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快速标签:#理解时间 #珍惜时间  文字作者:卡特琳.格利维(法) 插图作者:米利埃尔.克尔巴(法) 适读年龄: 5~8岁 秒,分钟,小时,天,月,年等等是我们成人世界经常使用的形容时间长短的词汇,孩子们努力地去跟随,可还是经常偏离成人的期待。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空洞的时间词汇所代表的含义。 在这本书里,作者尝试用孩子时有接触的日常事件来帮助孩子真正地体会(请留意体会和理解的不同)每一秒,一分,一小时,一天,一月,甚至更长时间长度。比如, “一秒钟,人的心脏至少跳动一次 一分钟,通常也是你尿尿需要的时间 三分钟,是夏天里的一场雨 一天,是早饭,午饭,下午茶和晚饭 一年,是两次生日之间的间隔 一个世纪,孩子的孩子又生了孩子 ..." 当然这也是和孩子们聊一聊时间的有限和珍贵的绝佳时机,爸爸妈妈们可千万别错过哟。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同名微信视频号“故事奇遇记”收看该绘本介绍的视频版。
Published 07/08/22
Published 07/08/22
快速标签:#等待 #天时 #本土绘本 文字作者:王早早 插图作者:黄丽 适读年龄: 5~7岁 豆瓣评分:8.7/10 老师父给了三个徒弟一人一颗非常珍贵的千年莲花种子,让他们去种出莲花。 大徒弟本一心想成为第一个种出种子的人,迫不及待地在雪地里就播下了种子。在迟迟未见动静之后,又气急败坏地第一个放弃了。 二徒弟静看了很多书,选了最好的花盆,用最名贵的花土,在种子发芽之后把种子用金罩子罩住,但种子却因为缺乏氧气和阳光很快死掉了。 三徒弟安并没有着急把种子种下,他把种子挂在胸前,如常一样的生活,但也四处留意着有关播种莲花的各种信息。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安把种子种在了池塘里,种子很快发了芽,并在盛夏的到来的时候彻底绽放。 这本绘本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既可以让人联想到不同风格的育儿方式,也可以联系天时地利人和这些中华文明的古老规训。 我个人最好奇的倒是故事里基本神隐在背景里的老师父,我好奇的是,这么珍贵的千年莲花种子,为何师父却一句交待也没有给到三个徒弟呢?对这个问题同样感兴趣的同学欢迎移步我的同名微信公众号,阅读我为这个故事撰写的续集,并给出了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你们同样喜欢。
Published 05/23/22
快速标签:#想象力 #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文字作者:亚东(中国) 插图作者:麦克小奎(中国) 适读年龄:3~7岁 豆瓣评分:9.3/10 有一个叫跑跑镇的小镇,那里的居民都喜欢快速地奔跑,跑得快了就容易发生碰撞。一碰撞呀,哎,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比如,小鸡和小鹰一撞,产生了猫头鹰;白熊和黑熊一撞,撞出了熊猫;公主和海豚撞一撞,撞出了美人鱼。是不是很奇妙? 其实呀,如果仔细去观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东西貌似都可以这样拆解去看到那个来路,比如溜冰鞋,灯笼,传说中的独角兽,他们都可以由哪两样东西/东西撞出来呢? 再来想一想汉字,好像很多汉字也经过这个“撞击重组“的过程,比如”歪“,”尖“,”明“等等。 这样想来,这本书还真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奇妙的世界呢。那就快点换上这个神奇”镜头“来重新打量一下身边的一切吧! 关注我的同名微信视频号“故事奇遇记”获取本书更详实的亲子共读和玩耍体验!
Published 05/16/22
快速标签:#想象力 #假想游戏 文字作者:朱迪.巴瑞特(美) 插图作者:罗恩.巴瑞特(美) 适读年龄:5~7岁 豆瓣评分:8.3/10 你有没有被你的孩子问过,为什么动物不需要穿衣服,而人需要穿衣服这样的问题?这还真是一个刁钻的问题呀, 有一个应对的方法是,你把问题抛回去,“如果动物真的都穿衣服了, 会怎么样呢?”比如,长颈鹿,它脖子长,带了很多领带的样子别提有多傻了。或者海象,它的衣服永远湿漉漉,肯定穿着不舒服。当然除了书里提到的,你也可以完全和孩子一起假想其他动物穿衣服的景象。用一个问题回答另外一个问题,这种回应艰难问题的新技能你get了么? 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微信视频号“故事奇遇记”收看这本绘本的延伸活动视频。 今天玩什么? 来玩给动物穿衣服的游戏吧!
Published 05/10/22
快速标签:#关系的流动性 #思辨 #关系的层次 文字作者:木村裕一(日) 插图作者:秦好史郎(日) 适读年龄:5~9岁 豆瓣评分:8.6/10 狐狸在追捕兔子,兔子慌不择路跳上了一座独木桥,狐狸也毫不犹豫地跳了上去。独木桥两端负责固定的石头因为多日暴雨而松动坍塌,桥悬空了,一旦失去平衡,狐狸还是兔子都会随时掉进湍急的河流里。于是,本为天敌的狐狸和兔子变成了共患难的队友,必须倾力合作才能保全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对彼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两只动物最终从悬空桥上脱险成功,这个时候的它们又会作何选择呢? 其实同样的主题在很多面向成人的电影和书籍中都有过涉及,包括咱中国的电影《紫日》,但类似的探讨在面向孩子的读物中相对较少,另外一本比较优秀的应该就是宫西达也的《喵呜》,它们都试图让我们看到,关系是流动的,也是不止一种可能性的。一旦抛却了身份和偏见的束缚,关系就有回到最单纯最本真状态的这种可能性。
Published 03/30/22
快速标签:#城市印象 #身在异乡 文字&插图作者:贝亚特丽斯.阿勒玛尼娅(意大利) 翻译:赵佼佼 适读年龄:5~9岁 豆瓣评分:8.6/10 如何做才能快速地让孩子对一个城市产生好奇?这本书的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讲一个和这个城市相关的故事,而且是那种奇特的,不是随便哪个城市都能遇到的故事,与此同时那些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和生活习俗也都融入其中,成为这个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不是很高明呢?感觉可以直接套用这个公式在面向孩子的任意一个城市介绍中。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头狮子,既是巴黎丹费尔.罗什洛广场中央的一座雕塑,可能也有作者二十四岁作为一个异乡人初到巴黎时的影子。而这本故事的创作初衷正是要感谢这座城市对她的热情接纳,让她找到独属于她的位置,就像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从此端坐在那里的狮子一样。
Published 03/23/22
快速标签:#想象力 #行动力 文字&插图作者:徐萃/姬炤华 适读年龄:5~7岁 豆瓣评分:8.4/10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两只有着充沛想象力的鼹鼠兄弟,在一个睡不着觉的晚上,它们无所事事地在那里开脑洞。 一个说要凿一条最长的滑梯,从喜马拉雅山顶滑到大海里去。一个说要把全世界最宽的瀑布改造成最大的澡堂子,邀请全球的亲戚朋友去洗澡等等,这硕大的脑洞会让你对这两只素人小鼹鼠顷刻间刮目相看。 不过它们的畅想在“啪”的一声中戛然而止,原来是家里的最后一个电灯泡坏了,而这两个刚才还牛皮哄哄的家伙却一边互相推诿责任,一边打算继续在黑暗里吹牛皮。这个时候你才发现,原来这“啪”的一声不仅仅是灯泡坏了,它也是美好的肥皂泡破灭的声音。没有行动力支撑的想象力,哪怕再激动人心,也只是口嗨。真正的改变只能靠实际行动让它发生。 其实"肥皂泡"的真相并不是到结尾才揭晓的,如果你仔细去看,会发现它早就蕴藏在之前的每一幅图画里。赶紧去找来和孩子一起阅读吧!
Published 03/16/22
快速标签:#农耕文明 #本土绘本 #珍惜粮食 文字&插图作者:于虹呈 适读年龄:7~9岁 豆瓣评分:9.2/10 浓浓的田野气息搭配上中国民俗画风,就构成了独此一份的“盘中餐”。盘中餐顾名思义来自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句,而这本书则尝试用图像化的方式再现播种插秧丰收的全过程,并将二十四节气中的重大节气融入其中,在让孩子们初窥节气和农耕之间紧密关系的同时,也更能让孩子们体会,一粒米从农田到饭桌的全过程中劳动者付出的辛劳。正如它的推荐语所说,“能让孩子了解一粒米的生命之旅,体味悠久的农耕文化!” 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全人教育类绘本。
Published 03/08/22
快速标签:#爱无高低之分 #视角转换 #死亡 文字&插图作者:菲比.瓦尔(美) 翻译:冷贝凡 适读年龄:7~9岁 索尼娅的爸爸给了她三只小鸡,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它们,把它们养成了三只健壮的小母鸡。一天黑夜里,附近树林里的狐狸叼走了其中一只,索尼娅因此非常伤心,也对狐狸痛恨至极。爸爸告诉她,狐狸叼走母鸡是去喂养它的孩子,让它们可以健康长大,它对它的孩子的爱就像索尼娅对她的母鸡的爱一样,没有高低之分,因此同样值得被尊敬和理解。 索尼娅从爸爸的话语中获得了宽慰,她接受了母鸡的离去,更尽心地照顾剩下的两只母鸡,故事的最后那只离去的母鸡产下的鸡蛋孵出了新的小鸡,好一个生命的循环。 孩子包括很多成人通常都是用自己的视角打量这个世界,从而将自己和这个世界划分开来,形成二元对立,很多的纷争也因此而起。如果我们都能像故事里的索尼娅的爸爸那样,跳脱出自己的视角,去看到他人的出发点,相信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Published 03/02/22
文/图:大卫.麦基(英) 翻译:芝麻团长 适读年龄:适合五岁以上亲子共读 豆瓣评分:8.5/10 快速标签:战争的起源 贪婪 恐惧 很久很久以前,有六个人。他们周游全世界,想找一个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地方。他们真的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而且还取得了相当的财富,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害怕别人抢夺这些财富,于是先派兵驻守,后来又发现这些兵可以用来抢夺其他人的财富,于是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 这是用极简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现象的优秀典范(所谓深入浅出),并点出了战争最重要的源动力 - 人类自身的恐惧和贪婪。
Published 03/02/22
文/图:长谷川义史(日) 翻译:彭懿 适读年龄:5~9岁 豆瓣评分:9.2/10 快速标签:同理心 感恩 全球视野 当我在吃拉面的时候,其他人都在做什么呢?猫咪打了个哈欠,隔壁的小美换了个电视频道,隔壁的隔壁的阿太在上厕所。那更远一些地方的人呢?他们此刻都在做些什么,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本书作者以生活中一个习以为常的场景为切入点,用追问的方式激起孩子们去了解其他国家人们生活百态的兴趣,用更宏大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而不仅仅囿于自己这一方安定富足小角落。
Published 03/02/22
快速标签:#转换视角 #创作不设限 文字作者:德鲁.戴沃特(美) 插图作者:奥利弗.杰夫斯(英) 翻译:戴美玲 适读年龄: 5~7岁 这个故事里的蜡笔们不仅会说话,而且明显对它们的小主人怨声载道。红色蜡笔嫌它被用得太频繁,连节日也不让它休息。白色蜡笔则觉得它被用的太少,被忽视了。灰色蜡笔觉得主人总是用它涂抹那些大面积的色块,让它精疲力尽。而粉色蜡笔则抱怨被歧视,觉得它是女孩子才会用的颜色。 从这些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无意识但也照单全收着各种社会隐形规训和条条框框,而这些无疑会极大地限制孩子们的创造力。我想作者们是在借着蜡笔之口鼓励孩子们跳脱出这些限制,自由地进行创作。 如果你的孩子的蜡笔们也能开口说话,你猜猜它们会说什么呢?
Published 02/23/22
快速标签:#接受不能改变的 #害怕黑暗 文字&插图作者: 艾米丽·霍沃思·布斯(英) 翻译:杨涤 适读年龄: 5~7岁 不知道有多少小朋友也曾经因为害怕黑暗想象过,这个世界没有黑暗的样子。在这个故事里,孩子们的这种假想得到实践---有一个国王颁布了禁止黑暗的法令,并建造了一个巨型人造太阳挂在空中,他的王国因此不再有黑暗。一开始人们整日狂欢,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严重缺乏高质量的睡眠和休息,工作效率下降,人们的心情也变得焦躁不安。最后人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它们对这个法令的反对和抛弃 --他们关闭了人造太阳的开关。 但黑暗再次降临,国王终于有机会看清在空中绽放的烟火,他也终于接受了黑暗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现实。 既然黑暗不应该也不会消失,那怕黑的孩子们应该如何应对他们的恐惧呢?这个问题就交给爸爸妈妈们和宝贝们一起去讨论了。 
Published 02/16/22
快速标签:#接受不能改变的 #生活的智慧 文字作者:凯利.杜兰.瑞安(美) 插图作者:阿诺德.洛贝尔(美) 翻译:林良 适读年龄: 5~9岁 这本书里的席奶奶是一个特别固执的奶奶,她讨厌黑夜以及所有与黑夜有关的东西,比如蝙蝠,月光,猫头鹰等等,于是她决定把黑夜赶走。她先是用扫帚扫,又用袋子装,用蜡烛烧,真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折腾整整一宿。等到黑夜即将消失,换来日出的时候,席奶奶却因为筋疲力尽而沉沉睡去,完美错过了白天的美好,多么讽刺。改变可以改变的需要勇气,接受不能改变的同样如是,而能够区别这两者更需要莫大的智慧,那爸爸妈妈们从现在开始就和宝贝们一起进行这样的区分练习吧!
Published 02/10/22
快速标签:#团队合作 #职责 #遵守规则 文字&插图作者:维吉尼亚.李.伯顿(美) 翻译:赵静 适读年龄: 5~9岁 小火车头突突每天神神气气地穿梭于各个城市的火车站之间,越过平原,穿过公路。通过岔道,突突的汽笛会呜呜地叫起来。到达车站,突突的铃铛会叮当叮当响起来。她也非常享受着动物和人看到她通过时赞许和羡慕的眼神,她估摸着如果抛下沉重的车厢她能跑得更快,更让人称道。 有一天她真的这么干了,独自一个人,没和任何人打招呼上路了。可她没想到的是,一路上遇到的不再是赞许的目光,而是恐慌。而没有了司机,司炉工和列车长的协助,突突只能漫无目的的瞎逛,最后耗光了所有燃料,把自己困在了一条荒废已久的轨道上。 在这次经历之后,突突决定再也不一个人逃跑了。是不是因为它知道光靠自己这个小火车头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又或者是,她终于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职责所在,以及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呢?毕竟她的率性而为,不仅给所到之处造成大量的混乱和恐慌,也给周围的人带去了巨大的麻烦-...
Published 12/28/21
快速标签:#科普 #动物百科 #互动绘本 文字作者:卡伦.布朗(英) 插图作者:韦斯利.罗宾斯(英) 适读年龄: 5~9岁 这是一本喜欢动物的小朋友不应错过的优秀科普绘本,重点介绍的是动物生存技能中的伪装术(camouflage)。 有为了躲避捕食者而与环境融合为一的竹节虫,兰花螳螂,枯叶蛙等,也有为了提高捕食效率麻痹猎物而将自己隐于背景之中的老虎,东美角鸮,北极狐等。绘本的图文结合特点是非常好的用来讲解这一特点的工具,当孩子兴致盎然地找出每一页上的伪装者(互动),他马上能够意识到这些伪装者和周围环境的高度相似性和他的目的。如果找不到也没关系,将页面对着光就能立马揭晓答案,这个设计不可谓不巧妙,也充满乐趣。 对于那些还有余力的家长和孩子,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其他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还有哪些动物也会这样的伪装术?那些不会伪装术的动物又是如何躲避天敌和捕食的?这些会伪装术的动物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吗还是慢慢进化而来?所有这些内容加在一起感觉玩一个星期都不够,赶紧去试试吧。
Published 12/21/21
快速标签:#自我意识  文字作者:苏珊.威廉斯(美) 插图作者:安德鲁.莎奇(美) 翻译:杨华京 适读年龄: 3~5岁 家里的小宝贝你们通常是怎么称呼他们的?这个称呼是一直不变的还是始终在变化呢?觉得TA小嘴伶俐的时候叫TA“小麻雀”,觉得TA生龙活虎精力旺盛的时候叫TA“小猴子”,TA随便发脾气让人头疼的时候叫TA"小恶魔",到了睡觉时间,则所有的小朋友都变成了“小怪兽“。 大人们玩这些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也通过这些称谓来抒发对小宝贝们浓浓的爱意,却可能会给刚刚萌发自我意识的孩子带来困扰——他们明明不叫这个名字,可爸爸妈妈却偏这样叫他们,他们究竟是答应好还是不答应好呢? 这也让我想起了同类型的另外一本绘本《我不喜欢亲亲》,小主人公对父母怎么亲也亲不够的行为表达了排斥,父母于是尊重了他的意愿,只有当他需要的时候才亲他。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明确表达出了对于名字的困惑和不满,也请尊重TA哟,不是说么,爱是克制,那就赋予孩子的话语聆听和力量,让TA感受到作为独立个体的被尊重。至于心中的那些小小的失落,就留给我们这些父母自己慢慢咀嚼吧。
Published 12/14/21
快速标签:#竞争 #原创绘本 文字作者:孙莉莉 插图作者:谷米 适读年龄: 7~9岁 孩子们熟知的农场动物鸡鸭鹅都会生蛋,可是它们谁生蛋最厉害呢?谁生的蛋最多,谁生的蛋最大?如果让它们举行一场生蛋比赛,谁会胜出?这些有趣的问题相信孩子们会很想知道答案,而这个故事正是围绕这样一场生蛋比赛进行的,只不过究竟是谁发起了这场比赛,以及胜负由谁来判定并不特别清楚。但是鸡鸭鹅们管不了这些,比赛的胜负事关生蛋界的荣誉,它们只管赢,为了赢它们什么都可以做。 事实证明,那些被忽略掉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东西,这场比赛的最终结果,是全输,没有一方从中获利。 这些呆头呆脑只想赢却不知道为何而比赛的鸡鸭鹅们有没有让我们想起些什么呢?希望我们都能有智慧去看清,究竟为了什么而竞赛;也能有自由去选择,加入/不加入这样的竞赛。
Published 12/07/21
快速标签:#第一次  文字&插图作者:露西·卡曾斯(英) 插图作者:张文葳 适读年龄: 3~5岁 很多对孩子来说完全陌生的事情对成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所以也往往会忽略了孩子们在面对这些初体验时候的兴奋,紧张,害怕,焦虑等复杂的情绪,这本书正是出于此目的而创作。针对孩子生活中第一次去电影院,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书店等特殊时刻,带着他们预览他们在此过程中会经历到的东西,将那些即将来临的第一次体验具象化从而打消他们可能会有的害怕或焦虑,让他们能自信从容地面对即将到来的这些第一次。是一本实用并带着满满温情的系列绘本。
Published 11/30/21
快速标签:#第一次  文字&插图作者:露西·卡曾斯(英) 插图作者:张文葳 适读年龄: 3~5岁 很多对孩子来说完全陌生的事情对成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所以也往往会忽略了孩子们在面对这些初体验时候的兴奋,紧张,害怕,焦虑等复杂的情绪,这本书正是出于此目的而创作。针对孩子生活中第一次去电影院,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书店等特殊时刻,带着他们预览他们在此过程中会经历到的东西,将那些即将来临的第一次体验具象化从而打消他们可能会有的害怕或焦虑,让他们能自信从容地面对即将到来的这些第一次。是一本实用并带着满满温情的系列绘本。
Published 11/30/21
快速标签:#牵挂 #原创绘本 文字作者:廖小琴 插图作者:朱成梁 适读年龄: 5~7岁 这是获得第二届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文字创作奖佳作奖的中国大陆原创绘本,它的了不起之处在于,用很短的篇幅就将东方人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勾勒得淋漓尽致。 棉婆婆睡不着,数了羊也不管用,她只能一会儿起来修门栓,一会儿又担心小狗冻着给它添稻草,还在炉子上烧了水 (这是为谁烧的?),接着她还跑出了门,站在村口的大树下,望着通往村外的那条小路,似乎在等着什么。在回家的路上,她一直在向后张望,好像有什么在牵引着她的目光。等到了结尾,一切都明了的,棉婆婆在等待她的最后一只“羊”,他回来了,她也可以安心的入睡了。 不用担心孩子一下子理解不了,终有一天他们会的,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是这样含蓄深沉的牵挂和爱。我倒是在想,如果孩子理解了然后问“为什么老奶奶不直接说出来”,应该如何作答。我也许会说,“有些话正因为没有说出口才美好“。
Published 11/22/21
快速标签:#牵挂 #原创绘本 文字作者:廖小琴 插图作者:朱成梁 适读年龄: 5~7岁 这是获得第二届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文字创作奖佳作奖的中国大陆原创绘本,它的了不起之处在于,用很短的篇幅就将东方人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勾勒得淋漓尽致。 棉婆婆睡不着,数了羊也不管用,她只能一会儿起来修门栓,一会儿又担心小狗冻着给它添稻草,还在炉子上烧了水 (这是为谁烧的?),接着她还跑出了门,站在村口的大树下,望着通往村外的那条小路,似乎在等着什么。在回家的路上,她一直在向后张望,好像有什么在牵引着她的目光。等到了结尾,一切都明了的,棉婆婆在等待她的最后一只“羊”,他回来了,她也可以安心的入睡了。 不用担心孩子一下子理解不了,终有一天他们会的,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是这样含蓄深沉的牵挂和爱。我倒是在想,如果孩子理解了然后问“为什么老奶奶不直接说出来”,应该如何作答。我也许会说,“有些话正因为没有说出口才美好“。
Published 11/22/21
快速标签:#认知绘本 #动物 文字作者:小森厚(日) 插图作者:薮内正幸(日) 翻译:黄锐 适读年龄: 2~4岁 认知绘本是小宝宝们通常会接触的第一种类型的绘本,也是他们接触的第一本书,基本上有了小宝宝的家庭里都会备上那么几本。也正是因为这种刚需使得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用机器快速绘制,成本低廉的印刷品。这些产品通常颜色过于鲜艳,动物形象则呆板而机械,完全失去了动物的生命力。这本书则完全不同,看看下面的对比图你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这本书的绘者绝对是本着毫发毕现的原则在创作这些动物,可以说是完全不惜力。在他的笔触下,这些动物都仿佛有生命般,从丛林深处向我们徐徐走来,眼神里充满了故事,好似下一秒就要开口向我们诉说。正如豆瓣网上的评价说的,”每一根毛发、每一处肌肉运动清晰可见,动物宝宝的调皮神态以及母子之间的温情跃然纸上”。 本书的绘者薮内正幸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动物画家,有“动物绘画第一人”之称。而文字作者则是日本著名的动物学家,在动物园一线工作了50多年,强强联手创作出了这套认知绘本,绝对是让孩子们大饱眼福的最理想的动物认知绘本(没有之一)。
Published 11/16/21
快速标签:#认知绘本 #动物 文字作者:小森厚(日) 插图作者:薮内正幸(日) 翻译:黄锐 适读年龄: 2~4岁 认知绘本是小宝宝们通常会接触的第一种类型的绘本,也是他们接触的第一本书,基本上有了小宝宝的家庭里都会备上那么几本。也正是因为这种刚需使得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用机器快速绘制,成本低廉的印刷品。这些产品通常颜色过于鲜艳,动物形象则呆板而机械,完全失去了动物的生命力。这本书则完全不同,看看下面的对比图你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这本书的绘者绝对是本着毫发毕现的原则在创作这些动物,可以说是完全不惜力。在他的笔触下,这些动物都仿佛有生命般,从丛林深处向我们徐徐走来,眼神里充满了故事,好似下一秒就要开口向我们诉说。正如豆瓣网上的评价说的,”每一根毛发、每一处肌肉运动清晰可见,动物宝宝的调皮神态以及母子之间的温情跃然纸上”。 本书的绘者薮内正幸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动物画家,有“动物绘画第一人”之称。而文字作者则是日本著名的动物学家,在动物园一线工作了50多年,强强联手创作出了这套认知绘本,绝对是让孩子们大饱眼福的最理想的动物认知绘本(没有之一)。
Published 1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