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努日,到Sogo/「城市秘密修行人」作者堪布巴桑仁波切專訪(上)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城市和山林,在他身上,有著奇妙的交集和平衡。 他,是堪布巴桑仁波切,眾生文化三月新書《城市秘密修行人》的作者。 和明就仁波切、措尼仁波切一樣,他來自喜馬拉雅雪山上的努日,這樣一個山裡的孩子,十多年來,在台北的Sogo旁,住持一個佛法中心,帶領一群在大城市裡為工作生活打拚的學生,學習「繁華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智慧,在紅塵深處,以佛法安身立命,把城市當成閉關的寂靜處,轉心向內,以禪修找到安心之道。 但是,文化落差在弘法生涯中帶來的,常常不只是驚喜,更多的是驚嚇,比如沒按時間表進行活動,義工就崩潰痛哭得像家有大事;但對藏人很嚴重的「在上師、佛前放屁」,此地學生卻不太在意,令他十分驚嚇。 想知道更多?且聽靖雅老師代大家發問,堪布巴桑仁波切怎麼分享,一個來自雪山的孩子,如何安住在Sogo旁,試圖超越文化差異,引導學生在心上用功,不著相的,做個城市修行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Episodes
此刻,很多人準備放暑假、規畫暑假怎麼過,如果有人告訴你:佛陀和他的僧團也會「放暑假」,你會不會很驚訝? 只不過,佛陀和僧團放暑假,可不是躺平一夏,正好相反,是「剋期取證」,閉門精進三個月,讓大家因專注而修出一點成果。傳說和佛陀一起長閉關,精進效果奇佳,圓滿日常有學生證果,登入聖者之流。 這個佛陀式「放暑假」,叫「結夏安居」。 傳統古印度結夏安居,是從農曆或藏曆4月16日-7月15日,今年是在薩噶月殊勝日隔天5/24日開始。但因現代僧團都很忙,很難如佛陀時代一閉門就是三個月,現在多數精簡成一個月或一個半月,舉行時間也不一致,各依道場活動情況安排,大約集中在七月到九月。...
Published 05/28/24
Published 05/28/24
歷史上,有一個偈頌,成為佛陀僧團關鍵性壯大的分水嶺,那個偈頌非常強而有力,當年兩大修行團體的領導人一聽就「帶槍投靠」,帶領學生拜入佛陀門下。 那兩位大老,當年已經學生滿堂、名重一方,一位是日後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一位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兩位都是有修行的內行人,是什麼口訣,厲害到讓他們一聽就起義來歸?...
Published 0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