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秘書協會理事長周純如教你成功藏在細節裡
Published 01/22/24
未來工作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
Published 01/22/24
職人精神
Published 01/22/24
衝突管理
Published 01/19/24
好的犯錯
Published 01/19/24
OGSM引導者推動企業變革
Published 01/19/24
謝文憲(憲哥)VS Amanda(劉宥彤)告訴你轉換跑道的勇氣
Published 01/17/24
提提研創辦人李昆霖分享如何作出品牌產品力
Published 01/17/24
從心理系醫學生到技術部門總監的理查分享工作真奇妙
Published 01/17/24
您手機用壞才會買新的嗎? 科技推陳出新,我們如此依賴3C產品,但其實,每次的科技產品的迭代,其實都是在創造我們的需求。 手機、IPAD沒有壞,我們可以讓它有新的生命嗎? 這是為了讓地球永續,我們可以做的小動作,對創宇科技創辦人莊涵凱,也是市場生機的來源喔~
Published 12/14/23
如何讓自己從優秀到卓越,關鍵在於有紀律的自我訓練。就如同有飛魚之稱菲爾普斯,他自己提到,成功的關鍵來自於他每天有紀律的,早上7點就起床訓練,一直到下午4點,每天每年幾乎沒有間斷。
Published 12/14/23
最近「鬆弛感」很流行,鬆弛感不是刻意放鬆,而是降低心防、刺激多巴胺的感覺,大家把心防降低,什麼都好談不是嗎?如果是好玩、有趣,讓我們身在其中忘記時間、更能承受挫折和壓力,忍受無聊,自然而然會成長。也一定會到達我們要到的地方。
Published 12/14/23
從開民宿,轉而成立獨立書店,黃氣球書屋郭德慧,發揮當地的人文特色,展現當地民俗風情,以民宿老闆娘的親切,成為獨立書屋最吸引人,且當地最美的風景。
Published 10/30/23
您可以想像自己的工作被機器取代嗎? 現在的環境變動,中階經理人承上啟下,就必須快速修正自己的角色。不斷在語言能力、溝通能力、科技能力上精進,就可擁有不被取代的價值。
Published 10/30/23
當環境變動不大,也許過去的經驗,可以讓你快速做出決定,而減輕我們的工作量;但如果環境變動大,過去的經驗就無法完全支撐我們的決策,而這種複雜的決策,惠讓我們來回斟酌,花很多時間,甚至遲遲無法做出決定。該怎麼辦呢?
Published 10/30/23
如何讚美別人? 看起來似乎簡單,但其實暗藏許多技巧。讚美別人,就是說出自己的觀察,講出細節。不要去比較,不要去評價,避免展現自己的驕傲。
Published 10/30/23
進入職場,就是要看到職場背後的局。每個人遇到職場的僵局,其實只要轉換角度,破局思考,自然就可化解。學會站在對方角度想,如此,更可展現向上向下溝通的職場技巧。
Published 10/30/23
什麼是管理部? 管理什麼呢? 管理部的工作內容,真的是五花八門,可以包括教育訓練、人員招募、工廠管理等。而這樣的工作歷練,卻可讓一個人不斷學習、挑戰,而不斷練習訓練自己習慣變動。
Published 10/30/23
您知道什麼是餐廳外場負責人嗎? 這是一個身兼外場對顧客的服務,以及後勤菜餚製作的重要角色。外場負責人必須深度瞭解內外場的工作內容,然後讓整間餐廳,就在這兩條韁繩的驅動下,穩定地往前行。
Published 10/23/23
有著與多國工作經驗的張敏敏,認為每個國家的工作者,都有各自的工作特色。例如法國人其實比想像中更為嚴謹,而美國夥伴很注重激勵熱情。敏敏第一次到馬來西亞,深為該國的多國文化,以及學習上的積極,而感動。
Published 10/23/23
你知道嗎? 我們在睡覺時,大腦其實正在努力做工。而睡前一小時,其實對大腦而言,就是預備待會的重新整理,而讓人隔天醒來重新出發。如何掌握睡前一小時,並給自己清晰的思路,以及無限的創意呢? 請聽商周副總主筆單小懿與主持人張敏敏,娓娓道來。
Published 10/23/23
如何相信一個人呢? 尤其面對不太熟悉的陌生人? 這個和說服有關的主題,往往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工作價值。如果能從情感面著手,然後再來談理性因素,往往會事半功倍喔~
Published 10/23/23
導演只是那個喊”卡麥拉” 的人嗎? 目前在美國紐約長島大學擔任教授的陳敏郎導演,始終堅持獨立電影的精神,透過聲與影,讓電影從劇本開始,就不斷持續進行創造。用廚師,比喻導演的角色,在60分鐘對談中,充滿對藝術與生命的撞擊!
Published 07/24/23
如何讓有才的自己,在職場上被看見,並發揮影響力? 答案就是成為貢獻者。讓自己成為貢獻者,而不是成為完成任務者。影響力習慣一書,告訴我們必須打破”做分內事”的習慣,認為對的事就需要堅持到底,並且讓自己挺身而出。
Published 07/20/23
事實是共創的,最近的me to事件,提醒我們,真相無法還原,但我們唯有展現自己收穫心態,並且習慣感謝他人,才能避免驕傲,減少因自大而傷害人的各種可能
Published 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