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Published 01/19/21
記性差、忘東忘西、丟三落四,有救嗎?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在大腦植入一個連上無線網路的晶片,記錄你所見、所聞、所感、所知,儲存所有的記憶,你會覺得方便還是覺得恐懼呢?你願意選擇植入這樣的晶片嗎?如果晶片中的記憶集中在雲端管理,有可能被駭客竊取,你還願意植入嗎? 這一集定心恰恰邀請到成功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林君昱老師。君昱老師是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心理學博士,他在成大帶領一個學習與記憶研究室,以「人類記憶」的運作歷程作為主要研究重點,透過行為實驗、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及其他技術,試圖更了解與人類記憶相關的問題,像是記憶的在神經系統的運作機制、每個不同的人記憶力的個別差異、如何增進記憶能力、或者是挽救失智症等等。相關的研究也與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開發高度相關。 播客內容摘要: #1 為何要挽救記憶? 引發研究興趣的原因,是因為自覺記性不好,想要找到方法改善 從高中同學身上觀察到,每個人天生的記憶力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大家普遍擔心記憶力變差、失智退化,到底有什麼改善方式? #2 如何挽救記憶? -...
Published 01/19/21
本集繼續邀請台大外文系的趙恬儀教授談動漫心療議題。 老師有機會傾聽同學心事、談心的時候,其實某些想法和做法是受到《銀魂》和這部作品的番外輕小說《三年Z組銀八先生》的啟發。 如果還能夠找到一點好笑的事、或者想到生命中還沒經歷過、還沒看過的有趣人事物、或者是文學、藝術、電影作品,是不是會多了一點走下去的動力呢? 聽聽看恬儀老師來分享,故事中,銀八老師如何挽回想結束生命的學生呢?不一定是漫畫,但是有沒有我們喜歡的人事物、可以支持我們走下去呢? 動漫《銀魂》與番外輕小說《三年Z組銀八先生》 1.《三年Z組銀八先生》第二講:要讓人害怕也是一種技術 "人生最重要的,是活的過程,而不是其結果。"(歌德) "我也是這麼想的。"(阪田銀八) “怎麼說——,當你覺得漫畫啊、小說啊、電影啊、電視劇啊之類的東西很有趣的時候……覺得這些都很有趣的時候,不覺得果然還是不要死比較好嘛——?所以啊,我說,你這家伙在死之前,今天以後,說不定還會看到更多有趣的東西嘛——。” 2.《銀魂》搞笑段子:「想自殺的長谷川與兩位殺手的故事,想死怎麼這麼難」(銀魂動畫:...
Published 11/16/20
本次邀請到的來賓是我眼中的氣質美女老師,台大外文系的趙恬儀教授。恬儀老師目前除了任教於台大外文系,也同時擔任台大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主任。 謝謝恬儀老師接受邀請。我問她願不願意分享一下她感受、觀察到的大學生心理疑難雜症、怎麼解?結果她選了一個好精彩的題目,想來談談是不是只有積極正向快樂,才是好棒棒呢?我們要如何接住破碎的心與崩潰的靈魂?今天恬儀老師選了伊藤計劃的輕小說《和諧》及改編動畫電影,談談「秘密」、「吸引力法則」對照「失控的正向思考」有什麼反思。 在本集錄音的後兩天,報導者剛好推出了「強光下的暗憂-背負情緒隱傷的高學業成就青年」系列報導,很適合搭配閱讀。 內容摘要: #恬儀老師聊聊這個「反烏托邦」類型的故事的獨特之處 #從「失控的正向思考」一書提出的觀點來反思「秘密」、「吸引力法則」這類鼓吹完全正能量、正向思考的思維 因為追求完全的正能量和正向思考,排拒負向或負能量,結果也有副作用? 我們是不是只是把抗拒的、排拒的 - 像是沮喪、哀傷、嫉妒、憤怒等等情緒 - 「掃到地毯底下 (Sweep it under the...
Published 11/10/20
之前我曾經寫過一篇簡短的文章,小小提到正念的來由和基本觀念。 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地方、很多老師都在教導正念,但多推廣這個中性、無宗教色彩、好學好用的自助方法,仍然可以繼續幫助更多還不知道、尚未體驗過的人,讓自己更平靜、更安定。 2020真是挑戰著全人類的一年。最近全球疫情又升溫了,很多國家重新實施全境隔離。一方面我們很感恩的是台灣的政府措施和全民合作讓環境相對於其他地方較為安全,但同時間全球的人們都一起繼續面臨著許多未知。 或許這個時候特別適合開始練習正念,除了幫助自己更平靜的面對各種不可測的變化、也可以讓情緒更加穩定。又或許,如果我們想像這個世界上所有人的情緒都會發出振波、相互影響,那麼我們越是練習穩定自己,就越是為世界和所有其他的人們這個整體,發出一份安定平靜的能量。畢竟世界上多一個人感到平靜,就多安定了那麼一些些,照顧自己,也可以說是盡自己的能力為世界做出一點貢獻呢。 今天我們就用最簡單的方式介紹練習正念(本文所提的是刻意靜靜坐或躺下來的練習)的基礎重點吧! 以下是我從自身經驗中歸納的正念的簡單說明,以及給完全沒有練習過的初學者試試看的最簡易版正念入門。 首先,聊...
Published 11/02/20
國中、高中到大學的求學階段,有些人被升學壓得喘不過氣,或許也會碰上家庭裡的狀況很苦惱、友情/愛情的迷惘、探索瞭解性與性向、甚至有些人會與上造成創傷、厭世的事件和情境。 台灣版的「春醒(Spring Awakening)」 這齣音樂劇正是用虛構的方式將高中青少年可能會遇上的挑戰刻化成一幅群像、從大人的視角帶著同理與理解,回望青春時或許有過的一些難。 本集邀請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副教授梁文菁老師,跟我們一起聊聊這齣戲。 文菁老師大學時期加入台大話劇社之後,深深被當代戲劇的世界所吸引,決定以此為志,取得台北藝術大學劇場導演藝術碩士後,赴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取得戲劇及劇場研究博士。研究專長為英國當代劇場及劇場美學,並教授莎士比亞課程。梁文菁老師也曾經在2016年莎士比亞逝世四百週年時,邀請十七位臺灣當代重量級的莎劇專家及藝術工作者進行訪談後,編著出版「與莎士比亞同行:著述、演繹、生活」專書。 今年文菁老師指導師大表藝學士班第二屆畢業生的畢業製作,選擇重新製作「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簡稱「再拒劇團」)以本土情境改編演出的搖滾音樂劇「春醒 (Spring...
Published 10/20/20
基於民主和自由的精神,在台灣我們常討論到對不同族群的尊重,尤其隨著母語教育的推廣、同性婚姻合法,以及各種對於原住民、新住民、或不同祖籍、母語組群的尊重和理解,我們持續學習著如何尊重人們的不同。 放眼世界,「多元」(diversity)和「包容」(inclusion)都是各國同時面對的議題。目前許多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大議題,例如男女同工同酬、性別多元,種族之間衝突的化解、種族歧視、身心疾病污名化問題等等,都與多元化和包容性息息相關。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到底是什麼呢?筆者身為在倫敦工作了好幾年的心理治療師,我想從自己的工作經驗裡面分享我的觀察,或許能夠對於我們持續覺察自己的偏見、持續練習看見多元性和包容,有一些小小幫助。 什麼是「多元」(Diversity)和「包容」(Inclusion)? 眼神左閃右躲的個案──在倫敦心理治療室與偏見面對面 換位思考、情境想像,走進他人的世界觀 「對話」與「辯論」不一樣? 從化解種族衝突的 IG...
Published 09/09/20
沒有死亡就沒有阿飄~ 鬼月到了,來聊聊活著著人面對死亡和失落的感受。 如果哀傷有個期限,那會是多久呢?對每個人來說,或許需要不同長度的時間。 英國19世紀的桂冠詩人但尼生花了十七年,哀悼他22歲突然早逝的好友亞瑟,期間陸續寫成了詩作「哀悼集」。這一集我們邀請到李康莉老師來跟我們聊聊但尼生人生的起伏經歷、他的人生故事、他如何用詩作來深度的紀錄、表達、探索哀悼的過程,順便聊聊著名的「哀傷五階段」。 李康莉(Karen老師) 簡介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英美文學碩士。曾出版詩集《瑪格莉回憶錄》。並著有《閱讀的力量》(合著)。翻譯書籍包括《暗房裡的男人》、《Bob Dylan 歌詩集》、《天使與昆蟲》等。 教學範圍為應用外語與英美文學領域。目前擔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兼任講師,國立清華大學寫作中心講師,崇光社區大學講師。 哀傷五階段簡介 瑞士精神醫師伊莉莎白.庫伯-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 在二戰期間擔任和同事大衛.凱斯勒(David Kessler)在1969年的著作中提出了面對死亡和失落的「哀傷五階段(5 Stages...
Published 08/21/20
這一集邀請到的來賓是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助理教授許仁豪老師。 許仁豪老師是美國康乃爾大學戲劇藝術博士,專攻的研究領域是現當代華語文戲劇、性別及文化理論、戲劇與社會、西方戲劇等。他同時也是常駐表演藝術評論台的劇評人。 美國劇作家亞瑟.米勒 (Arthur...
Published 08/14/20
你覺得自己是個有自信的人嗎?你覺得自己自尊心的狀態如何?你覺得你的自我覺察能力如何?你對自己慈悲、寬容、同理嗎? 這些關鍵字:自信、自尊、自我覺察、自我疼惜。現在常常被提到,但我們清楚他們之間的差別嗎?到底有什麼不同?今天我們就從他們的定義和差別、優點和缺點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比起自信和自尊,我們更需要培養自我覺察和自我疼惜的能力。 完整內容請收聽音頻! 想要持續聽到更多內容,或者是了解更多我們分享的資訊,請訂閱並關注我們的消息: 贊助我一杯咖啡,讓我持續帶給你有趣的內容: https://pay.firstory.me/user/kardiachat2 網誌:www.kardiacollege.com/blog 訂閱電子報:https://mailchi.mp/4bdea336001c/kardiacollege 臉書/google搜尋:方定心 (facebook.com/kardiafang) 加Line預約20分鐘免費心理諮詢 Line: @252mafhx 聽眾來信:[email protected]
Published 08/14/20
本集來賓為清華大學中文系的助理教授及語文中心寫作教育組組長羅仕龍教授(小龍老師)。他曾經在法國居住了十多年,對於法國文化有深厚的研究、體驗和了解。他在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取得戲劇學博士學位,也曾在巴黎第七大學、法國蒙彼利埃第三大學任教,也發表過許多的論文、研究、翻譯、評論作品。 之前我們提過現在的四十世代,也就是最年輕的X世代,正是在90年代進入二十歲,小時候成長於網際網路尚未出現的世界,成年前後經歷了整個網路時代的發展,直到現在 。(延伸閱讀與聆聽:定心恰恰(Chat^2) ep2: 聊聊「機智醫生生活」裡的四十世代(最年輕的X世代)、劇中療癒的話語和溫暖的關係...
Published 07/29/20
定心老師觀察到,英國的心理治療發展非常多元,尤其受到歐洲在上世紀各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醫學、科學、經學、和藝術思潮的影響激盪,發展出各種學派在英國的獨特路線。再加上今日的倫敦,超過40%的外來移民人口比例,可以說是只要牽涉到人和文化,多元度、複雜度都非常高,對於像定心老師這樣喜歡跨文化、多樣性的心理治療師來說,可以碰到各式各樣的個案,所見所感的人物圖像,真是個精彩的萬花筒。 Craig對於倫敦的多樣性、多元性有什麼樣的觀察呢?我們要如何借鏡生活在這種多樣環境的優勢呢? Craig Kao (高嘉良)小檔案 1997年旅英唸書,開始試圖了解英國 2007-中央聖馬丁-倫敦藝術大學,藝術系BA Fine Art 畢業 / 從此就在博物館周邊、策展、做藝術工作坊,幫雜誌寫稿 2018年拿到英國導覽學會認證的倫敦藍牌導遊執照(1000多個會員,全倫敦應該只有不超過10個中文導遊在英文班訓練中畢業) 現在是倫敦導覽公會APTG 首位中文議會諮詢 內容提要: #1 不是只有白人,倫敦人來自世界各地 #2 第一個廢除黑奴的國家,種族歧視是個嚴重的指控 #3...
Published 07/21/20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會注意到,西格蒙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人生最後的落腳處,就是倫敦。西元1938年,為了躲避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當時已經82歲的佛洛伊德從維也納搬到了倫敦西北區的Hamsptead的一間大宅,這裏也是他在西元1939年離開人世前最後的住處。現在這間大宅成了佛洛伊德博物館。而佛洛伊德的小女兒,安娜佛洛依德(Anna Freud),則繼續在倫敦承繼了了心理治療的志業。她不但為戰爭期間前後的孤兒開辦了收容及心理治療中心,也投入兒童心理治療的工作,成為了讓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在英國開枝散葉的重要人物。 如何感知一個城市的人事物? 其實認識一個城市最重要的體驗方式,大概就是打開內外的感知去清楚地覺察,走進城市的每個角落、走進每個博物館、或是像我這樣在心理治療裡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城市人物時,去覺察我們的視聽嗅味觸和情緒,到底有哪些觸動呢? ...
Published 07/20/20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從被送進學校、適應社會化生活的那一天開始,就不斷的被暗示要跟人比較。 就算你樣樣成績都拿第一名、分數最高好了,但還有隔壁小明跑得比較快、後面小花很會唱歌、坐斜對角的芊芊很會跳舞。更別說第一名每班、每校、每學年、每縣市、全國也都只有一個。排不進前段班又沒才藝的人,是不是就一無是處呢? 好學生症候群不止影響好學生,而是影響所有人… 這就是我眼中影響著所有人的「好學生症候群」。好學生症候群不只嚴重的影響著所謂「好學生們」,其實它是一體兩面的。在好學生症候群的陰影底下,所有人都是輸家。 所謂被看作好學生的人,經常永遠覺得自己還不夠好、還可以更好、所以有可能其實自我感覺還是不良好,總看到別人更好的地方而容易羨慕嫉妒恨,陷入強迫性的、焦慮的、停不下來、無休無止的努力迴圈中。又或者是因為覺得自己「好」而有了可以「居高臨下」的心態,開始看到很多事都覺得不夠好、容易不自覺陷入指手畫腳或批評別人的狀態。 ...
Published 07/16/20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從被送進學校、適應社會化生活的那一天開始,就不斷的被暗示要跟人比較。 就算你樣樣成績都拿第一名、分數最高好了,但還有隔壁小明跑得比較快、後面小花很會唱歌、坐斜對角的芊芊很會跳舞。更別說第一名每班、每校、每學年、每縣市、全國也都只有一個。排不進前段班又沒才藝的人,是不是就一無是處呢? 好學生症候群不止影響好學生,而是影響所有人… 這就是我眼中影響著所有人的「好學生症候群」。好學生症候群不只嚴重的影響著所謂「好學生們」,其實它是一體兩面的。在好學生症候群的陰影底下,所有人都是輸家。 所謂被看作好學生的人,經常永遠覺得自己還不夠好、還可以更好、所以有可能其實自我感覺還是不良好,總看到別人更好的地方而容易羨慕嫉妒恨,陷入強迫性的、焦慮的、停不下來、無休無止的努力迴圈中。又或者是因為覺得自己「好」而有了可以「居高臨下」的心態,開始看到很多事都覺得不夠好、容易不自覺陷入指手畫腳或批評別人的狀態。 而所謂被看作壞學生的人,自我感覺很差之外,也容易永遠自動陷入,反正我的人生沒救了、我永遠都是不如人的,容易升起羨慕嫉妒恨的感受、或者一樣是焦慮的不斷想要跟上卻不斷感到...
Published 07/16/20
Netflix上目前仍然可以收看的韓劇「機智醫生生活」,前陣子第一季播出後得到很熱烈的迴響。主要的原因是這齣戲很生活化、不灑狗血、沒有醫界白色巨塔的勾心鬥角,反而有滿滿的溫暖關懷、友情和以人為本的精神。 劇情主要以四男一女、五位四十歲的精英醫生為主角,他們從大學時代就是一群一起玩樂團的死黨,現在都成了醫院裡教授級的醫師。既要看病、動手術、也要教導實習醫師、總醫師,除了指導研究之外自己也要發表,只要病人有緊急情況就得放下手邊的事回到醫院。從這五個人的生活中,延伸呈現出醫病關係、親子家庭、愛情友情、職場專業關係等等各種生活面向。 這齣戲最讓我引起共鳴的有兩個部分:一是他很真實的刻劃出四十歲世代職場專業人士的前中年人生風景。二是人與人間非常療癒的溫柔和同理……. -----------------------------------------------...
Published 07/04/20
Netflix上目前仍然可以收看的韓劇「機智醫生生活」,前陣子第一季播出後得到很熱烈的迴響。主要的原因是這齣戲很生活化、不灑狗血、沒有醫界白色巨塔的勾心鬥角,反而有滿滿的溫暖關懷、友情和以人為本的精神。 劇情主要以四男一女、五位四十歲的精英醫生為主角,他們從大學時代就是一群一起玩樂團的死黨,現在都成了醫院裡教授級的醫師。既要看病、動手術、也要教導實習醫師、總醫師,除了指導研究之外自己也要發表,只要病人有緊急情況就得放下手邊的事回到醫院。從這五個人的生活中,延伸呈現出醫病關係、親子家庭、愛情友情、職場專業關係等等各種生活面向。 這齣戲最讓我引起共鳴的有兩個部分:一是他很真實的刻劃出四十歲世代職場專業人士的前中年人生風景。二是人與人間非常療癒的溫柔和同理……. ----------------------------------------------- 在定心恰恰,我們不只會談心理學、心理治療或諮商,而是從這裡延伸出去從哲學、藝術、人文、心靈、感知、身體、身心連結等等各種角度,和你一點一點輕鬆聊聊人生旅程中的各種觀察和體驗。不管世界如何變化、現象如何變動,我們一起找到時時安定...
Published 07/03/20
大家好,我是方定心。英國認證心理治療師、英國數個主要心理專業組織的會員,也是一名個人心理顧問。從2010年起,我放下原本在品牌行銷、公共事務領域的工作,到英國工作、求學、也做學術研究,深度聆聽了數百個國籍、膚色、種族、文化、宗教信仰、性向、社會階層、年齡層、婚姻狀態等等各異的各色人種的人生故事和私密心裡話,陪他們面對人生的各種議題、未知和挑戰。前兩年回到台灣之後,回頭看這個過程,就像是一場超級大的大地遊戲,充滿了未知,最後甚至始料未及的親身感受了英國脫歐公投前後的變化。其實除了因為是自己一個人在不認識任何人的情況下去到倫敦重新建立生活,也跟過去十年間倫敦的人口組成現況有關 (請參見:https://www.cup.com.hk/2016/06/30/globalised-population-in-london/)。 後疫情時代,我們面對著無盡的未知。我們不知道疫情會怎麼發展?世界經濟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又或者工作、生計和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們被迫面對不想要的改變。如果出現了個人經濟或財務問題,造成情緒、身體上的壓力,常常又會引爆一連串家庭、人際、親密關係的摩擦?...
Published 06/25/20
大家好,我是方定心。英國認證心理治療師、英國數個主要心理專業組織的會員,也是一名個人心理顧問。從2010年起,我放下原本在品牌行銷、公共事務領域的工作,到英國工作、求學、也做學術研究,深度聆聽了數百個國籍、膚色、種族、文化、宗教信仰、性向、社會階層、年齡層、婚姻狀態等等各異的各色人種的人生故事和私密心裡話,陪他們面對人生的各種議題、未知和挑戰。前兩年回到台灣之後,回頭看這個過程,就像是一場超級大的大地遊戲,充滿了未知,最後甚至始料未及的親身感受了英國脫歐公投前後的變化。其實除了因為是自己一個人在不認識任何人的情況下去到倫敦重新建立生活,也跟過去十年間倫敦的人口組成現況有關...
Published 06/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