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第106期文汇讲堂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做了主题演讲《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与西方民主的未来》,并与前往美国观察大选的上海美国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做了深入对话,对上述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
Published 12/12/16
第106期文汇讲堂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做了主题演讲《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与西方民主的未来》,并与前往美国观察大选的上海美国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做了深入对话,对上述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
Published 12/12/16
第106期文汇讲堂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做了主题演讲《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与西方民主的未来》,并与前往美国观察大选的上海美国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做了深入对话,对上述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
Published 12/12/16
11月26日晚,第106期文汇讲堂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做了主题演讲《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与西方民主的未来》,并与前往美国观察大选的上海美国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做了深入对话,对上述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现整理后分享给众多来现场和更多未...
Published 12/08/16
11月26日晚,第106期文汇讲堂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做了主题演讲《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与西方民主的未来》,并与前往美国观察大选的上海美国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做了深入对话,对上述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现整理后分享给众多来现场和更多未来现场的听友。
Published 12/06/16
11月26日晚,第106期文汇讲堂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做了主题演讲《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与西方民主的未来》,并与前往美国观察大选的上海美国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做了深入对话,对上述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现整理后分享给众多来现场和更多未来现场的听友。
Published 12/06/16
11月26日晚,第106期文汇讲堂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做了主题演讲《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与西方民主的未来》,并与前往美国观察大选的上海美国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做了深入对话,对上述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现整理后分享给众多来现场和更多未...
Published 12/06/16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长征,党和人民紧紧依靠,最终取得胜利,改变了中国近代的悲惨命运。8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发展,正在影响世界,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重提长征精神的意义何在?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在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中以《不忘初心继续长征》为主题展开精彩演讲,讲堂特邀请该期主持、媒体资深时事评论员、新华社高级编辑吴学兰撰写主持感言。 音频来源于:中国正在说,违者必究
Published 12/05/16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长征,党和人民紧紧依靠,最终取得胜利,改变了中国近代的悲惨命运。8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发展,正在影响世界,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重提长征精神的意义何在?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在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中以《不忘初心继续长征》为主题展开精彩演讲,讲堂特邀请该期主持、媒体资深时事评论员、新华社高级编辑吴学兰撰写主持感言。 音频来源于:中国正在说,违者必究
Published 12/05/16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长征,党和人民紧紧依靠,最终取得胜利,改变了中国近代的悲惨命运。8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发展,正在影响世界,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重提长征精神的意义何在?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在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中以《不...
Published 12/05/16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文明和中国方案正在为世界作着贡献。但是,相对于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中国人对本国文化缺乏应有的信心。固然,西方的文化有其优秀之处,但中国的文化就一无是处吗?背后缘由需要反思。 就此现象,文汇报原驻法国首席记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文汇报》高级记者郑若麟(文汇讲堂第70期嘉宾)在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中展开主题演讲。讲堂特邀请该期主持、媒体资深时事评论员、 音频来源于:中国正在说,违者必究
Published 12/01/16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文明和中国方案正在为世界作着贡献。但是,相对于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中国人对本国文化缺乏应有的信心。固然,西方的文化有其优秀之处,但中国的文化就一无是处吗?背后缘由需要反思。 就此现象,文汇报原驻法国首席记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文汇报》高级记者郑若麟(文汇讲堂第70期嘉宾)在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中展开主题演讲。讲堂特邀请该期主持、媒体资深时事评论员、 音频来源于:中国正在说,违者必究
Published 12/01/16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文明和中国方案正在为世界作着贡献。但是,相对于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中国人对本国文化缺乏应有的信心。固然,西方的文化有其优秀之处,但中国的文化就一无是处吗?背后缘由需要反思。 就此现象,文汇报原驻法国首席记者,...
Published 12/01/16
主讲嘉宾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解释中国是中国人自己的责任”   2015年11月20日,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大会演讲环节,在蓝普顿、马丁·雅克、库恩、李君如之后的郑永年登台,他说:我要改变演讲主题,谈谈学习。这节12分钟即兴演讲赢得热烈掌声,文汇讲堂微信将此编辑为《国家之间的相互学习是为了成功而非失败》。在随后的集体采访中,郑永年除了强调学习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外,也揶揄了欧美的学习态度,“结构性陷阱使得他们只能学习‘不学习’。” 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中国人郑永年的学习成果也有目共睹,从民族主义、中央与地方关系、土地分配制度到互联网技术、内部多元主义等等事关中国改革的进程,均有见解和见识。2016年更新了50%再版的《中国模式》一书中,他把2010年第一版副题“经验与困局”调整为“经验与挑战”,然而,“经验”始终不变,基于国情调查、总结而得出的经验,是郑永年的方法论基石,也是这位随中国改革开放共成长、伴全球化潮流共思考的学者的学习成果——西方理论是西方产物,解释中国则是中国人自己的责任。
Published 11/29/16
主讲嘉宾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解释中国是中国人自己的责任” 2015年11月20日,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大会演讲环节,在蓝普顿、马丁·雅克、库恩、李君如之后的郑永年登台,他说:我要改变演讲主题,...
Published 11/29/16
汤因比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当今世界正面临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必须要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中国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世界人民为什么需要中国来建设“一带一路”?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日前播出文汇报原驻法国首席记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文汇报》高级记者郑若麟(文汇讲堂第70期嘉宾)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主讲的《...
Published 11/25/16
汤因比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当今世界正面临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必须要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中国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世界人民为什么需要中国来建设“一带一路”?东南卫...
Published 11/25/16
沸腾时代的友谊,徐光启与利玛窦 文/文汇讲堂 童毅影 《论语》的开篇首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被世人所熟知。这句话也常常被应用在大大小小的活动和会议,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仪式上,更有千人共诵的场景。大约在400多年前,有一位意大利人也想到这句话,希望以朋友的身份展示在中国人面前,他就是在晚明时期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以双重文化传递者的角色用文言文写下了广为流传的《交友论》,他与徐光启等晚明士大夫的友谊更是为人称道。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魏浊安(Giovanni Vitiello)(上)与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下)以友谊为主题进行现场交流 11月6日,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亦选用了这句话,以“有朋自远方来”为题,在上海图书馆的多功能厅也展开了一场中意文化交流论坛。在讲座的宣传册中,有这样的话语“徐光启是中国文化历史上因中意友谊而闻名的伟人,是中意两国友谊的见证。”作为第16届世界意大利语周的压轴闭幕活动,论坛邀请了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魏浊安(Giovanni...
Published 11/24/16
沸腾时代的友谊,徐光启与利玛窦 文/文汇讲堂 童毅影 《论语》的开篇首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被世人所熟知。这句话也常常被应用在大大小小的活动和会议,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仪式上,更有千人共诵的场景。大约在400多年前,有一位意大利人也想到这句话,希望以朋友的身份展示在中国人面前,他就是在晚明时期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以双重文化传递者的角色用文言文写下了广为流传的《交友论》,他与徐光启等晚明士大夫的友谊更是为人称道。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魏浊安(Giovanni Vitiello)(上)与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下)以友谊为主题进行现场交流 11月6日,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亦选用了这句话,以“有朋自远方来”为题,在上海图书馆的多功能厅也展开了一场中意文化交流论坛。在讲座的宣传册中,有这样的话语“徐光启是中国文化历史上因中意友谊而闻名的伟人,是中意两国友谊的见证。”作为第16届世界意大利语周的压轴闭幕活动,论坛邀请了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魏浊安(Giovanni...
Published 11/24/16
沸腾时代的友谊,徐光启与利玛窦 文/文汇讲堂 童毅影 《论语》的开篇首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被世人所熟知。这句话也常常被应用在大大小小的活动和会议,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仪式上,更有千人共诵的场景。大约在400多年前,有一位意...
Published 11/24/16
卓新平:不了解宗教历史,就无法看清国际政治文/文汇讲堂童毅影1978年卓新平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世界宗教研究系,专攻基督教专业。虽经常被称为是“洋和尚”,但卓新平一直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主张从学术的客观态度和科学立场来研究宗教。从23岁被称为小卓开始对世界宗教进行研究,到如今,卓新平笑称已经被众人称呼他为老卓,60岁生日一过,称呼更是变为了卓老,他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学研究的发展与变化。受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庆60周年之邀,9月28日,卓新平在光华楼开讲“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宗教学问题”,虽是复旦的“命题作文”,但没有人比担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一职18年的卓新平更为合适。 宗教是研究世界政治、世界历史的一把钥匙。当年基辛格的一本《论中国》因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入认识而引发人们的共识,基辛格作为一名西方学者和政客,正是从中国人思维模式出发成功地分析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战略和决策机制。同样的,不对世界宗教有基础的认识亦不能做出对世界政治的有效判断。德国的移民问题、苏格兰的脱英举动背后都有着深切的宗教原因。在卓新平看来,认识宗教历史发展,才能认清国际政治,认识宗教...
Published 11/21/16
卓新平:不了解宗教历史,就无法看清国际政治文/文汇讲堂童毅影1978年卓新平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世界宗教研究系,专攻基督教专业。虽经常被称为是“洋和尚”,但卓新平一直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主张从学术的客观态度和科学立场来研究宗教。从23岁被称为小卓开始对世界宗教进行研究,到如今,卓新平笑称已经被众人称呼他为老卓,60岁生日一过,称呼更是变为了卓老,他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学研究的发展与变化。受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庆60周年之邀,9月28日,卓新平在光华楼开讲“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宗教学问题”,虽是复旦的“命题作文”,但没有人比担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一职18年的卓新平更为合适。 宗教是研究世界政治、世界历史的一把钥匙。当年基辛格的一本《论中国》因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入认识而引发人们的共识,基辛格作为一名西方学者和政客,正是从中国人思维模式出发成功地分析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战略和决策机制。同样的,不对世界宗教有基础的认识亦不能做出对世界政治的有效判断。德国的移民问题、苏格兰的脱英举动背后都有着深切的宗教原因。在卓新平看来,认识宗教历史发展,才能认清国际政治,认识宗教...
Published 11/21/16
卓新平:不了解宗教历史,就无法看清国际政治文/文汇讲堂童毅影1978年卓新平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世界宗教研究系,专攻基督教专业。虽经常被称为是“洋和尚”,但卓新平一直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主张从学术的客观态度和科学立场来研究宗教。从23岁被称为...
Published 11/21/16
卓新平:不了解宗教历史,就无法看清国际政治文/文汇讲堂童毅影1978年卓新平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世界宗教研究系,专攻基督教专业。虽经常被称为是“洋和尚”,但卓新平一直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主张从学术的客观态度和科学立场来研究宗教。从23岁被称为...
Published 11/21/16
江怡在复旦哲院演讲谈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变化——“在不可言说的地方,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人类为何会说不同的语言,《圣经》里有个著名的“巴比伦通天塔”故事:说同一种语言的人类联合起来想搭建通向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这一计划,上帝施法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们的思想不能互相沟通。这个故事源远流长,它揭示了语言与思想之间密切而深刻的历史血缘。众所周知,20世纪初,西方哲学出现了“语言的转向”,由此诞生了一门新兴的哲学分支——语言哲学。著名的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正是造成这场“语言转向”的第一人,也是促成语言哲学出场并为分析哲学做出奠基的重要代表。 但是,在常人看来,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异常难懂:一方面,他对原有哲学认识世界方式的彻底改变,使得他的思想和我们对哲学本身的理解有了巨大差距;另一方面,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也为我们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然而,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团,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而对他思想的理解则是一个无穷的诱惑,永远吸引着对未知有探索欲的学人和学子。10月26日,作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六十华诞庆典系列活动的压轴讲座,...
Published 11/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