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音乐和舞蹈,从来都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部分,不同的音乐可以带来不同感觉的舞蹈体验。关于种类繁多,叫法纷繁的舞种及相关的音乐,您知道多少?是时候搞懂它们了——舞动系列——国际舞。让我们一起聆听,分享舞蹈背后的音乐世界。歌单:羽果《跳完这支舞吧,我的恋人》郑爽&俞灏明《爱的华尔兹》《杜鹃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风流寡妇圆舞曲》杨乃文《Moon river》《多瑙河之波圆舞曲》《溜冰圆舞曲》……
Published 07/15/17
  舞动精彩(怀旧广场舞篇)”。一提到广场舞,你会想到什么歌曲和场景呢?有没有想过,很多很多年前,那些广场舞上的歌,是很经典,好听的传世名歌哦?那样的歌,您记得哪些?歌单:汪明荃《万水千山总是情》姜育恒《往事只能回味》韩宝仪《你潇洒我漂亮》韩宝仪《粉红色的回忆》叶启田《爱拼才会赢》……
Published 07/14/17
  这首作品的全称叫做《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旁圆舞曲》。它是由“圆舞曲之王”之称的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这首作品甚至超越他一生所创作的一百二十多首圆舞曲作品,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世界名曲。关于这首作品的来历,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您可能注意到了,背景音乐中,您听到了有人声演唱的内容。而事实上,这也是我们的特别的安排。要知道,这首作品,最初就以人声合唱为目的创作的圆舞曲。  1867年,奥地利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急需一首供表演用的合唱圆舞曲。因为当时,正值奥匈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入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当时的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家“赫尔柏克”希望为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并将“蓝色多瑙河”作为这首男声合唱的标题,要把这个主题融入乐曲的序奏部分,使人们在乐曲一开始就能联想到这条涛涛奔流的大河。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已经创作了大量圆舞曲,于是大家提出最好请“小约翰•施特劳斯”来写。指挥家“赫尔柏克”找到这位著名的作曲家,请求他为“合唱协会”创作一首合唱圆舞曲。当这一要求提出以后,“小约翰•施特劳斯”并没有马上...
Published 07/14/17
  您可能没想到吧,这样一首幼稚小巧的儿歌,竟然也是一首古典音乐?!甚至来说,它还是出自极其著名的大师之手呢。这位大师,你我都听过大名——莫扎特。  这位天分极高的,西方音乐史上罕见的音乐巨星。他的一生就是为音乐而生的。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而他短暂的35岁一生,所创作的作品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令无数音乐家难以逾越。在他六百多首作品中,你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你知道的形式及体裁的古典音乐作品。而这一首《小星星伴奏曲》便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叫它《小星星变奏曲》,而不是《小星星》是因为,它原本就是一首包含着13小节的独立钢琴变奏曲作品。而我们最为熟悉的那段“1155665…”其实就是这首曲子的第一小节的主题部分。而后面的12小节,都是依据这一主题带来的不同的变奏内容。你别看一开始的主题有点太过于简单,可后面的变奏部分,可需要有一定基础练习的人才能演奏哦。毕竟,现在这首作品是属于钢琴9级作品呢。要用现代的解释来说,就是莫扎特玩了一把有品质的改编。  而关于这首曲子的诞生,其实也有一段来历。这首作品是1778年初夏,作曲家莫扎...
Published 07/13/17
  《绿袖子幻想曲》,其实是一首改编曲。是著名的20世纪英国作曲家,电影作曲家,“沃恩•威廉斯”用歌剧《热恋中的约翰爵士》第三幕的一段配乐改编而成。这段配乐的主题,则是选自一首叫《绿袖子》的英国古老民歌。而关于这首民歌,相传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就已经流传开来了。  《绿袖子》这首曲子最早记录在16世纪末的“鲁特琴曲集”中(鲁特琴,是一种曲颈拨弦乐器,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最风靡的家庭独奏乐器。有点像琵琶与吉他的合体),《绿袖子》的歌词在1584年创作完成。据说,《绿袖子》自面世以来就深受英国人的喜爱,大家时不时把它换个歌词演唱,并或用于圣诞歌曲中。而最多的,则是改编成各种乐器来演奏,版本数不胜数。在这些改编乐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斯”改编创作的《绿袖子幻想曲》,音乐清新优美,沁人心脾。但原曲《绿袖子》背后却有着一个十分催泪感人的故事。  相传《绿袖子》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创作的,传说中他是个火爆脾气,并且喜欢沾花惹草,不过,后的的他却真心地爱上了一位民间女子。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亨利八世”去郊游骑马打猎,在一个树林中,他发现了一位异常清秀甜美的女孩。这...
Published 07/12/17
您现在听到的这首作品,是它的提琴改编版,原本是一首钢琴作品。来自俄罗斯最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最广为人知的钢琴作品之一,叫“f小调浪漫曲”。 这位知名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由他创作的“交响曲”、“歌剧”、“舞剧”、“管弦乐”、“器乐协奏曲”、“器乐曲”,包括歌曲等,都是世界古典音乐史上极具特色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优秀作品与其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他的作品织体饱满,旋律优美,情感丰富。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这首细腻而情感丰富的作品,便和柴可夫斯基本人的一段“无果的”爱情经历有关。 时间退回到1868年的莫斯科。1868年春天,来自意大利的歌剧团正在莫斯科进行访问演出。这个剧团有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叫“黛西莉•阿尔托”,她嗓音圆润甜蜜、富有感情,演技也精湛高超,只要有她,演出场场爆满。柴可夫斯基也被“阿尔托”精湛的歌唱表现力征服了,据说,他从来都没这样过,对一位演员如此倾心。 ...
Published 07/10/17
  这首知名的钢琴小品,来自音乐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女性作曲家——“巴达捷夫斯卡”。“巴达捷夫斯卡”是一位波兰的女钢琴家、作曲家,她的主要作品有三十五首钢琴小品,风格单纯而清丽,但她的大部分作品默默无闻,只有这一首《少女的祈祷》是世界名曲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钢琴小品之一。她创作这首《少女的祈祷》时,年仅18岁,但,她不幸于24岁因肺炎离开了人世,可是她的这首精致小品却足以使只有短暂生命的她流传百世。 “巴达捷夫斯卡”在那时有许多爱情的憧憬,她常常问自己,“下一刻出现在窗前的男孩子长什么样,是高是矮,鼻子挺拔吗、眼睛湛蓝色吗,笑容迷人吗;什么时候会有什么人牵起我的手,漫步月色如洗的夜晚,一同坐在钢琴旁边……”。您看,这心境和思想是不是和情窦初开的少女是完全一致的呢?  但是,在父亲严厉要求下,“巴达捷夫斯卡”只能刻苦的练习钢琴和学习乐理知识,从没有什么机会像其他女子那样梳妆打扮一番,去结识帅气阳光的男孩。学校上课时,她会听到周围的女孩们窃窃私语,说那些关于初恋的事,懵懵懂懂的甜蜜使得她们会嘴角上扬,脸红如扉。  在18岁那年,“巴达捷夫斯卡”终于遇到了那个令她心动的男孩,她开始和朋友们一样...
Published 07/10/17
每一位歌手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都有自己的成名佳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总是一成不变的样子,渐渐会失去光芒与吸引。那些敢于“拼的歌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自我的升华。歌单:陈洁仪《别问我为什么爱你》莫文蔚《夜上海》莫文蔚《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张学友《听天由命》李健《陀螺》胡彦斌《一言难尽》胡彦斌《潇洒走一回》
Published 07/08/17
有人把音乐的世界比作海洋,意思是说大而丰富,无穷无尽。事实上,也是如此吧。主流的,就像海面的浮游或鱼鸟,样子喜人,规规矩矩;而非主流的却形式迥异四海为家。这类音乐可以叫做“Indie Pop”,它们是如此有意思却又如此不为人知。歌单:罗大佑《之乎者也》李冠言《闲云野鹤》子曰秋野《乖乖的》五行乐队《中国味》龚琳娜《螃蟹歌》崔健&谭维维《鱼鸟之恋》谭维维&华阴老腔《给你一点颜色》常思思《炫境》
Published 07/07/17
  肖邦,作为欧洲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诗人",对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作品都可以说是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这首《革命练习曲》具有英雄性的节奏和恢弘的史诗性的气概,内容深刻而丰富,很显然,听过的人能很容易地感觉到,它内在表露出来的强烈的情绪喷发以及浓重的思想火花。而关于它的由来,那自然离不开这位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操的作曲家他深刻的观察和经历。  1830年11月,正当肖邦离开祖国波兰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爆发了震动波兰的“华沙起义(这是1794年,波兰发动反抗沙俄的起义)”。肖邦心情非常激动,他恨不得马上启程回国。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1831年7月,肖邦决定离开维也纳返回波兰。但是9月,坚持了十个月的“华沙起义”,终于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了。当肖邦途经德国斯图加特的时候,突然得到起义失败,华沙沦陷的惨痛消息。这不幸的消息如千斤重锤敲碎了肖邦的心。他孤零零一个人走回旅馆,悲痛、愤怒使他坐卧不安,他在屋里踱来踱去。硝烟弥漫的祖国,火光冲天的华沙,倒到血泊中的起义者……这些景象萦绕着肖邦,使他不得安...
Published 07/07/17
  《爱的礼赞》也被翻译成《爱的问候》或是《情人的问候》。其实,听到《爱的礼赞》这美丽的名字,就知道会是一首浪漫柔美的曲子。但它背后那个浪漫无比的爱情故事您是否知道呢?  1888年夏,这位英国作曲家“埃尔加”打算去度假,临别前,他的一位女学生“卡罗琳•爱丽丝•罗伯兹”创作了一首叫做《爱的礼赞》的诗。在旅途中“埃尔加”为这首小诗尝试谱曲,回来后,“埃尔加”乘“爱丽丝”生日之际,将这首还未定名的浪漫小曲作为礼物送给了她,并向她求了婚。  “爱丽丝”其实是个很不幸的姑娘——早年便失去双亲。家族里的人希望她嫁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而不是一个没有前途的音乐家。但“爱丽丝”却深深爱着“埃尔加”,她不顾家族的反对,毅然与“埃尔加”在第二年的5月互许终身,结为连理。  婚后,作曲家“埃尔加”经常为了音乐废寝忘食,而“爱丽丝”则甘愿做起了他的坚强后盾。  曾有一段时间“埃尔加”遭遇了创作上的瓶颈,作品差强人意,看见丈夫的苦恼,妻子“爱丽丝”对此也十分担忧。“爱丽丝”为了安慰丈夫,打算亲手制作一款曲奇饼,来纪念他们即将到来的结婚纪念日。  很快结婚纪念日到了,在那天中午,“爱丽丝”趁着丈夫“埃尔加”...
Published 07/06/17
  听到这段如诗如画般的钢琴曲,您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什么?静静的湖面?流淌的林间涓涓细流?辽阔的平原?还是柔和的月光?如果我告诉您,这一段才是真正描写“月光”之美,您的感受会开始具象化吗?没错,这一首浪漫主义的印象派钢琴小曲,就叫《月光曲》。在西方古典音乐中,被记住描写写“月光”的曲子最著名的,要么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要么就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明月之光》。两首都简称“月光”。前者,我们已经知道是以讹传讹,而后者才是真正为月色而写的。  作为印象派音乐的鼻祖,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可称是名副其实的“音画”。人们曾对王维的诗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借用这一评价,德彪西的作品可以当之无愧地称“曲中有画,画中有曲”。但是,要知道,做到这一步谈何容易:曲是流动的时空,画是凝固的瞬景。但大师毕竟是大师,他放弃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作为表现手法,转而汲取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绘画派的技巧,并实践于自己的作品中,以朦胧的、有多重指向的旋律让听者自己进行“音—画”重构。而印象派音乐代表作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德彪西的这首《月光》。这首世界名作成就值高...
Published 07/05/17
  您现在听到的这段极其舒缓,又容易使人充满想象的钢琴乐曲,或许您还能记得它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叫《月光奏鸣曲》。也有人简称它为,“月光曲”。它是来自“乐圣”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最著名的的作品之一,流传胜广。  可能您还不知道,“月光曲”或“月光奏鸣曲”并非贝多芬本人标注的乐曲名称。它原本叫做“Piano Sonata No.14, Op.27...
Published 07/04/17
  1853年,21岁的“勃拉姆斯”在魏玛的引荐下,见到了他十分崇拜的大作曲家“舒曼”和他的夫人“克拉拉”,正式拜“舒曼”为师。谁也没有想到,甚至连“勃拉姆斯”自己都被吓了一跳,他居然对师母“克拉拉”一见钟情。  虽然当时的“克拉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且比“勃拉姆斯”大14岁,但在“勃拉姆斯”眼中,“克拉拉”却是个充满魅力的女性,她浑身散发的光芒深深地令“勃拉姆斯”迷醉。毕竟自己爱上的是师母,是他敬重如父亲的老师的妻子,基于道德束缚,理智还是压制住了感情,他只能将这份爱恋深埋于心。他觉得像现在这样,只要远远地看着她幸福地生活,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克拉拉”的生活并不如自己期望的那样幸福,他的丈夫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和狂躁忧郁症,在“勃拉姆斯”造访的五个月后,“舒曼”就试图投入莱茵河自杀,所幸被人救起。在此后几年内,“勃拉姆斯”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顾生病的“舒曼”,以及他们的孩子们,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医院里死去。  此时的“勃拉姆斯”依旧很在意世俗的眼光,为了不让自己的爱欲浪涛漫过理智的大坝,他决定离开“克拉拉”所在的城市,去别的地方定居,想以此方式来减轻内心...
Published 07/03/17
有一种美,朴素,动人……纯净!歌单:许茹芸《散步》许茹芸《I Wanna Be Loved By You》许茹芸《好听》卫兰《Morning》自然卷《像我这样的女孩》自然卷《坐在巷口的那对男女》至上励合《棉花糖》苏打绿《小情歌》陈绮贞《一起去巴黎》
Published 07/01/17
总有一些“领悟”,不可避免地会“迟到”……而到来的那一刻,才“大悟”吧。歌单:庄心妍《后来才发现》张靓颖《我走以后》郭采洁《狠狠哭》藏古西烈《合不来 分不开》林俊杰&邓紫棋《手心的蔷薇》柯以敏&林志炫《爱我》刘若英《我很好》
Published 06/30/17
贝多芬,一个响亮的音乐家名字。可是,或许您还不知道,贝多芬一生贫苦,与命运抗争了一辈子。而在大多数人眼中,他又表现得性格孤傲,所以,尽管我们同情贝多芬,却理解不了他的孤独,虽然他内心深处渴望着关爱。关于这首动听的钢琴小品,很多人都曾探究过,它的来历。可是,由于这首作品,是在贝多芬去世后,在他的一位学生的遗物中找到的,因此关于它真正的由来,已经不为人知了。不过,后世的有心人,还是循着蛛丝马迹,找到了两个可能的由来。有这样一个版本。 在一个寒冷的圣诞夜里,贝多芬孤独地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无所事事。忽然,在一个漆黑的街角,贝多芬看见了一位衣着褴褛的小女孩,她正从教堂匆匆走来。女孩脸色惨白,神情苦楚,弱小的身体在寒冷的夜里瑟瑟发抖着。 贝多芬不由得怜悯了起来,便向前问道:“小姑娘,什么事让你这么伤心?”小女孩答道:“叔叔,我邻居的“雷德尔伯伯”病得厉害,可他身边一位亲人都没有,他小孙女上个月得了伤寒刚刚死去了……“雷德尔伯伯”还为此哭瞎了眼睛,现在发着高烧,也快不行了……”还未说完,小女孩眼圈便泛红了。 ...
Published 06/30/17
  门德尔松在19世纪,绝对是作曲家中最幸福的一个,他有一个富有的银行家爸爸,一个温柔的妻子,一群可爱的孩子。安逸的生活使他不用像莫扎特、贝多芬、舒曼那样穷困潦倒,为了糊口而创作,所以他才能写出《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样让人感到温馨、百听不厌的乐曲。  现在各种流行协奏曲中,《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曲调流露的幸福让人沉醉、让人爱怜。门德尔松在创作此曲时,把自己所有的浪漫和忧郁全写了进去,发自内心的幸福随着旋律,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就是这样一首优美的作品,差一点儿就无法与我们见面,说起来这个典故和希特勒有关。  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太主义者,他把犹太人看做是世界的敌人,是一切邪恶的根源,是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在二战期间,希特勒疯狂地驱逐屠杀犹太人。不幸的是,门德尔松正巧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犹太家族。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完成、试演之后便好评如潮。可近百年之后,好事者将它献给了喜欢高雅音乐的希特勒。当知道这首作品出自一位犹太作曲家,希特勒连一个音都没听就直接下令,禁止任何人公开演奏传播,连门德尔松一切的作品都禁止演奏。  很多人对此无比...
Published 06/30/17
  相信,当“摇篮曲”的旋律慢慢响起,您或许会回忆起人生最初的记忆。仔细相信,是不是曾有某个如天使般的人,在您的耳边曾轻轻演唱过,伴您入眠?  这首无比甜美动听的歌曲,它的背后其实还印刻着一段关于舒伯特穷苦心酸的人生故事。  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年仅31岁时便去世了。他一生贫困潦倒,大部分时间是靠微薄的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这位天才作曲家,经常过着有了上顿没下顿,甚至终日挨饿。即便这样,自己依旧能沉浸在音乐创作过程中——饥饿、寒冷、贫穷对他都不是个事儿。他曾有过一句坚定的名言:“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作曲。”曾有一天,19岁的舒伯特独自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夜色浓了,他饥肠辘辘,身无分文。晚餐,该怎么办?这是个令他头疼的问题。实在饥饿难耐了,他本能地走进一家饭店坐了下来。他希望能巧遇故人,可以帮着解一时之围。可是这一次,他环顾左右,没一人认识。他在人群中看了一遍又一遍,失望破灭了……此时,舒伯特低头发现,饭桌的旧报纸上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多么朴素动人的话语,作曲家舒伯特的心被立刻打动了,饥饿感顿时也离他而去,此时,他的思绪和情感...
Published 06/28/17
   相信,对于这首曲子的旋律,很多人应该不会陌生。尤其是,初学钢琴的朋友们,几乎人人都演奏过它。曲子,小巧精致,又极其动听。巴赫写过很多首《小步舞曲》。仅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里,就收集有十一首。关于这首作品的由来,还有一个浪漫动人的故事。  “巴赫”的一生有两段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玛利亚•芭芭拉”在1720年突然去世了,“玛利亚•芭芭拉”留给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除了爱,还有7个未成年的孩子和家庭负担。  “巴赫”爱他的妻子,为妻子的离去,难过了很久。可是生活还要继续,作曲还要继续……在第二年“巴赫”认识了“安娜•玛格达雷纳”之后,他决定娶她为妻。  “安娜”也出生于音乐世家,有着出色的音乐听觉和理解力,在“巴赫”任职的“柯登宫廷乐团”中担任女高音。她比“巴赫”小了15岁,嫁给他的时候正是28岁。虽然“安娜”的母亲极力反对这桩婚事,却拗不过女儿,最后只得点头同意了。   婚后的“安娜”是一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尽心尽力地照料好一家人的衣食起居,与孩子们相处得也非常融洽。她经常熬夜帮“巴赫”抄写乐谱,还要照顾他的学生们和来访的乐师。空闲时间,“安娜”还会整理她所喜欢的“巴赫”所做...
Published 06/27/17
  现在听到的古典钢琴佳作,叫《升c小调圆舞曲》。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献给亲密爱人乔治•桑的作品。虽然两人最终没能突破重重阻碍,走进婚姻殿堂,但这首圆舞曲却充分表达了肖邦的痴情和坚持。  1836年冬天,机缘巧合,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介绍给自己的挚友“肖邦”。这个外表纤弱而又儒雅温柔的男子对“乔治•桑”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之后,肖邦不禁问李斯特,“她真的是女人吗?我不禁怀疑!”  生于1804年的乔治•桑要比他大上6岁,个子矮小,肤色深黑,前额窄小,在众人眼中并不是一个美丽高贵的女子;她言论大胆犀利,反传统、反大男子主义,喜欢像男人一样吸烟,经常女扮男装出现在各种场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接触越来越频繁,肖邦发现和这个大胆、奔放甚至叛逆的女作家在一起可以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于是他与“乔治•桑”正式交往。之后便和她在地中海的“马略卡岛”一起生活了长达9年的时间。这九年是肖邦一生中作曲生涯的最高点。  尽管乔治•桑和肖邦之间萌发了爱情火花,却始终敌不过两人个性和世界观的差异。他们开始争吵、相互伤害:肖邦注重仪容外表,乔治•桑则大...
Published 06/26/17
  圣桑的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80年,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在圣桑家举行的私人音乐会上首演了此曲。作者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介绍是“两山夹一湖”,一三乐章是激/情的高山,二乐章是平静的湖泊。第二乐章非常优美,如歌的旋律宁静祥和。很多人喜欢把这个乐章称为“船歌”,对此我不同意。我从未觉得它像船歌。它只是在倾诉,是的,你就像是面对一个倾诉者,他/她只是平静地向你诉说者,叙述着,没有问你任何问题,也不期望你作任何回答。而你,也就不要插话,只需安静地听着他/她的倾诉。是小提琴乐库中的重要文献之一。  圣桑共作有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均题献给杰出的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第三首以其优美的旋律、严密的结构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小提琴乐库中的重要文献之一。。  此曲创作於1880年,次年在巴黎由萨拉萨蒂演奏。  第一乐章中的第一主题富于戏剧性;第二主题较柔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强力度,以第一主题的形象作为结束。 ...
Published 06/25/17
  如果没能体会情感的揪心,或许,也无法理解什么才叫“珍惜”……
Published 06/17/17
  总有一些情,揪着难以放下……
Published 06/16/17
  近代法国音乐之父圣桑共创作了三首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A小调,OP.20,创作于1859年;第二号,C大调,OP.58,创作于1879年;第三号,b小调,OP.61,创作于1880年。其中一、三号提献给西班牙名小提琴家“萨拉萨蒂(Pablo de Sarasate)”的,第二号是为比利时小提琴家“马希克”所作。前两首至今已很少被演奏了,唯有第三号以优美的旋律及近似古典协奏曲的牢固乐曲结构,成为圣桑器乐曲的代表作之一。  此曲创作於一八八○年,次年在巴黎由萨拉萨蒂演奏。  第一乐章:以变相的奏鸣曲是写成,其中第一主题极富戏剧性;第二主题较柔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强力度,最后再现部以华丽堂皇的尾奏结束这个乐章。  第二乐章:类似船歌摇晃摆动的旋律极为著名。小提琴柔和的奏出第一主题时,长笛与双簧管接续以彷佛回声般优美的爬音;中段没有发展部而是再现第一主题;结束时小提琴的泛音和木管的爬音造出绝妙的效果。  第三乐章:以一长段坚决有力的序奏开始,然后是活泼热情的回旋曲主题与几个插段交出现,自由地变化发展,全曲最终速度健快,以副主题所构成的结尾华丽地画下句点。
Published 0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