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话北京 第一季07期-总结篇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北京人讲北京城的故事,各位好,欢迎您收听《北京人话北京》节目,今天是我们第一季讲述老北京吃食系列节目的最后一期节目了,在前面的6期节目里我们和您聊了豆汁、炒肝、卤煮、麻豆腐、芥末墩和炸灌肠,这些也仅仅是北京吃食的很小一部分,我们试图通过这些味道唤起您对于北京的兴趣和热爱。 今天的节目我们主要想和您分享下我们收到的来信和留言,听一听大家都和我们说了些什么。 摆烂的小公主给我们发送了电子邮件,信中和我们分享了她第一次喝豆汁的经历。她说:“自己是大学毕业和同学一起来北京旅游的,自己和寝室的同学在来北京之前就做足了攻略,其中一项就是要挑战喝豆汁。本以为自己一个女汉子什么都不怕,可没想到真的将豆汁端到眼前,那股子说不出的馊酸味还是让自己打了退堂鼓。在几个同学的相互起哄下,为了不丢面子,自己还是端起碗深深的喝了一口。还别说,这豆汁当进入口中也就没有闻着那么馊酸了,在尝试了第一口后,我一口气就将整碗的豆汁一饮而尽,当场起哄的同学都看傻了眼。这可能是我此次北京之行最引以为豪的了。 来自安徽的徐徐诸葛亮在电子邮件中给我们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其中就有提到我们的内容过于表面,有些内容可以展开深入探讨。这点其实也是我们制作团队一直期望的,在后面的节目中我们会逐步增加信息的填充,寻找更加详实的故事。 会说话的苏不易给我们留言,很喜欢你们的节目,我是北京土著,从小就在地安门一带生活,很多人眼里的胡同串子。记得小时候南锣鼓巷没有现在这样商业气息,更多的是大杂院才有的亲近劲,谁家做鱼炖肉少不了分给各家的孩子们解馋。您别看各家都不怎么富裕,可这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真怀念儿时的大杂院。 X-Feng给我们留言,希望你们能够多推荐一些北京不错的馆子,总觉得去北京没有真正吃到普通北京人吃的东西。就像吃了烤鸭,吃了炸酱面,吃了炒肝,喝了豆汁。但我总觉得北京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应该部吃这些吧。 其实每次打开邮箱看到新邮件的提示心里都会莫名的激动,每次阅读你们的来信时都会给我们极大的鼓励和信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碎片式记忆的新媒体当下,我们做这样一档人文类的节目其实压力很大,我们面临着市场是否认可,听众是否接受等众多的疑问,我们有时也会彷徨,也会想到退缩,可就是这一份份来信和留言,让我们能够坚持把第一季的节目制作完成,也许这就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吧。当然,我们的不成熟注定了第一季节目有许多的问题和遗憾,所以我们在总结第一季节目的基础上,会继续坚持为您推出后面的节目。 关于北京吃食系列的节目我们先暂时告一段落,第二季节目我们准备推出北京城门系列。北京城门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建筑和文化风格。这些城门庄严肃穆,呈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和精华,是感受和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都说北京的城门有内外城门之分,那您能说出这北京的内外城城门都是什么门吗?我们第二季北京人话北京就要详细的给您讲讲这北京的城门。同样第二季我们也会制作7期的节目,其中6期为您讲北京6座城门的故事,外带一期互动总结篇。 很希望您能给我们的节目提出宝贵意见,也期待您可以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讲述北京城的故事,我们的联系方式是[email protected]
More Episodes
老北京城门是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据传,北京城门建造始于元朝,历经明、清两朝。老北京城门的故事也曾经是民间传说和文化艺术的重要题材。 欢迎您收听VCradio爱生活特别策划系列节目《北京人话北京》第二季,我们本季将和您聊一聊北京城的城门。老北京城门是北京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象征,蕴含着无数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积淀。它是京城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人们回忆、感触老北京风貌的珍贵资源。
Published 07/12/23
欢迎您收听vcradio爱生活特别策划《北京人话北京》节目,今天是我们第一季老北京吃食系列这个主题的最后一期节目了,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炸灌肠吧。 炸灌肠也是一种老北京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讲究用猪大肠中炼出的油炸制,因此正宗的炸灌肠闻起来总有一股猪大肠的特殊味道,但人们出于健康的考虑已经很少用猪大肠油来炸灌肠,一般采用羊肉或植物油。 很多刚到北京的游客一听说炸灌肠就会误认为这是一道荤菜,想着都有些重口味。其实这道菜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这里所说的炸的这个灌肠是用淀粉加上红曲和香料灌在猪小肠中成型,而现在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口味的需求,在灌肠的制作工艺中已经将红曲和小肠都省去了,仅仅是用绿豆淀粉...
Published 0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