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Published 10/16/16
Published 10/16/16
儘管醫療科技發達,但自閉症的成因,醫學界仍未有一致看法。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醫學助理教授何松醫生指出,目前醫學界對於自閉症,採用頻譜概念,患者由嚴重認知障礙,至社交、語言障礙但智力正常的患者,皆納入在頻譜中,稱為自閉譜系症。患有此症的百份比,大約是100人中有1人。 何醫生表示,自閉症患者在腦結構方面,與一般人有所差別,導致功能上的差異。而患者大多有感覺統合的問題,他們會出現反應過敏、反應低敏、以及感覺追求的情況,例如:對於某些頻率、聲線,出現異常反應,導致情緒問題。 馬家...
Published 10/16/16
Published 10/09/16
濕疹是兒童常見的免疫系統問題,大約每五名兒童就有一名患上濕疹,可幸的是,大部分病童的病情都屬於輕微程度。基督教聯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陸志剛表示,濕疹的成因複雜,包括基因影響、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等。以一歲左右的兒童發病率最高,而隨著兒童成長,大部分濕疹病情都可以得以紓緩,只有少部分患者,濕疹會一直持續到青少年什至成年人階段,這類患者的病情一般都較為嚴重。   治療濕疹最重要是為病童的皮膚保濕,因為濕疹患者的皮膚保護能力較弱,水份流失速度較快,而乾涸的皮膚又進一步減低其保護能力,令各種細菌...
Published 10/09/16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資料,現時香港平均每4 000至5 000名嬰兒中,便有一名嬰兒患有先天性代謝缺陷。先天性代謝缺陷簡稱代謝病,是一種遺傳病。假如父母皆為隱性的缺陷基因携帶者,其下一代便有四分之一的機會遺傳到他們的缺陷基因,成為代謝病患者。患有代謝病的嬰兒身體會缺乏某些酵素,因而妨礙新陳代謝,導致有毒的代謝物積聚,繼而影響器官運作。情況嚴重時,更會有生命危險。 現時,衞生署會為所有在香港出生的嬰兒免費提供「蠶豆症」以及「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足症」兩種代謝病的篩查服務。為更有效篩查初生嬰兒有否患有代謝...
Published 10/02/16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資料,現時香港平均每4 000至5 000名嬰兒中,便有一名嬰兒患有先天性代謝缺陷。先天性代謝缺陷簡稱代謝病,是一種遺傳病。假如父母皆為隱性的缺陷基因携帶者,其下一代便有四分之一的機會遺傳到他們的缺陷基因,成為代謝病患者。患有代謝病的嬰兒身體會缺乏某些酵素,因而妨礙新陳代謝,導致有毒的代謝物積聚,繼而影響器官運作。情況嚴重時,更會有生命危險。 現時,衞生署會為所有在香港出生的嬰兒免費提供「蠶豆症」以及「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足症」兩種代謝病的篩查服務。為更有效篩查初生嬰兒有否患有代謝...
Published 10/02/16
Published 09/25/16
上年出現的連串青少年自殺事件令人關注,青山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精神科部門主管林紹文醫生指,有研究顯示很多死於自殺的個案,九成都有精神健康的問題,而抑鬱症是其中一個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由於年輕患者往往不知自己患上抑鬱症,及早了解,及早求診,有助治癒抑鬱症。 抑鬱症主要的症狀是持續超過兩個禮星期的情緒低落及對事物失去興趣,另外加上一些附帶症狀,例如睡眠時間減少及沒有食慾,甚或睡眠過多及胃口大增;心情煩躁,易發脾氣,覺得自己沒有用,過份自卑或自責,覺得將來沒甚麼希望,甚至有尋死行為等,如出現多項以上的症狀...
Published 09/25/16
Published 09/18/16
唇顎裂是常見的先天性口腔頜面缺陷的一種,大多數不影響智力。隨著醫學的進步,早有治療方法。醫生建議,嬰兒在出生後,如健康良好,三個月就可以進行唇裂修補手術,手術不單改善外觀,對嬰兒進食,成長各方面都很重要。 節目中,醫生會介紹,治療方法,術後護理,心理輔導等等。 透過各部門醫療人員的互相合作,父母悉心照料,患者是可以回復和普通人一樣,可以身心健全的成長。 《新醫新藥》 首宗人類感染H5N1甲型禽流感個案早於1997年於香港出現,患者出現急性肺部損傷,導致嚴重肺炎,但至今仍未找到有效...
Published 09/18/16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 「心散」、「坐唔定」、「發夢」,可能是一般成年人用在部分小朋友的形容詞,然而若情況嚴重,在生活上造成影響,父母便要考慮是否需要帶孩子進行檢查,看看小朋友是否患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 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副顧問醫生楊穎欣指出,ADHD的成因,相信是由兒童腦部化學物質失調引發,患者往往無法注意細節,常大意犯錯,不論做功課或玩耍均很難專注,易受外來干擾。而男生及女生在表現上有所不同,男孩的徵狀明顯,呈外向型,不停走動,多嘴,愛插嘴。至於...
Published 09/11/16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 「心散」、「坐唔定」、「發夢」,可能是一般成年人用在部分小朋友的形容詞,然而若情況嚴重,在生活上造成影響,父母便要考慮是否需要帶孩子進行檢查,看看小朋友是否患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 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副顧問醫生楊穎欣指出,ADHD的成因,相信是由兒童腦部化學物質失調引發,患者往往無法注意細節,常大意犯錯,不論做功課或玩耍均很難專注,易受外來干擾。而男生及女生在表現上有所不同,男孩的徵狀明顯,呈外向型,不停走動,多嘴,愛插嘴。至於...
Published 09/11/16
小朋友喊肚痛,很多時家長也不知因由,是一時緊張?是太餓、太飽?還是細菌感染?抑或是「盲腸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鍾浩宇醫生指「盲腸炎」正確學名是䦨尾炎,初期的痛楚跟腸胃炎相似,但後期痛楚會集中於右下方; 鍾醫生還會在節目內教大家其他如可分辨「盲腸炎」跟腸胃炎的病徵。現時䦨尾炎一般都以微創方式進行切除手術,而割掉盲腸,其實對身體沒甚影響。 除了盲腸炎, 還有一些與腸道相關之疾病, 可能令到小朋友需要做切腸手術。包括: 壞死性腸炎、 小腸閉鎖、 腸扭轉、 巨結腸症等。切除部...
Published 09/04/16
小朋友喊肚痛,很多時家長也不知因由,是一時緊張?是太餓、太飽?還是細菌感染?抑或是「盲腸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鍾浩宇醫生指「盲腸炎」正確學名是䦨尾炎,初期的痛楚跟腸胃炎相似,但後期痛楚會集中於右下方; 鍾醫生還會在節目內教大家其他如可分辨「盲腸炎」跟腸胃炎的病徵。現時䦨尾炎一般都以微創方式進行切除手術,而割掉盲腸,其實對身體沒甚影響。 除了盲腸炎, 還有一些與腸道相關之疾病, 可能令到小朋友需要做切腸手術。包括: 壞死性腸炎、 小腸閉鎖、 腸扭轉、 巨結腸症等。切除部...
Published 09/04/16
Published 08/28/16
今年世界腎臟日的主題就是「兒童腎病,及早預防」,希望提醒大家關注兒童腎臟問題。兒童較常見的腎臟問題包括腎病綜合症、尿道炎等,若能及早發現並加以適當治療,一般都不會對病童腎臟造成永久損害。但是若情況嚴重的話,都有可能會導致腎衰竭。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賴偉明指出,當腎臟受損超過三個月,就會介定為慢性腎病。一旦患上慢性腎病,意味著腎臟沒有完全康服的機會,但配合合適的治療,就可以減慢病童進入末期腎衰竭的時間。 賴偉明醫生表示,兒童慢性腎病的病徵並不明顯,家長不易察覺。患病初期會可能出現排尿增加...
Published 08/28/16
Published 08/21/16
心臟是人體循環系統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器官,是循環系統的動力來源,透過血液循環,將氧氣和養分帶到身體不同組織及器官,並同時帶走二氧化碳及廢物。假如心臟出現病變或損傷,就會引致心臟病。除了成年人會患上心臟病,心臟病亦是兒童致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兒童時期出現的心臟病可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兩類。絕大部分的兒童心臟病都屬於先天性。先天性心臟病,顧名思義是指與生俱來,嬰兒從母體出生時已經出現由於心臟及有關血管異常而引致的心臟病。兒童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並不罕見,在香港,每1,000名初生嬰兒中就會有6至8人...
Published 08/21/16
Published 08/14/16
本集主題是學童肥胖問題。學童肥胖在香港已是一個普遍現象,並引起各界人士關注。在近年衞生署的報告中,顯示低年級學童的肥胖情況已有輕微改善,但問題依然嚴重。 肥胖是因吸收和消耗熱量失衡所致。情況嚴重時更可引起病變,例如二型糖尿病、心血管毛病、膽固醇問題和脂肪肝所引起的肝病等。希望家長多加留意小朋友的體重問題。 醫生會從飲食、運動、心理等方面,幫助肥胖兒童控制體重,以預防任何可能出現的病變。 「新醫新藥」 我們會介紹由伊利沙伯醫院骨科護士團隊所研發的漸進式傷口癒合法。當病人身上有較大且難以癒合的傷口時,...
Published 08/14/16
Published 07/31/16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37周以下出生的新生嬰兒屬於早產。全港每年早產嬰兒比率大約7%至10%。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黃明沁醫生表示,大部分早產個案都是成因不明。嬰兒出生體重愈低,所遇到的問題愈多。由於嬰兒器官發育未成熟,他們容易患上併發症,較嚴重的疾病,包括:心臟衰竭、腦室出血、壞死性腸炎等。由於子女提早出生,父母承受沉重的照顧壓力。特別是早產媽媽都會自責,歸咎自己「陀得唔好」。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護師李韻明表示,假若嬰兒的狀況穩定,父母可與嬰兒作「袋鼠抱」,即家長脫去上衣之後,赤...
Published 07/31/16
Published 07/24/16
睡眠對於小朋友尤其重要,因為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勞之外,還可以促進發育和增強免疫力。所謂「充足的睡眠」,對不同年齡組別的小朋友有不同的定義,例如三至五歲的小朋友,一天的總睡眠時數最理想是11至12小時,但是也要留意當中睡眠的質素。家長切勿以為小朋友有鼻鼾聲就代表他們非常熟睡,其實也要留意有沒有以下徵狀︰小朋友入睡後有沒有不時醒過來?吸氣費不費勁?鼻鼾聲是否太大?早上會否表現得很累,而且很不願意起床?這些都是兒童睡眠窒息症的徵狀。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周淑娟醫生指,大概每...
Published 07/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