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說到舞獅,夏國璋的名字在香港應該無人不識。夏國璋生前接手父親的武館,除了繼續做跌打和教功夫,在他這一代也將醒獅生意做大。到兒子夏德建時,武館每年單在香港的演出已有數百場。夏國璋生前也以善舉聞名,贈醫施藥,到現在夏家仍受到油麻地街坊的歡迎。 夏德健建從小習武,十三歲仔當了教練,十六歲時已被問想不想接手武館。回憶起少年時學武和代表香港武術隊的種種,即不禁開懷大笑。從前舞獅表演後曾被客戶投訴欠缺笑容,回到武館後大家要對鏡練笑、電視出現後傳統舞獅被譏為「有乜好睇」,卻適逢禁燒炮杖,一般公司改以舞獅助慶,令舞...
Published 06/08/19
Published 06/08/19
說到舞獅,夏國璋的名字在香港應該無人不識。夏國璋生前接手父親的武館,除了繼續做跌打和教功夫,在他這一代也將醒獅生意做大。到兒子夏德建時,武館每年單在香港的演出已有數百場。夏國璋生前也以善舉聞名,贈醫施藥,到現在夏家仍受到油麻地街坊的歡迎。 夏德健建從小習武,十三歲仔當了教練,十六歲時已被問想不想接手武館。回憶起少年時學武和代表香港武術隊的種種,即不禁開懷大笑。從前舞獅表演後曾被客戶投訴欠缺笑容,回到武館後大家要對鏡練笑、電視出現後傳統舞獅被譏為「有乜好睇」,卻適逢禁燒炮杖,一般公司改以舞獅助慶,令舞...
Published 06/08/19
陳欽杰自言以前是「廠佬」,他和太太徐巧嬌在77年開設製衣廠,丈夫負責營運,太太負責設計。但因深感做製衣太過被動,在行業難有話語權,没有品牌經常遭客人壓價,就明白到必須轉型才能另辟出路,於是在1996年成立品牌Moiselle (慕詩),並大膽地開設門市,售賣自家設計及生產的女性時裝。 陳欽杰坦言有危才有機,問題是你有没有膽量去做?由生產轉做門市很冒險,慕詩開業半年更遇上97金融風暴。但當很多工廠及商店相繼倒閉、店舖空置率激增時,租金大幅下調,反而就出現了發展空間的機會,慕詩就在那時候建立起零售...
Published 06/01/19
陳欽杰自言以前是「廠佬」,他和太太徐巧嬌在77年開設製衣廠,丈夫負責營運,太太負責設計。但因深感做製衣太過被動,在行業難有話語權,没有品牌經常遭客人壓價,就明白到必須轉型才能另辟出路,於是在1996年成立品牌Moiselle (慕詩),並大膽地開設門市,售賣自家設計及生產的女性時裝。 陳欽杰坦言有危才有機,問題是你有没有膽量去做?由生產轉做門市很冒險,慕詩開業半年更遇上97金融風暴。但當很多工廠及商店相繼倒閉、店舖空置率激增時,租金大幅下調,反而就出現了發展空間的機會,慕詩就在那時候建立起零售...
Published 06/01/19
叙福樓老闆黃耀鏗及兒子黃傑龍 黃耀鏗六十年代由大陸來港,由雜工一直做到大酒樓集團老闆。全盛期的叙福樓有三十幾間分店,黃耀鏗回憶說:「客人就像坐輸送帶,不斷送入來,每天回去酒樓只是數錢。」但分店這麼多,卻没有統一管理的觀念,各店各做自己的,「五千名員工的二十億大公司,寫字樓竟然只有十五個文職。」千禧過後,市面没過往興旺,見錢也賺夠,幾個股東漸萌退意,想著不如用「開一間、關三間」的方法,逐步退出市場。這時候,公司又要開一間了,黃耀鏗叫了他讀工程的兒子返來幫手,原本只是說要叫他做義工,看看技術要怎搞,...
Published 05/25/19
叙福樓老闆黃耀鏗及兒子黃傑龍 黃耀鏗六十年代由大陸來港,由雜工一直做到大酒樓集團老闆。全盛期的叙福樓有三十幾間分店,黃耀鏗回憶說:「客人就像坐輸送帶,不斷送入來,每天回去酒樓只是數錢。」但分店這麼多,卻没有統一管理的觀念,各店各做自己的,「五千名員工的二十億大公司,寫字樓竟然只有十五個文職。」千禧過後,市面没過往興旺,見錢也賺夠,幾個股東漸萌退意,想著不如用「開一間、關三間」的方法,逐步退出市場。這時候,公司又要開一間了,黃耀鏗叫了他讀工程的兒子返來幫手,原本只是說要叫他做義工,看看技術要怎搞,...
Published 05/25/19
位於大館的一所洋服店,放滿了英軍的各種服飾標誌,訴說著它不一樣的傳奇。老闆阮邦冠早年學得裁縫技術,在成衣零售業未普及的六十年代做不停手,後來憑籍靈巧的手藝和口啤,輾轉獲得當時駐港英軍的信任,令他這間小店遙身成為駐港英軍唯一的軍服供應商,更長駐赤柱軍營。回歸後雖然英軍徹離了,但洋服店仍然吸引不少外藉人士幫襯,而他們更是現存香港唯一懂得造蘇格蘭裙的裁縫。 97後二十二年,洋服店被大館邀請進駐開店,也是這個機遇,阮爸爸叫得動身在美國的兒子歸港,幫手搞入伙申請以及小店的推廣事誼。阮爸爸不愁錢,但也希望有朝一...
Published 05/18/19
位於大館的一所洋服店,放滿了英軍的各種服飾標誌,訴說著它不一樣的傳奇。老闆阮邦冠早年學得裁縫技術,在成衣零售業未普及的六十年代做不停手,後來憑籍靈巧的手藝和口啤,輾轉獲得當時駐港英軍的信任,令他這間小店遙身成為駐港英軍唯一的軍服供應商,更長駐赤柱軍營。回歸後雖然英軍徹離了,但洋服店仍然吸引不少外藉人士幫襯,而他們更是現存香港唯一懂得造蘇格蘭裙的裁縫。 97後二十二年,洋服店被大館邀請進駐開店,也是這個機遇,阮爸爸叫得動身在美國的兒子歸港,幫手搞入伙申請以及小店的推廣事誼。阮爸爸不愁錢,但也希望有朝一...
Published 05/18/19
黃偉常的珠寶集團是在全球擁有一千八百間分店的大企業,但它的前身只是黃大仙鳯凰村內一間前舖後居的小店「桂記祥」。八十年代黃偉常從父親手中接捧,這間珠寶金行的傳奇故事也由此展開:他自學編寫電腦程式將貨物分類,以此建立人脈,令祖傳的小生意得以有多人入股並大規模擴充,到九十年代公司已進軍大陸市場,並且成為上市公司。 黃偉常愛女黃蘭詩(Nancy)近年協助父親打理業務,不時頻撲中港兩地,亦為新珠寶產品和推廣注入很多年輕的創意。與城中很多富二代不同,Nancy的童年回憶充滿了在店內幫手,(她甚至遇過金舖被劫)...
Published 05/11/19
黃偉常的珠寶集團是在全球擁有一千八百間分店的大企業,但它的前身只是黃大仙鳯凰村內一間前舖後居的小店「桂記祥」。八十年代黃偉常從父親手中接捧,這間珠寶金行的傳奇故事也由此展開:他自學編寫電腦程式將貨物分類,以此建立人脈,令祖傳的小生意得以有多人入股並大規模擴充,到九十年代公司已進軍大陸市場,並且成為上市公司。 黃偉常愛女黃蘭詩(Nancy)近年協助父親打理業務,不時頻撲中港兩地,亦為新珠寶產品和推廣注入很多年輕的創意。與城中很多富二代不同,Nancy的童年回憶充滿了在店內幫手,(她甚至遇過金舖被劫)...
Published 05/11/19
劉比利的公司可謂本地老字號的傳奇之一,由一間專賣合桃零食的小舖,到發展成今日擁有三十多間分店的品牌,是著著實實的衝出鯉魚門村,打出了名堂。作為公司第二代掌舵人的劉比利,早年奉父親之命接手小舖,憑藉刻苦經營和過人的創意,不斷加入新穎產品,更把握機遇,將小舖生意越做越大。兒子劉傲軒(Benny)以前和爸爸少有溝通,留學歸來後,本無意繼承祖業,但在一次商會聚會中,聽到父親甘願為尋找優質合桃而走入內地深山並在途中遇險的經歷,大為感動,並決意為老父接手家族生意。今天他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一方面走入工場,跟父親...
Published 05/04/19
劉比利的公司可謂本地老字號的傳奇之一,由一間專賣合桃零食的小舖,到發展成今日擁有三十多間分店的品牌,是著著實實的衝出鯉魚門村,打出了名堂。作為公司第二代掌舵人的劉比利,早年奉父親之命接手小舖,憑藉刻苦經營和過人的創意,不斷加入新穎產品,更把握機遇,將小舖生意越做越大。兒子劉傲軒(Benny)以前和爸爸少有溝通,留學歸來後,本無意繼承祖業,但在一次商會聚會中,聽到父親甘願為尋找優質合桃而走入內地深山並在途中遇險的經歷,大為感動,並決意為老父接手家族生意。今天他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一方面走入工場,跟父親...
Published 05/04/19
被兒子譏為「經常高調接受訪問」的施永青,其獨立特行和出位言論,和習慣低調的兒子施俊嶸(Alex)有著巨大的反差。 1978年,施永青離開教育界成立地產代理公司,四十年後的今日,其分店超過二千五百間,是員工超過五萬人的行業龍頭。但近年在國內激烈的競爭與及新經濟模式底下,其公司正受到巨大的挑戰。曾經精力充沛的施永青,現在已頭髪花白,早前更表示年屆七十後會淡出公司,將生意逐步交捧給下一代。施俊嶸專長IT,加入家族公司前決心不做二世祖,並由地產代理做起去獲取前線工作的磨練機會。剛剛接任公司副主席一職的他,面...
Published 04/27/19
被兒子譏為「經常高調接受訪問」的施永青,其獨立特行和出位言論,和習慣低調的兒子施俊嶸(Alex)有著巨大的反差。 1978年,施永青離開教育界成立地產代理公司,四十年後的今日,其分店超過二千五百間,是員工超過五萬人的行業龍頭。但近年在國內激烈的競爭與及新經濟模式底下,其公司正受到巨大的挑戰。曾經精力充沛的施永青,現在已頭髪花白,早前更表示年屆七十後會淡出公司,將生意逐步交捧給下一代。施俊嶸專長IT,加入家族公司前決心不做二世祖,並由地產代理做起去獲取前線工作的磨練機會。剛剛接任公司副主席一職的他,...
Published 04/27/19
呂志和博士除了是廣為人知的城中巨富,其個人歷史更是充滿傳奇:在香港淪陷時只得十三歲的他,已憑在街頭賣馬仔糕點賺取到可買兩條街的大量軍票,戰後的五十年代他又能把握機會,向沖繩美軍買入重型機器等剩餘物資投入香港的礦產業,並成為本地礦業大亨,及後數十年,更一步步踏足地產、酒店、博彩等多個範疇的行業,建立了達三萬名員工的跨國企業王國。 在賺得巨大財富的同時,呂志和亦積極從事慈善事業,尤其關注教育方面,給予了大量捐助。近年,又成立了國際性獎項「呂志和獎」,鼓勵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或組織,希望他們對人類未來的發...
Published 04/20/19
呂志和博士除了是廣為人知的城中巨富,其個人歷史更是充滿傳奇:在香港淪陷時只得十三歲的他,已憑在街頭賣馬仔糕點賺取到可買兩條街的大量軍票,戰後的五十年代他又能把握機會,向沖繩美軍買入重型機器等剩餘物資投入香港的礦產業,並成為本地礦業大亨,及後數十年,更一步步踏足地產、酒店、博彩等多個範疇的行業,建立了達三萬名員工的跨國企業王國。 在賺得巨大財富的同時,呂志和亦積極從事慈善事業,尤其關注教育方面,給予了大量捐助。近年,又成立了國際性獎項「呂志和獎」,鼓勵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或組織,希望他們對人類未來的發...
Published 0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