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郝晓赛:什么是好的医疗建筑?
Listen now
Description
郝晓赛,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想让病人走最短的路看完病。” 17年前SARS爆发时,郝晓赛在小汤山建筑设计一线工作,是黄锡璆博士率领的设计团队中的一员。在作为医疗建筑师设计了十几家医院之后,她对医疗建筑的困惑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们在医院里总是要走很多路?总是找不到方向?为什么我们的医院越修越大?为什么医院越修越大却越来越拥挤?为什么医院会成为一个治安事件频发的场所?有没有可能通过设计来降低治安事件发生的概率?为什么很多医院被“正确设计、错误使用”?一家医院不仅仅是一件建筑设计作品,它还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无论采用何种建筑形式、何种空间组织方式,最终它都将由一群人运转,为另一群人提供服务。而且这接受服务的另一群人,多数还是身心虚弱的患者。因此,什么是好的医疗建筑,如何通过设计来营造一个更好的就医环境,我们对于医疗建筑还可以有哪些美好的愿景,是郝晓赛在她的研究中试图解答的问题。
More Episodes
周子书,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地瓜社区创始人。“我不想让我的艺术只停留在美术馆,而是进入社会,进入普通人。”六年前,周子书住进了望京的地下室。通过扫地,他结识了住在地下室的北漂青年。他发现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改善潮湿的地下生活环境,更需要拓展职业发展的可能。一次技能交换,连结了地下和地上的青年,吸引更多生活在地面上的人关注地下空间。2015年,他成立地瓜社区,图书馆、私人影院、健身房、自习室……地下室从廉价的私人居住空间,逐渐演变成多功能的公共空间。在央美设计学院,周子书带领社会设计的学生“养猪”,给猪设计玩具,帮猪找到快乐;跟踪雾霾检测员,把监测到的雾霾数据编成音乐;进入偏远乡村,帮...
Published 04/30/20
Published 04/30/20
张潇,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主任。“让每一位露宿街头的朋友获得被尊重的力量。”2014年,张潇和另外几名社工成立了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开始关注北京市三环内的露宿者群体。和风把夜里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人,称为“露宿者”,他们中有绝症或传染病弃疗患者、拾荒者、外来务工滞留人员、精神障碍患者、无户籍人员、原生乞讨者等等。露宿者是最难走近的群体之一,几乎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五年多的帮扶过程中,张潇和机构的小伙伴才慢慢了解这个群体。用张潇的话说,他们是一群被困住的人,被自己的身体困住,被自己的社会角色困住,被自己的一个心结困住。和风通过“野宿”去体验和理解露宿者的生活;对露宿者进行四季访问...
Published 04/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