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學歷史在如今重商科理科的社會中常被輕視,人們知道商理可以促進社會發展,振興經濟,卻忘記了謹記過去教訓的重要性。「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雖說明白過去的經歷與現今面臨的問題並非完全相同,但古今事情的軌跡中常有相似之處,我們在歷史長河中總會發現許多令人身同感受的「前車」,同時又慨嘆「人類總要犯同樣的錯誤」。來到最後一集,我們談過去為君者的得失、談歷史學者對史學的定位、更談歷史對香港未來的啟發與展望。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
Published 09/04/17
Published 09/04/17
Published 09/04/17
清朝史家章學誠曾在《文史通義》一書中寫到:「盈天地間,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學」,表明「六經皆史」的治史理念。以前史家寫史,或受主流史學與精英史學影響,或因自詡史學為專業學問,常將史料選擇局限於正統史書,而忽視其他史料的重要性。時至今日,歷史學者早已認同史料取材的廣泛性,更進一步認同文化中的史學元素。本集除了討論大眾文化與史料史學的關係,也會談及不同時代的影視、文學對當時政治社會背景的影射,以證鑽研史學並非「離地」,也絕不乏味。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
Published 08/28/17
清朝史家章學誠曾在《文史通義》一書中寫到:「盈天地間,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學」,表明「六經皆史」的治史理念。以前史家寫史,或受主流史學與精英史學影響,或因自詡史學為專業學問,常將史料選擇局限於正統史書,而忽視其他史料的重要性。時至今日,歷史學者早已認同史料取材的廣泛性,更進一步認同文化中的史學元素。本集除了討論大眾文化與史料史學的關係,也會談及不同時代的影視、文學對當時政治社會背景的影射,以證鑽研史學並非「離地」,也絕不乏味。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
Published 08/28/17
近來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戰爭似乎一觸即發,中日韓關係再一次成為國際焦點。朝鮮半島向來是東亞戰略重地,列強皆希望在這片土地上培植自己的勢力,除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韓戰,在十六世紀末的萬曆朝鮮之役亦可算是當時的一場「世界大戰」。本集透過討論萬曆朝鮮之役的種種細節,在分析當時三方各自的國內形勢與國際政治外,更進一步思考在歷史研究中如何運用史料和發掘新知,亦望鑑古知今。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羅樂然(新加坡南洋...
Published 08/21/17
近來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戰爭似乎一觸即發,中日韓關係再一次成為國際焦點。朝鮮半島向來是東亞戰略重地,列強皆希望在這片土地上培植自己的勢力,除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韓戰,在十六世紀末的萬曆朝鮮之役亦可算是當時的一場「世界大戰」。本集透過討論萬曆朝鮮之役的種種細節,在分析當時三方各自的國內形勢與國際政治外,更進一步思考在歷史研究中如何運用史料和發掘新知,亦望鑑古知今。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羅樂然(新加坡南洋...
Published 08/21/17
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古代重禮輕法,輕視法的重要性與發展,以致現今中國法律體制落後於西方。然而中國古代法制其實頗為完善,先秦後各朝代均有法典可按章辦理,與官僚系統相互配合,清朝「六審六判」的判案過程甚至比現今法庭更為繁複。本集亦會談及各種酷刑,對比西方與中國法制,並討論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優劣。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嘉賓: 吳海傑(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Published 08/14/17
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古代重禮輕法,輕視法的重要性與發展,以致現今中國法律體制落後於西方。然而中國古代法制其實頗為完善,先秦後各朝代均有法典可按章辦理,與官僚系統相互配合,清朝「六審六判」的判案過程甚至比現今法庭更為繁複。本集亦會談及各種酷刑,對比西方與中國法制,並討論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優劣。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嘉賓: 吳海傑(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Published 08/14/17
身為一國之君,皇帝的日常生活與一般平民百姓自然差天工地,所有穿著用度皆經過精心挑選設計,後宮妃嬪三千,想來是全天下人男人的夢想。然而,享有最大的權力亦等同身負最大的義務,勤政的皇帝一天批閱無數奏章,與大臣共商國事,勵精圖治。明君之外又有暴君,日日犬馬聲色,甚至濫施酷刑。又有一批為君平庸無能,卻在文武方面別有一番造詣。今集便與大家一同窺視各種帝王不一樣的生活。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嘉...
Published 08/07/17
身為一國之君,皇帝的日常生活與一般平民百姓自然差天工地,所有穿著用度皆經過精心挑選設計,後宮妃嬪三千,想來是全天下人男人的夢想。然而,享有最大的權力亦等同身負最大的義務,勤政的皇帝一天批閱無數奏章,與大臣共商國事,勵精圖治。明君之外又有暴君,日日犬馬聲色,甚至濫施酷刑。又有一批為君平庸無能,卻在文武方面別有一番造詣。今集便與大家一同窺視各種帝王不一樣的生活。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嘉...
Published 08/07/17
「有圖有真相」,圖像往往是構成人類對事物的認知的一個重要部分。透過圖像藝術,作畫者不止紀錄當下,跟可進一步作思想上的表達,表達對社會時事的支持或嘲諷。漫畫在上世紀興起後席捲全球,香港亦發展出其獨特的「港漫」文化,風靡一代港人。今集讓我們從圖像看古今。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朱維理(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Published 07/31/17
「有圖有真相」,圖像往往是構成人類對事物的認知的一個重要部分。透過圖像藝術,作畫者不止紀錄當下,跟可進一步作思想上的表達,表達對社會時事的支持或嘲諷。漫畫在上世紀興起後席捲全球,香港亦發展出其獨特的「港漫」文化,風靡一代港人。今集讓我們從圖像看古今。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朱維理(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Published 07/31/17
承接上集,本集於開始時首先論及了基督教與天主教在中國傳播的不同時段和當時面臨的困難。今集主要透過提及古代政權對民間宗教的編制、港英政府對新界宗祠的態度、和宗族在宗祠文化制度上的發展,討論政府、宗族、經濟與民間信仰中的相互關係。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朱維理(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嘉賓: 郭錦洲(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二級講師)
Published 07/24/17
承接上集,本集於開始時首先論及了基督教與天主教在中國傳播的不同時段和當時面臨的困難。今集主要透過提及古代政權對民間宗教的編制、港英政府對新界宗祠的態度、和宗族在宗祠文化制度上的發展,討論政府、宗族、經濟與民間信仰中的相互關係。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朱維理(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嘉賓: 郭錦洲(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二級講師)
Published 07/24/17
信仰自古以來都是社會的一大精神支柱,在傳統中國多神論的支持下,宗教信仰更是百花齊放,國教與民間信仰並肩發展。本集旨在分析外來宗教,特別是景教與佛教,於中國傳播的過程與源頭,透過討論外來宗教與本土信仰的磨合與發展,反思古代的政教關係和宗教對社會的啟發。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邱嘉露(嶺南大學歷史系哲學碩士) 嘉賓: 羅永生(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Published 07/17/17
信仰自古以來都是社會的一大精神支柱,在傳統中國多神論的支持下,宗教信仰更是百花齊放,國教與民間信仰並肩發展。本集旨在分析外來宗教,特別是景教與佛教,於中國傳播的過程與源頭,透過討論外來宗教與本土信仰的磨合與發展,反思古代的政教關係和宗教對社會的啟發。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邱嘉露(嶺南大學歷史系哲學碩士) 嘉賓: 羅永生(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Published 07/17/17
在古代父權社會中,女性的主要「任務」便是為夫家生兒育女,然後相夫教子,做個為人稱道的賢妻良母。既然視「綿延子嗣」為人生頭等大事,社會自然發展出與生育有關的連串習俗,從祈子、胎教,到生產後洗三、母嬰保健等,無所不包。除生育之外,本集亦提及歷史上女性在化妝美容上的巧思,透過討論「女為悅己者容」和「相夫教子」兩個命題,反思上世紀的婦女解放運動與古今女性地位。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羅婉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二級講師) 盧嘉琪(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
Published 07/10/17
在古代父權社會中,女性的主要「任務」便是為夫家生兒育女,然後相夫教子,做個為人稱道的賢妻良母。既然視「綿延子嗣」為人生頭等大事,社會自然發展出與生育有關的連串習俗,從祈子、胎教,到生產後洗三、母嬰保健等,無所不包。除生育之外,本集亦提及歷史上女性在化妝美容上的巧思,透過討論「女為悅己者容」和「相夫教子」兩個命題,反思上世紀的婦女解放運動與古今女性地位。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羅婉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二級講師) 盧嘉琪(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
Published 07/10/17
華夏文明的興盛自先秦時期便賦予了古代中國傲視周邊的權力,將自身視為世界中心的優越感促使了中國「華夷」觀念的建立,甚至於發展出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朝貢體系。透過理解不同國家、異族文明對「華」的嚮往和「華夷」觀念在歷史中的轉變,大眾可想像昔日帝國的輝煌,更進一步思考「華夷」秩序對今日中國的啟發與意義。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羅樂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候選人)
Published 07/03/17
華夏文明的興盛自先秦時期便賦予了古代中國傲視周邊的權力,將自身視為世界中心的優越感促使了中國「華夷」觀念的建立,甚至於發展出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朝貢體系。透過理解不同國家、異族文明對「華」的嚮往和「華夷」觀念在歷史中的轉變,大眾可想像昔日帝國的輝煌,更進一步思考「華夷」秩序對今日中國的啟發與意義。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羅樂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候選人)
Published 07/03/17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國家分裂不只是現今的政治議題,更是千百年來的歷史常態。大眾眼中的多個統一王朝,在管治年間其實都出現過分裂危機,甚或本身就處於一個分裂的時代。今集透過討論「統一」「分裂」的定義與中外帝國分裂的情況,進一步反思政權追求「大一統」的意義與「分裂」的啟示。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朱維理(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羅樂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候選人)
Published 06/26/17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國家分裂不只是現今的政治議題,更是千百年來的歷史常態。大眾眼中的多個統一王朝,在管治年間其實都出現過分裂危機,甚或本身就處於一個分裂的時代。今集透過討論「統一」「分裂」的定義與中外帝國分裂的情況,進一步反思政權追求「大一統」的意義與「分裂」的啟示。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范永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一級講師) 朱維理(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羅樂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候選人)
Published 06/26/17
歷史上改朝換代多不勝數,在當時令士人痛苦不堪的國破家亡,對於後人看來不過是政治更替的自然規律。金字塔頂層統治者的身分對於市井百姓並不重要,但於知識份子卻深深影響他們的身分認同,從而令這批經歷政治巨變的文人官宦在亡國後反思滅亡與哀悼故國。透過談論文學中的「亡國」思想與亡國傳說,學者們將剖析「亡國」在歷史中的演變與意義。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羅樂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候選人) 朱維理(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張往(中學歷史...
Published 06/19/17
歷史上改朝換代多不勝數,在當時令士人痛苦不堪的國破家亡,對於後人看來不過是政治更替的自然規律。金字塔頂層統治者的身分對於市井百姓並不重要,但於知識份子卻深深影響他們的身分認同,從而令這批經歷政治巨變的文人官宦在亡國後反思滅亡與哀悼故國。透過談論文學中的「亡國」思想與亡國傳說,學者們將剖析「亡國」在歷史中的演變與意義。 主持: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羅樂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候選人) 朱維理(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張往(中學歷史...
Published 06/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