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每人保存珍貴回憶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人收藏紀念品,有人拍照,有人用文字記錄,本集故事的主人翁用「微型模型」。   微型模型一般指比實物縮小十倍至五十倍或以上,而像真度極高的模型,製作人必須有一雙巧手及觀察入微。從事建築模型製作的黎熾明(Tony)從 2007年開始製作微型模型,曾製作灣仔「和昌大押」、西環唐樓、天台屋等建築物。全部作品都包含了他的童年回憶。例如在唐樓前的電車拖卡,便是他兒時最愛乘坐的交通工具。另一個大型作品摩星嶺木屋區,木屋外曬滿衣物,露天地方有居民在麻雀耍樂,屋簷上有懶洋洋的花貓,把七
Published 12/02/12
Published 12/02/12
每人保存珍貴回憶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人收藏紀念品,有人拍照,有人用文字記錄,本集故事的主人翁用「微型模型」。   微型模型一般指比實物縮小十倍至五十倍或以上,而像真度極高的模型,製作人必須有一雙巧手及觀察入微。從事建築模型製作的黎熾明(Tony)從 2007年開始製作微型模型,曾製作灣仔「和昌大押」、西環唐樓、天台屋等建築物。全部作品都包含了他的童年回憶。例如在唐樓前的電車拖卡,便是他兒時最愛乘坐的交通工具。另一個大型作品摩星嶺木屋區,木屋外曬滿衣物,露天地方有居民在麻雀耍樂,屋簷上有懶洋洋的花貓...
Published 12/02/12
紙,除了以書本的形式承傳知識,亦可以不同形式,記錄社會文化的演變。   本地陶藝家李慧嫻於2000年以紙紥祭品作展覽,原意是在展覽中批判消費文化,展覽完結後。李慧嫻自言『自投羅網』,不斷收集紙鞋,至今超過五百對,成為一個不智的消費者。李慧嫻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去欣賞這種傳統民間工藝,認為紙製品模仿生活用品,藏品無形中紀錄了香港這十二年的潮流文化。   修讀設計出身的吳文正於十五、六年前開始收藏戰前時期的包裝紙盒,尤其鍾情於中成藥紙盒。藥物關乎用者人身安全,必須標榜商譽,吳文正表示不少藥廠以創辦人的肖像
Published 11/25/12
紙,除了以書本的形式承傳知識,亦可以不同形式,記錄社會文化的演變。   本地陶藝家李慧嫻於2000年以紙紥祭品作展覽,原意是在展覽中批判消費文化,展覽完結後。李慧嫻自言『自投羅網』,不斷收集紙鞋,至今超過五百對,成為一個不智的消費者。李慧嫻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去欣賞這種傳統民間工藝,認為紙製品模仿生活用品,藏品無形中紀錄了香港這十二年的潮流文化。   修讀設計出身的吳文正於十五、六年前開始收藏戰前時期的包裝紙盒,尤其鍾情於中成藥紙盒。藥物關乎用者人身安全,必須標榜商譽,吳文正表示不少藥廠以創辦人...
Published 11/25/12
科技巨輪越行越快,有人急起直追,有人卻逆流而行,深覺越舊越美麗!木製燭台式德律風(德律風即Telephone)、重量級攪盤電話、火車頭電話,在新世代中聞所未聞,絕對是『舊石器時代』產物。   電話迷Uncle Sam,十一歲時被上門修理電話的叔叔所影響,從此對『千絲萬縷』的電話著迷不已。1967年加入『香港電話有限公司』,到偏遠地方上門維修電話。離職後開始收集舊電話,二十年間收藏約一百部舊電話,閒時以維修古董電話為樂,『沒有電話在我手裡是救不到的!』是他的口頭禪。   除了收集舊電話,一切與電話有
Published 11/18/12
科技巨輪越行越快,有人急起直追,有人卻逆流而行,深覺越舊越美麗!木製燭台式德律風(德律風即Telephone)、重量級攪盤電話、火車頭電話,在新世代中聞所未聞,絕對是『舊石器時代』產物。   電話迷Uncle Sam,十一歲時被上門修理電話的叔叔所影響,從此對『千絲萬縷』的電話著迷不已。1967年加入『香港電話有限公司』,到偏遠地方上門維修電話。離職後開始收集舊電話,二十年間收藏約一百部舊電話,閒時以維修古董電話為樂,『沒有電話在我手裡是救不到的!』是他的口頭禪。   除了收集舊電話,一切與...
Published 11/18/12
平日參與遊行或社會運動時,總會收到很多物品,你會收藏起來,還是會順手丟掉? 莊耀洸,由一九八九年開始,收藏了好一大堆有關民運的T恤。 對他來說,這些T恤保存時間越久,歷史價值越珍貴。 莊耀洸認為,這些T恤還有警醒作用,因為部分人看見內地經濟近年發展迅速,便把當日『六四事件』淡 化。「我穿上『六四』T恤,就要提醒自己別『轉軚』,因為人是脆弱的,想法往往會被生活左右。這些T 恤是一面照妖鏡,見證自己有否改變。」 他收集這些T恤的最大心願,就是有朝一日,能把這些T恤展覽於公眾前,他就是導
Published 11/11/12
平日參與遊行或社會運動時,總會收到很多物品,你會收藏起來,還是會順手丟掉? 莊耀洸,由一九八九年開始,收藏了好一大堆有關民運的T恤。 對他來說,這些T恤保存時間越久,歷史價值越珍貴。 莊耀洸認為,這些T恤還有警醒作用,因為部分人看見內地經濟近年發展迅速,便把當日『六四事件』淡 化。「我穿上『六四』T恤,就要提醒自己別『轉軚』,因為人是脆弱的,想法往往會被生活左右。這些T 恤是一面照妖鏡,見證自己有否改變。」 他收集這些T恤的最大心願,就是有朝一日,能把這些T恤展覽於公眾前,他...
Published 11/11/12
一張一張平面好像是過時的古地圖,是隱藏著歷史密碼的寶圖。 譚廣濂是香港少數古地圖收藏家之一,更是古地圖研究者,並著書立說。另一位是香港收藏家協會的任正全(Ricky)。 譚廣濂的興趣較「宏觀」,據他研究,「香港」這地名在十九世紀初期才出現於地圖,更早的地圖,在現今香港島的位置只寫上「紅香爐」這個地名。他收藏的《五口沿海水路圖》繪製於十九世紀初,是最早標註有「紅香爐」的地圖。當時有不少外國人到中國經商,並進行走私活動,清政府將「紅香爐」升格為水汛,規管水上交通。在地圖上「紅香爐」的位置,畫上了欄
Published 11/04/12
一張一張平面好像是過時的古地圖,是隱藏著歷史密碼的寶圖。 譚廣濂是香港少數古地圖收藏家之一,更是古地圖研究者,並著書立說。另一位是香港收藏家協會的任正全(Ricky)。 譚廣濂的興趣較「宏觀」,據他研究,「香港」這地名在十九世紀初期才出現於地圖,更早的地圖,在現今香港島的位置只寫上「紅香爐」這個地名。他收藏的《五口沿海水路圖》繪製於十九世紀初,是最早標註有「紅香爐」的地圖。當時有不少外國人到中國經商,並進行走私活動,清政府將「紅香爐」升格為水汛,規管水上交通。在地圖上「紅香爐」的位置,畫...
Published 11/04/12
Adrian還記得大學一年級時在街上的廢棄傢俬中看到一堆黑白照片,其中一張「全家福」特別吸引他,可能因為他正在學黑白照片沖晒的關係,他就執了那張被人棄掉的照片。就是從一張陌生人的全家幅開始,Adrian展開了四年的收藏之旅。 Adrian鍾情影樓舊物,收藏不限於舊照片,還有底片、相套、舊相簿等。看著自己愈來愈多的藏品,每件都引發疑問。他不滿足於只是擁有,更希望了解影像背後的意義;既然沒法一一接觸被攝者,他唯有訪尋攝影師。走訪碩果僅存的傳統影樓,不單向前輩求學,更收得60年代香港製造的木頭相機,可算是
Published 10/28/12
Adrian還記得大學一年級時在街上的廢棄傢俬中看到一堆黑白照片,其中一張「全家福」特別吸引他,可能因為他正在學黑白照片沖晒的關係,他就執了那張被人棄掉的照片。就是從一張陌生人的全家幅開始,Adrian展開了四年的收藏之旅。 Adrian鍾情影樓舊物,收藏不限於舊照片,還有底片、相套、舊相簿等。看著自己愈來愈多的藏品,每件都引發疑問。他不滿足於只是擁有,更希望了解影像背後的意義;既然沒法一一接觸被攝者,他唯有訪尋攝影師。走訪碩果僅存的傳統影樓,不單向前輩求學,更收得60年代香港製造的木頭相機,...
Published 10/28/12
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香港被日軍侵佔,這段時期俗稱「3年零8個月」。 研究「日佔香港」的學者高添強手中大約有300本當年出版的日本刊物。高添強指出,當年日本軍方控制出版界,這些刊物成為不惜工本的宣傳喉舌,美化其侵略行為。 林建強是警察歷史文物的收藏家,他的收藏品反映了當年日本侵華的範圍。林建強指出,當時的警察機構,基層警察會是當地人,但管理階層是則由日本人擔任。 日軍佔領香港時,嚴密監控市民,所有的民生活動,包括小商戶營業、搬遷、離港,都需要經過嚴格審批。收藏家協會會長唐卓敏
Published 10/21/12
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香港被日軍侵佔,這段時期俗稱「3年零8個月」。 研究「日佔香港」的學者高添強手中大約有300本當年出版的日本刊物。高添強指出,當年日本軍方控制出版界,這些刊物成為不惜工本的宣傳喉舌,美化其侵略行為。 林建強是警察歷史文物的收藏家,他的收藏品反映了當年日本侵華的範圍。林建強指出,當時的警察機構,基層警察會是當地人,但管理階層是則由日本人擔任。 日軍佔領香港時,嚴密監控市民,所有的民生活動,包括小商戶營業、搬遷、離港,都需要經過嚴格審批。收藏家協會會長...
Published 10/21/12
戲院里 不少港人,多多少少也有過類似經驗:看完電影後,將戲票珍而重之的收起。 今天的電腦戲票,像施了魔法一樣,戲票上的資料,跟時間一起消逝,就如已消失在人海中的中環戲院里小巷,大眾對戲院的記憶亦變得模糊......但昔日的戲票,人手蠟筆圈劃,歷久不衰,反而勾起不少人的寶貴回憶。 戲票收藏家劉銓登收購的第一張戲院戲票:1955年的太平戲院戲票,不單喚起了他孩童時代扯衫尾入戲院看影畫戲的回憶,亦開始了他瘋狂收集戲票及戲院資料的行為。他收藏的戲票過千張,最早的是1935年第一代「皇后戲院」
Published 10/07/12
戲院里 不少港人,多多少少也有過類似經驗:看完電影後,將戲票珍而重之的收起。 今天的電腦戲票,像施了魔法一樣,戲票上的資料,跟時間一起消逝,就如已消失在人海中的中環戲院里小巷,大眾對戲院的記憶亦變得模糊......但昔日的戲票,人手蠟筆圈劃,歷久不衰,反而勾起不少人的寶貴回憶。 戲票收藏家劉銓登收購的第一張戲院戲票:1955年的太平戲院戲票,不單喚起了他孩童時代扯衫尾入戲院看影畫戲的回憶,亦開始了他瘋狂收集戲票及戲院資料的行為。他收藏的戲票過千張,最早的是1935年第一代「皇后...
Published 10/07/12
玩不完 DIY的荷蘭水蓋、國貨公司的積木、香燭舖的鐵皮青蛙、士多的膠手錶,它們曾經出現在我們的童年,但現在已成為回憶。香港生產的塑膠玩具曾蜚聲國際,但都是以出口外銷為主,香港人沒有玩過幾多。司徒廣鍵(KK)為了保留那香港的輝煌歷史,十多年來不斷收藏香港60-80年代製造的塑膠玩具,並堅持將玩具融入生活,家中有如懷舊玩具店。 玩具收藏家鍾燕齊(Joel)早在86年已將珍藏借出作展覽之用,其後更愛上研究兒童生活相關的歷史資料,從玩具看文化、設計以致科技的進步。他近年積極策劃不同展覽及主持工作坊,希望藉
Published 09/29/12
玩不完 DIY的荷蘭水蓋、國貨公司的積木、香燭舖的鐵皮青蛙、士多的膠手錶,它們曾經出現在我們的童年,但現在已成為回憶。香港生產的塑膠玩具曾蜚聲國際,但都是以出口外銷為主,香港人沒有玩過幾多。司徒廣鍵(KK)為了保留那香港的輝煌歷史,十多年來不斷收藏香港60-80年代製造的塑膠玩具,並堅持將玩具融入生活,家中有如懷舊玩具店。 玩具收藏家鍾燕齊(Joel)早在86年已將珍藏借出作展覽之用,其後更愛上研究兒童生活相關的歷史資料,從玩具看文化、設計以致科技的進步。他近年積極策劃不同展覽及主持工作坊,...
Published 09/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