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620【人民时评】高质量发展② 坚持市场导向 强化供需对接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人民日报》2024年06月20日【人民时评】坚持市场导向 强化供需对接——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②作者:谷业凯  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前提下,梳理专利转化产业链各个环节,打通政策堵点,优化供需匹配,让科技和产业之间的连接通道更加顺畅  精准对接需求,推动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或是依托产业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有助于降低专利转化的市场风险,加快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有前景的科研成果,就能获得投资者青睐吗?其实不一定。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马麟研发了一款光子互连芯片,和算力芯片集成后,可让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大幅提高算力。但由于科研成果所有权不够清晰,投资者有所顾虑,之前他错失了好几次融资机会。  转机来自上海推出的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新举措,在明确转化科技成果收益比例等单位权益的前提下,允许科研人员享有科技成果的全部所有权。不久前,马麟拿到了2000万元风险投资,并已着手研究这款芯片的量产工艺。通过改革,让科研成果在市场上获得更合理的回报,才能更好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促进专利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过,我国专利转化还面临一些挑战,高质量高价值专利偏少、转化率偏低的问题并存。  在实现专利转化的道路上,不同科研主体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尽相同,要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前提下,梳理专利转化产业链各个环节,打通政策堵点,优化供需匹配,让科技和产业之间的连接通道更加顺畅。  对科研院所而言,要下更大功夫解决科研与市场“两张皮”的问题,否则专利转化就无从谈起。当前,国内已有不少高校推动实施以产业化前景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强化职务发明规范管理,做好政策、服务、金融、信息等优质资源的匹配,从源头上提升专利的质量和市场化潜力。  比如,青岛科技大学出台了《学科性公司管理办法》,建设13个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并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员体系,引进了12家优质专利代理机构入驻学校,形成了“技术入股、科技成果转让+持续技术服务”的转化模式。2023年,该校专利转让达800件,同比增长68%,专利转化有了更强的推动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其专利研发往往是由市场需求驱动的,但在专利转化方面,也存在难以识别专利与技术、产品的关联度,难以判定专利技术成熟度等痛点。对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精准对接需求,推动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或是依托产业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有助于降低专利转化的市场风险,加快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提升供需匹配度,推动专利产业化,除了做好市场化服务,还要更好发挥公共服务的作用。当前,一些专利转化不顺畅,与科技中介服务市场不够发达、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等问题相关。问题与堵点,也是政策的发力点和突破点。近年来,多地纷纷设立“专利超市”,集中发布专利许可转让信息,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快速、便捷、高效的信息匹配机制,让专利技术实现“中低价交易、高频次流转”。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专利是创新的基石。我国已成为专利大国,但仍然面临“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挑战。在强化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专利转化率,更好地把创新与市场有效
More Episodes
《人民日报》2024年06月27日【和音】携手实现揽月九天的共同梦想  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成就,看到了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也看到了中国坚持科技开放合作的诚意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返回地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鼓励中国航天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再立新功。  “嫦娥六号的工作像时钟一样精准...
Published 06/27/24
《人民日报》2024年06月27日【评论员观察】带着真情实感推介家乡建设家乡作者:李洪兴  当青年一代举起镜头成为家乡发展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他们不仅在呈现家乡发展的全新图景,也更深刻地融入新时代中国向上向前的强劲脉动  乡村要振兴,人才至关重要。激励更多青年带着真情实感投身到推介家乡、建设家乡的实践中,县域必能实现更大发展、乡村必能实现全面振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在《蜀道难》中这样描写甘肃陇南市徽县的青泥岭。前不久,徽县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山地挑战赛。办赛期间,不少徽县人在网上分享当地美食美景、历史人文。还有8名青年专门花数月时间创作歌曲,乘赛事东风宣传家乡。  记录传播...
Published 06/27/24
《人民日报》2024年06月27日【人民时评】航天追梦激扬创新豪情作者:喻思南  保持这份“一定能,一定行”的志气和勇气,就能更好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强调“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再...
Published 06/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