这个故事源远流长,它揭示了语言与思想之间密切而深刻的历史血缘。众所周知,20世纪初,西方哲学出现了“语言的转向”,由此诞生了一门新兴的哲学分支——语言哲学。著名的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正是造成这场“语言转向”的第一人,也是促成语言哲学出场并为分析哲学做出奠基的重要代表。 但是,在常人看来,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异常难懂:一方面,他对原有哲学认识世界方式的彻底改变,使得他的思想和我们对哲学本身的理解有了巨大差距;另一方面,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也为我们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然而,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团,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而对他思想的理解则是一个无穷的诱惑,永远吸引着对未知有探索欲的学人和学子。10月26日,作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六十华诞庆典系列活动的压轴讲座,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江怡教授以《维特根斯坦传奇:语言如何为理性奠基》为题,面对慕名而来、座无虚席的听众,开场以这样的话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和思考:“我们能够读懂维特根斯坦书中的每一个字,但却无法理解他在书中的每一句话的意思。”
More Episodes
一衣带水,中国和日本。 无论怎样的感情,怎样的关系,“搬不走的邻国”是永远的事实。 2017年,中日进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一方面,被学者形容为阴霾密布的中日关系没有看到柳暗花明的转折点,而安倍连续赢得国政选举的胜利使得日本右翼势力节节得势,“统一防卫战略”正在强硬出台,从东海、南海、台海搅局直指中国;另一方面,过往一年中国有700万人次访日,接近访日人口的30%,尽管两国民众对对方国家的亲近感仍徘徊在历史最低水平,但已出现止跌回升迹象,中日贸易受全球经济减速拖累,但降幅明显收窄,2.3万家在华日资企业中,60.4%盈利,15.9%持平,日本财界对中国市场依然寄以厚望…… 中日关系...
Published 01/18/17
一衣带水,中国和日本。 无论怎样的感情,怎样的关系,“搬不走的邻国”是永远的事实。 2017年,中日进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一方面,被学者形容为阴霾密布的中日关系没有看到柳暗花明的转折点,而安倍连续赢得国政选举的胜利使得日本右翼势力节节得...
Published 01/18/17
Published 01/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