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2 從PADU談國家的視角
Listen now
Description
馬來西亞政府在1月2號開放PADU系統讓大家登記後,被律師團體質疑不受個人資料保護法(PDPA)保護,甚至前貿工部副部長王建民揭露他人只要有身分證號就能冒充開戶等風波。儘管國家蒐集民眾數據來更細緻地制定政策這點是立意良善,但人類學家James Scott在《國家的視角:改善人類處境的計畫為何失敗》一書中提醒說,國家的許多標準化、現代化的做法都是在提高人們的「可識別度」(legibility)進而方便統治。 Scott也指出,國家嘗試介入、理解並控制社會的手法,很多時候都是華麗麗地失敗。不過,這不意味著所有的計畫都會失敗,他有歸納出4個條件。趁PADU受到熱議的此刻,或許就是讓大家認識曾經有哪些計畫是國家「矯枉過正」而帶來失敗。 -00:00 長者為註冊PADU向選區辦公室求助 -1:27 阿薩姆個人的反追蹤招數 -4:03 簡單介紹PADU爭議 -7:00 是否該登錄? (1) YES方的原因 -11:30 是否該登錄? (2) Scott可能會說NO -15:40 國家提高人民「可識別度」的方法 -18:40 政府的大計畫的4個失敗原因 -20:59 最重要的第3個原因: 威權主義國家 -23:38 失敗例子(1): 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政府給人民取永久姓氏 -24:37 失敗例子(2): 巴西Brasilia的現代化建設 -29:02 失敗例子(3): 坦桑尼亞的造村計畫 -32:34 針對James Scott此書的批評 參考資料: 林開世(2023): 如何不從國家的視角看世界──耶魯人類學家在研究岔路上的經典啟發 https://www.twreporter.org/a/bookreview-seeing-like-a-state-how-certain-schemes-to-improve-the-human-condition-have-failed
More Episodes
本集是乘搭布城ART以後的體驗分享,順勢為大家整理檳城究竟該建ART 還是LRT的論爭。布城的ART雖然很新很穩,但因為車身很長,與其他車子共用車道時難免有點危險。 乘搭後我覺得ART其實就是cosplay成列車的巴士,而且如果是必須與其他車子共用車道,塞車時就會大家塞在一起。布城尚且路面寬敞,檳城道路更加狹小。另外,其實就算是人口僅有14萬的城市也有在建LRT的,所以我覺得考量檳城的未來發展,我個人是偏向建LRT啦。不只是檳城,我認為柔佛和布城都應該要是LRT系統。 -00:00 新聞:Prasarana旗下公交5月人次比去年同期大漲35%?! -04:08 名詞解釋:ART,...
Published 06/17/24
本集開場是關於選委會剛宣布提名及投票日、但候選人還沒出爐的Sungai Bakap補選,除了探聽的上屆敗因和候選人,也實地走訪當地的小型購物中心(沒什麼商業氣息)以及園丘,剖析已經開打的資源戰。 至於《權力與進步》這本書,是因為被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訪台的新聞洗版,覺得是跟大家介紹這本書的好時機。這本書梳理了人類社會過去到現在的科技創新,但他未必會產生「生產力便車」(productivity...
Published 06/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