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65 | 如果上街,藝術可以做什麼?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藝術是民主公民身份和個人發展的基礎,所以藝術在社會運動當中能夠發揮非常多的功能。不管是什麼事件或什麼年代,藝術家都會利用他們時代的符號和創作習慣,傳達超越文字的訊息。 這次為大家準備上街行動的藝術指南,介紹藝術創作如何在街頭遊行、議題聲援發揮影響力。其中提到了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的理論 I and Thou(我和你),我們在討論與他人產生聯繫時有個要點便是「把人當人看」,聽起來像是無用的話,但是仔細思考看看,在談話溝通時真的有把對方放在對等的水平上嗎?最後除了發生過的案例,也緊急文字簡單訪問了藝術工作行業相關的友人「如果上街,會做甚麼?」,用不一樣的角度來看究竟要怎麼上街。歡迎各位一起點進節目聽聽提姆帶來的上街藝術家案例吧! 遊行上街容易發生意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護好自己並注意安全。 過去節目中有提及「和平抗爭」或「抗議」的集數: EP21 | 緬甸政變中的藝術抗爭 EP89 | 總統開溜-斯里蘭卡破產危機中的藝術抗爭 EP101 | Just stop oil 事件 EP133 | 2023年美國編劇協會大罷工 EP163 | 全球校園反以示威潮:如何用藝術和平抵抗。 參考資料: Melody K. Milbrandt. (2010).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Art in Social Movements and Transformation. Read, T.V. (2005). The Art of Protest: Culture and Activism from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to the Streets of Seattl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Episodes
本集節目探討了藝術與虛無主義的主題,並嘗試從不同的哲學家和藝術家角度中尋找對生活意義的解答。 首先,丹麥哲學家齊克果。他主張存在的意義無法僅靠理性思考得到答案,而是需要回歸內心和信仰。這讓我想起了馬克·羅斯科的《無題(黑色和栗色)》,這幅畫深沉的色彩讓人感受到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彷彿在呼喚我們重新審視內心的真實感受。 接著,叔本華他認為人類的痛苦來自無盡的欲望。對抗虛無主義的方法之一是通過審美,另一種則是禁欲。Odd Nerdrum的《冰島溫泉》正是這種審美的最佳體現。欣賞這些藝術作品時,我們能暫時逃離現實的煩惱與跳多利益思考,感受到片刻的寧靜與安慰。 ...
Published 06/12/24
面試,是我們人生中都曾經面對過的一場考試。不管是求學中或求職,面試常常都捉模不定,卻又是關鍵時刻。在這一集裡,我們將模擬一場藝情指揮中心的面試,由我們輪流扮演面試官和應徵者。 這集帶來了 Damien Hirst 作品年代不實所引發的小危機,和總統就職典禮主視覺的簡單討論。除此之外因為前陣子的面試祭典結束,想讓聽眾們看看我們酷酷的面試內容,除了簡單的問答還有情景題,想知道藝情指揮中心面試都準備甚麼節目以及各自的應試風格,都放在這裡~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Published 06/05/24
Published 0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