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故事 - 紋身‧自我態度 (紋身師)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聽著摩打發出頻繁的聲響,刺針高速的震動,墨水從針刺進皮膚,痛楚過後,這個紋身圖案便會永遠的伴隨著你。亦因為紋身是一輩子的東西,所以紋身師的工作講求絕對的責任感。 紋身師Gabe自少熱愛紋身,任紋身師已超過二十年,他指現時的紋身文化已今非昔比,紋身者選擇紋身並非單純以美觀方面去衡量,對他們來說,紋身會是紀念一些人和事的一種特別方法,每個紋身圖案背後,都有著不同的紀念價值。 徒弟Jimmy跟隨Gabe學藝接近兩年,他認為學師的階段必須把尊嚴放下,即使他有一定的畫畫造藝,要將畫畫技巧附於別人皮膚上,又...
More Episodes
今年80多歲的張景華伯伯,自小鍾情於中國工藝品。成年後,利用工餘時間學習陶藝,對藝術的熱情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更成為尖沙咀星光邨的第一代中國工藝表演者,除了自己做陶瓷外,並兼營中國古董、工藝品買賣生意。 出於對藝術品的珍愛與尊重、對中國工藝的一份感情,張伯伯更自學復修中國工藝品及傢俬等。張伯伯自喻為醫生,能夠將一件破損的工藝品復修好,就好比救活了一個垂死的病人,讓他得以重生。 張伯伯的女兒Celine,自小旁觀父親對工藝品的熱愛、投入,眼見父親可以為修復一件物件而廢寢忘食,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間
Published 05/19/14
今年80多歲的張景華伯伯,自小鍾情於中國工藝品。成年後,利用工餘時間學習陶藝,對藝術的熱情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更成為尖沙咀星光邨的第一代中國工藝表演者,除了自己做陶瓷外,並兼營中國古董、工藝品買賣生意。 出於對藝術品的珍愛與尊重、對中國工藝的一份感情,張伯伯更自學復修中國工藝品及傢俬等。張伯伯自喻為醫生,能夠將一件破損的工藝品復修好,就好比救活了一個垂死的病人,讓他得以重生。 張伯伯的女兒Celine,自小旁觀父親對工藝品的熱愛、投入,眼見父親可以為修復一件物件而廢寢忘食,耳濡目染下,不知...
Published 05/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