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不學?你的「認為」形塑你看世界的方式-認識「認知行為學派」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你是否曾經想過,我們的感覺從哪裡來的呢? 你的快樂、喜悅、開心,鬱悶、傷心、憂愁,如何用語言來「告訴」呢? 你通常如何表達情緒?你是否「認知」自己的行為依據? 解答這一連串的問題之前,先認識心理學中的「認知行為學派」,這是一個相對於佛洛伊德心理學派的另一大門派。 認知就是我們的想法,影響我們的個人感受跟情緒。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學習、然後建立我們的價值觀,於是就用個人的觀點思考所遇到的問題,在這個世界生存。比方,許多憂鬱症患者的可能發生原因,就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的形塑了一個三角形的負面認知,包括對自己、對周遭環境、對未來。 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知道有哪些想法在左右你的感受跟情緒嗎? 節目中我們一起抽絲剝繭。
More Episodes
我們的生活因為「情緒」的存在而充滿色彩,對外它是我們理解他人、布置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指標。對內,經由感受情緒、調整認知,它是我們更加認識自己反應慣性的觸媒,是看待事物的第一態度,以及協助自我成長的好幫手。 情緒發生的當下,你都如何面對處理呢? 我們是該壓抑情緒?忽略情緒?轉移情緒?還是享受情緒呢?
Published 12/28/21
Published 12/28/21
「情緒」常常被污名化! 當我們說一個人有情緒、很情緒化,或者說某人情緒很強烈,往往被貼上負面的標籤。但其實情緒幫助我們更認識彼此、更掌握狀況。因為情緒會呈現於在意的事物上,所以情緒是一個溝通的窗口,藉由情緒反應理解對方的核心價值,幫助我們釐清與對方相處的原則,而不會「踩到雷」。 心理學上有六種基本的情緒:快樂、憤怒、哀傷、驚訝、害怕與噁心。 你知道這些情緒反應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人際互動嗎? 本集節目我們一起感受情緒。
Published 1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