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6:2023,以爱疗愈身边的小世界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写在2023的第一天 关于爱的关系的启示 在2022年的跨年晚上,我在娜娜的大房子参加音乐会,有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女孩拿着粉色的气球来到我身边,她看起来大约只有4岁,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看着我,她主动对我说“我想把这个气球送给你”,我连忙收下说“谢谢”,接着问到“你为什么想送给我呢?”,小女孩低垂着双眼露出长长的睫毛,有些害羞地说“我就是想送给你”,我接着说“谢谢你,你能让我抱一下吗?”,她没有说话,直接走到了我的怀里,允许我拥抱她。 她走开后,我看着手中的气球,居然流泪了,我很惊讶的发现,原来在2022年的嘈杂中我丢失了一些对美好生活的盼望,在习惯了互惠关系后,对于突如其来的被给予不知所措。 后来我主动走到她妈妈身边,对她说“感谢你可爱的女儿给我带来的温暖。” 这个小女孩像一个小天使一样,像一束光打到了我的心里,融化了我内心并不曾意识到的一些在关系上的退缩和隔阂,这种真实而单纯的喜欢,勇敢与信任,打开了我的看见,也让我想要去提笔写下一些思考。 我想谈谈原子化社会的孤独感背后,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孤独。 疫情使人渴望连接 但却不知道如何连接 疫情的发生,长期的居家,让我们重新回到附近。长期的独处,我们开始承认渴望连接,但问题来了,习惯了互联网的交流后,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和他人连接。 可能是工作太忙所以无暇顾及,可能是想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去解除压力,可能是心情低落没有兴致,可能是……。我常常挂在嘴上的一个字,就是忙,忙,忙。 时间久了,和周围人的关系,不论是从空间上,还是感受上都变得越来越远。只是依靠朋友圈点赞可以维系关系吗?只是打字聊天可以感受连接吗? 我认为是不能的。 任何关系都是需要付出精力去维护的,朋友圈的点赞,微信里的问候也很好,但无法替代真实物理世界的相处。 我和我一个十多年的老朋友已经有4年没见了,平时也很少联系,在年底的时候,我发信息对她说,2023年,让我们把对彼此的想念化成行动吧。她说,好。 一顿饭,一个咖啡,一场卡啦ok或者电影,这些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我也在思考是什么让我在关系的投入上,越来越口头化,而不是行动化了。 原子化的社会关系 “自我”的理解偏差 原子化的社会关系,每个人被教育要be yourself,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方式里“以我为先”的法则逐渐模式化,,逐渐丧失了愿意去付出,对他人保持好奇心的能力,最终形成了个体原子化的极度孤独。被动地在原地等待,光说不练,不劳而获的心态。这是成年人编造出来的自洽。 再仔细思考一下:“自我”真的是这样被体现的吗?我时常听到有人说:我这个人挺自我的。我又想再问一个问题:一个有自我的人,不会一直在心里强调自我,真正的自我是内化的。只有缺乏自我的人,才会时时强调和计算自我的权利。那里面有一个隐藏的信息——“我需要被周围环境和人证明我很重要,因为我不相信我是重要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那虚假的“自我”会认为“我需要别人”,我的这种“需要”是代表了“我很软弱”,羞于承认自己的需要,就类似社会上说“谁认真谁就输了”“没了谁,不会活不下去”。人就是社群动物,我们就是需要彼此关爱,这是人类独有的情感。在《万神殿》这个动画片里,里面有个篇章很有意思,说主人公的大脑程序,只有在情感元素的激励下才能形成自我学习和突破的能力。 我也不是什么心理学专家
More Episodes
人生一半, 亲密关系的爱与痛 这是一期荔枝姐与tata对过去曾经将“人生困扰”归因到“原生家庭”的反思,tata今年进入36岁本命年,荔枝姐走入了40岁。我们俩认为自己最大的幸运就是在这个年纪还能够保持对自我的反思和觉知,没有让自己早早就进入了自动驾驶模式,也就是人们说的,有些人成长到某个阶段就停止生长了,因为他只是在重复过去的模式而已。 生命不管到几岁,年龄从来不代表什么,一个人内心的成熟如何体现呢?就是自我的反思,变得谦卑,不放弃对爱的意义的探寻,学会饶恕,明白原谅的力量。 这是一条每个人自己选择的道路, 是一场向着老我宣战的道路, 老地图走不出新大陆, 过去过不去,未来不会来。 节...
Published 05/02/24
Published 05/02/24
大家春节好! 本期播客重磅巨献!!! 二嗲萌重磅回归做客嘉宾! 88分钟即兴表达, 不加油FM历史上 最不加油的一期节目�! 却有出人意料的炸裂效果! 熟悉不加油FM的朋友肯定知道在2020年7月「不加油FM」1.0版本上线的海报是这样的⬇️ 上面的两个小人就是我和搭档tata,...
Published 0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