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講起精神病,香港人都會聯想到青山,將一批精神病人隔離於社區之外。而在青山醫院建立之前,香港殖民政府設立「瘋人院」將精神病人隔離並提供治療。瘋人院與青山有何區別?而中國傳統社會是如何理解精神病?香港政府當時如何理解及處理「精神病」的問題?將精神病人放置在瘋人院又是否一個有效的做法?今集「青山錮我仇與痴」將探討中西方社會下,對精神病的理解及其轉變。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羅樂然(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講師)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嘉賓: 陳雋琦(加拿大麥吉爾...
Published 09/02/19
講起精神病,香港人都會聯想到青山,將一批精神病人隔離於社區之外。而在青山醫院建立之前,香港殖民政府設立「瘋人院」將精神病人隔離並提供治療。瘋人院與青山有何區別?而中國傳統社會是如何理解精神病?香港政府當時如何理解及處理「精神病」的問題?將精神病人放置在瘋人院又是否一個有效的做法?今集「青山錮我仇與痴」將探討中西方社會下,對精神病的理解及其轉變。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羅樂然(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講師)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嘉賓: 陳雋琦(加拿大麥吉爾...
Published 09/02/19
身為香港人,我們對講粵語有一份自豪感,亦有意識地維護廣東話作為香港人「母語」的主導地位。遠在國家邊陲,粵語與中國古代的語文音韻其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同時亦自有其發展源流。廣東話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曾一度式微,在戰後亦曾被認為上不了檯面;國語電影與歌曲被認為更有文化,更受菁英階層青睞。時至今天,政府制度試圖強行推行普通話教育,廣東話再一次面臨危機。今集「挺粵落英不普通」我們回想廣東話過去的發展,細談兩種語言的歷史軌跡與涉及的社會風波。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羅樂然(香港公開大學...
Published 08/26/19
身為香港人,我們對講粵語有一份自豪感,亦有意識地維護廣東話作為香港人「母語」的主導地位。遠在國家邊陲,粵語與中國古代的語文音韻其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同時亦自有其發展源流。廣東話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曾一度式微,在戰後亦曾被認為上不了檯面;國語電影與歌曲被認為更有文化,更受菁英階層青睞。時至今天,政府制度試圖強行推行普通話教育,廣東話再一次面臨危機。今集「挺粵落英不普通」我們回想廣東話過去的發展,細談兩種語言的歷史軌跡與涉及的社會風波。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羅樂然(香港公開大學...
Published 08/26/19
Published 08/19/19
歷史小說遊走於歷史與文學之間,是兩者的完美融合。許多人對歷史的興趣都源於看歷史小說,不論是明清以來的經典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說岳全傳》,抑或是現今人人朗朗上口的各本武俠小說,當小說被賦予時代背景,便可被視為是一本「歷史小說」。欲知中國歷史小說的傳統及產生背景,金庸武俠小說的歷史內涵各部傳統經典中又有幾分真幾分假?且看本回「真似假時假亦真」,自有分解!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嘉賓: 梁偉基...
Published 08/19/19
Published 08/12/19
歷史教育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不受大眾重視向來是無可否認的現象,當修讀歷史的學生人數下跌,究竟歷史教育的問題是存在於市民之間,還是教育制度的本身?普羅大眾對歷史興致乏乏又是否因為香港的基礎歷史教育有所不足?對初中生來說,基本史實的掌握又應到什麼程度?教育應如何讓學生在學習史實打好學習基礎和培養興趣中取得平衡?今集「興亡以外誰在意」請來中學歷史科課程發展的專家與我們討論今時今日我們可以如何學歷史、教歷史。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曾卓然(嶺南大...
Published 08/12/19
Published 08/05/19
究竟歷史教育者應該具備什麼理念? 按《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歷史在此看來應該絕對公正與客觀,然而世界各地的歷史教育多少都會為政權與民族主義服務。當政權為洗白自己的過去而在歷史課程中粉飾太平,不止剝奪國民認識過去的權利,更甚地惡化其與週邊國家的關係,正如日本歷史教科書議題不斷成為中日和日韓的磨心。本集「從又持中傳正史?」與大家進一步討論中學歷史課程課綱,政治與文化史合一的重要性和歷史課程與集體回憶。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
Published 08/05/19
歷史上一場運動的書寫向來掌握在勝方手中,中間的過程經當權者渲染,或者套上光環,或者嚴厲譴責。我們回看歷史上的種種反抗運動,從太平天國到法國大革命,在至於印度獨立運動。前人或成功或失敗,如何在勇武與和理非之間選擇,又如何謹記中心信仰?種種經驗總有借鏡之處。站在反抗者與當權者的兩極,究竟什麽叫暴力?如何在反抗暴政時還能保持克制,保護自己和同路人?連場運動過後,人們又何去何從?容我們於今集「以暴抗暴真勇武?」一起探討。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
Published 07/29/19
歷史上一場運動的書寫向來掌握在勝方手中,中間的過程經當權者渲染,或者套上光環,或者嚴厲譴責。我們回看歷史上的種種反抗運動,從太平天國到法國大革命,在至於印度獨立運動。前人或成功或失敗,如何在勇武與和理非之間選擇,又如何謹記中心信仰?種種經驗總有借鏡之處。站在反抗者與當權者的兩極,究竟什麽叫暴力?如何在反抗暴政時還能保持克制,保護自己和同路人?連場運動過後,人們又何去何從?容我們於今集「以暴抗暴真勇武?」一起探討。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
Published 07/29/19
提起「粟特人」一詞,普羅大眾可能皆一頭霧水;但若說起「安史之亂」中的安祿山與史思明,大家則一定不陌生,而他倆正正便是「粟特人」。粟特人屬於伊朗系統的中亞古族,在中國史籍上又稱「昭武九姓」,在隋唐年間大量入華,頻繁的胡漢混合成為推動盛局的一支重要力量。究竟粟特民族的起源自何處?我們從考古資料中可以如何窺見粟特人在中原的生活?從為人熟悉的安祿山身上我們又可以看到粟特人種的什麼特點?若干問題,本集「昭武九姓粟特人」一一為你解答。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
Published 07/22/19
提起「粟特人」一詞,普羅大眾可能皆一頭霧水;但若說起「安史之亂」中的安祿山與史思明,大家則一定不陌生,而他倆正正便是「粟特人」。粟特人屬於伊朗系統的中亞古族,在中國史籍上又稱「昭武九姓」,在隋唐年間大量入華,頻繁的胡漢混合成為推動盛局的一支重要力量。究竟粟特民族的起源自何處?我們從考古資料中可以如何窺見粟特人在中原的生活?從為人熟悉的安祿山身上我們又可以看到粟特人種的什麼特點?若干問題,本集「昭武九姓粟特人」一一為你解答。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
Published 07/22/19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對傳統社會,政治文化影響甚大,然而雖則中國文化常提儒釋道三教,事實上「教科書」中的歷史卻很少提及宗教。過去儒家(正統)思想主導了歷史書寫,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的理念下,對於任何非儒家傳統的祭祀行為、「不問蒼生問鬼神」,都予以批評,皇帝信仰佛教、道教會被指為「溺信虛無」。雖然如此,道教與中國政治文化在許多朝代卻都分割不開,「正史」中出現的道士,亦多數與政治有關。政治以外,道教與許多民間傳統故事亦有密切關係。今集「白雲千載空悠悠」與大家談皇帝的宗教信仰,道教的著...
Published 07/15/19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對傳統社會,政治文化影響甚大,然而雖則中國文化常提儒釋道三教,事實上「教科書」中的歷史卻很少提及宗教。過去儒家(正統)思想主導了歷史書寫,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的理念下,對於任何非儒家傳統的祭祀行為、「不問蒼生問鬼神」,都予以批評,皇帝信仰佛教、道教會被指為「溺信虛無」。雖然如此,道教與中國政治文化在許多朝代卻都分割不開,「正史」中出現的道士,亦多數與政治有關。政治以外,道教與許多民間傳統故事亦有密切關係。今集「白雲千載空悠悠」與大家談皇帝的宗教信仰,道教的著...
Published 07/15/19
作為人們心中的信仰支柱,宗教影響的從來不只個人,而是在與政治、社會和文化交流中起相互作用。佛教作為外來宗教,在傳入中國的千餘年間,在政治方面一直依附於統治階級。由漢傳佛教的傳流講起,統治者一方面大力扶持和利用佛教,另一方面對佛教進行嚴密的防範和管制。當佛學慢慢發展興盛,士人、菁英階層亦在交往中援引佛理,此等發展於魏晉清談中各名家和僧人支循林的對話中可見一二。本集「特入空門問苦空」與大家暢談佛教佛學古今的發展,亦會談佛教各大宗派於現今的狀況。 主持: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
Published 07/08/19
Published 07/01/19
常言道:「衣食住行」。衣服被放在人類生存發展的首位,顯示出其彌足輕重的地位,同時衣裳的潮流在歷史中亦不停地演變。香港的專業人士普遍愛穿西裝,今集會由男性穿西裝為切入點,展開討論古今中外如何用服裝觀察身份、性別、階級等等社會文化的問題。學者亦會研究上世紀起的消費、廣告等新話語如何改變服裝與時尚的意義。究竟我們的服裝潮流中還能反映什麼社會與權力階層中的現象?且看今集「歷史係咁話」。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羅婉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
Published 07/01/19
歷史研究向來重視真確性,對官修文獻要求頗多。然而在正史的書寫與教育之外,各野史佚事在古今也廣爲流傳。清初四大疑案「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奪位」和「乾隆身世」至今仍是影視文學作品的熱門題材,而他們的傳播於明末清初亦別具社會意義,各自含有濃厚之貶滿內容,暗示漢文化的優越。今集「歷史係咁話」與大家暢談四宗皇室傳聞,并分析如何從野史的真真假假探討歷史反映的時人心態。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
Published 06/24/19
Published 06/17/19
考古學在影視文學中常與探險和奪寶等刺激題材掛鉤,令觀眾對此學科陪感興趣。今日的考古學早已不是一堆學者埋首土堆裏發掘,而是運用先進科技,如三維打印與掃描,更準確地全方位研究遺跡和古物,然而新科技的運用並不代表考古學家們已經放棄「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傳統。今集在討論考古學與歷史學如何互補的同時,亦會介紹現今考古學界如何沿用古代的模鑄術和現代化學知識,進一步分析古代的器物。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羅樂然(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講...
Published 06/17/19
Published 06/10/19
過去兒童在歷史書寫上一直被忽略,沒有自己的專屬地位。在政治經濟史為主軸的年代,兒童被視為是成人的附屬,作為不完整的個體並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因此也受不到歷史研究的青睞。直至上世紀社會史抬頭,兒童史在婦女史興起後亦開始受到學者關注,但亦同時受到史料匱乏的限制。今集可憐天下孩童心圍繞古時孩童生活作討論,分享古代蒙學教育、育兒傳統、和保護兒童的法典,還小朋友們一個歷史地位。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羅婉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嘉賓: ...
Published 06/10/19
Published 0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