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Published 01/20/22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凌宇出版總編輯 陳思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彭婉如、白曉燕、鄭捷、小燈泡,這些都是引起不同年齡層社會大眾心頭一揪的關鍵字。而在日本,「千面人」綁票森永固力果社長和在超市架上的巧克力下毒、麻原彰晃創辦奧姆真理教在東京地下鐵放沙林毒氣,這些意圖隨機索人性命的殺戮手法,震盪當時經濟高速成長的日本社會,粉碎戰後社會重建呈現的穩定與安全表象。 揮金如土的太平盛世,為何會製造出這樣的怨念和恐懼? 當日本司法體系取消追訴期限制之時,不僅警檢可以重啟訪案調查,NHK團隊也成立「未解決事件」專題團隊,從頭爬梳這些震驚社會的刑事案件,且擴大採訪對象,企圖以大眾媒體的方式找到危機和問題的根源,從影音到兩本書籍:《最華麗的劇場型犯罪:固力果‧森永事件未解之謎》 、《衝破封印的心靈魔物:奧姆真理教事件未解之謎》...
Published 11/24/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週刊》共同製作播出的《偵查不公開》】主持人:《鏡週刊》執行副總吳明儀 x《鏡好聽》製作人程遠茜   史無前例辦高官!前苗縣長賄絡高院高層,不僅脫罪,還能神通廣大脫身潛逃、甚至相關卷證離奇被燒毀?這起台灣史上首次辦如此高層級的司法醜聞,起於黃世銘的正己專案,也終於黃世銘帶領的特偵組手上,來自前高院法官陳榮和辦公室來源不明的130萬,開啟監聽專案,也才意外得到柯建銘疑似關說吳健保案的蛛絲馬跡,造就案外案的馬王政爭(延伸收聽:馬王政爭其實是一連串意外的程序瑕疵?【偵查不公開S2EP05】)。這起讓蔡光志、陳榮和、李春地、邱茂榮等人定讞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和百萬罰款,之中高官們不檢點的私生活、大膽貪污行徑全都曝光。當北檢相關卷證銷毀後,又是誰聯繫主講人吳明儀,疑似替何智輝探路?他還活著嗎?本集重點:02:17頻碰軟釘?正己專案回到檢察總長黃世銘手上再出擊07:41兵分十路全台大搜索,高院高層到案、何智輝憑空消失?15:02嫌犯在逃,北檢卷證意外全毀,還能辦嗎? 20:04事後誰聯繫記者探風聲?22:17難當表率的高官群,於公於私皆可議   製作人:程遠茜 /...
Published 11/24/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衛城出版主編 盛浩偉圖片來源:衛城出版   格達費、阿拉法特、貝魯特、車臣、伊拉克戰爭、科索沃、獅子山、敘利亞…這些20世紀末起與戰爭衝突畫上等號的名詞,也幾乎與瑪麗‧柯爾文(Marie Colvin)的職涯畫上等號。她挺進前線,在一片陽剛的戰場上,善用女性的劣勢,獲取更不同視角、甚至更真實訊息的文字素材,讓她的名字與報導,閃耀在歐美世界裡。 但當她離開戰場,才應該要處理前線的創傷之時,人生裡與自我的衝突,卻也從未放過她。從「瑪麗的日記呈現出一個活潑、聰穎又搞笑的女孩」到「彷彿她的整個根基,她和自我的關係、自我的模樣、她相信的事物,她對自己和自己判斷能力的信任,一切都灰飛煙滅」,出身於虔誠天主教家庭,她從青少年時期便與女性身分的傳統穩定價值拉扯,在一段又一段遊走性與愛的關係之中,從自信走到崩潰。 本書作者琳賽‧希爾遜(Lindsey...
Published 11/10/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邱師儀、八旗出版主編王家軒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眾稱回到「老白男」的對決,但拜登或許是個令人跌破眼鏡的「天龍國(東北角)老白男」。他的普通學歷、人生大慟經歷、甚至令人頭痛的「喬大砲」發言,讓他在在菁英濟濟的共和黨中,顯得與眾不同,也造就他務實的政治手法。他善用鄰家歐吉桑「直覺系」的風格,調和了標準菁英、高冷的歐巴馬,且在政治實力上,他是個被受信任且掌有最多實權的副手。 作者歐逸文(Evan Lionel Richard Osnos)在《喬•拜登》一書中,也直指他論文抄襲、說謊、家庭醜聞的過去;也探討他更顯游刃有餘、穿針引線保守與自由之間的中間路線。這位鄰家大叔也容易跟政治人物交朋友,他與習近平的友好關係,加上務實路線,能為台海帶來怎樣的氣象? 各集重點:00:07 聽書時間05:37 歐逸文筆下的拜登,是美國療傷止痛的處方?12:24 老白男只是個鄰家歐吉桑,意外合拍歐巴馬20:33...
Published 10/27/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週刊》共同製作播出的《偵查不公開》】主持人:《鏡週刊》執行副總吳明儀 x《鏡好聽》製作人程遠茜 這場重挫國民黨集馬英九個人聲望的政治風暴,拉下了司法界公認鐵面無私的「鐵漢」黃世銘總長、讓特偵組走上絕路(延伸收聽:廢除超然司法地位的特偵組,然後呢?【偵查不公開S2EP01】 )。 起源於柯建銘關說案的九月政爭,特偵組蒐證結果與總長黃世銘下的「行政不法」的判斷,為何從小瑕疵,能在後續馬英九的大動作中,愈破愈大洞?而且在洩密、教唆洩密這些爭議之間,竟然不是縝密的政治計算,而是一念之仁和太過於堅持自己任文的司法正義? 在最嚴守偵查不公開的特偵組團隊裡,為何辦案具業界公信力的黃世銘,在此案上卻上讓下屬緊張而漏了消息?第一時間接到驚天動地消息的編輯台,是如何消化、處理動搖國本的新聞?而在吳明儀的經驗當中,馬英九和黃世銘,分別是會做什麼決定的政治人物和司法人? 本集重點:06:09 黃世銘的獨斷讓特偵組員焦慮,記者早得消息為何不報?12:37 馬英九的呈堂證供,讓司法人員驚呆了…20:06 不小心拉下「檢察界良心」黃世銘?馬英九後續怎麼反應?27:23...
Published 10/21/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八旗出版總編輯 富察延賀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來賓富察覺得不用認識孫中山,但主持人卻持另種意見!中山路、國父遺像、國父紀念館、中山堂…不只常見於台灣各縣市,中國也有。直到葬禮,孫中山(孫文)才「被」參與了國父的加冕典禮,這背後操盤手是蔣介石。而幫孫中山「打扮」成國父的不只蔣,還有中國共產黨的毛澤東,這兩個敵對陣營都搶尊孫為國父,背後的盤算是什麼? 台灣講的「聯俄容共」是失敗的語境,但中共重新包裝的「新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卻將孫推向另一個高度,然而,當初這個決策真是為了鞏固共和制,或是個人權力、軍力的追求手段?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在孫中山的實踐中,真正的定義是什麼?當他成為我們深刻記憶當中的國父之時,孫的好友宮崎寅藏(又名:宮崎滔天)卻說他有革命病與專制病。歷史學者張戎在《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Published 10/12/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鷹出版副總編輯 成怡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談《顏值》不只談審美,科學歸納研究更講究每張臉的社交價值。人生來就是會認臉的生物,而且腦內還內建處理辨識人臉的皮質區塊,可見解讀臉對我們而言,比我們認知的更為重要。 每天看臉,想獲取哪些訊息?五官形狀和皮膚質地,竟然就能改變人們對一張臉的判斷(性別、個性、信任感等)?實驗證明,「第一印象」是真有其事,人類在十分之一秒對臉的解讀判斷,到你掌握了哪些元素? 西方面相學致力走向科學研究,其歸納出來的結果除了運用在政治選舉、企業選才,最後甚至走向種族優生學甚至引導到大屠殺。這又與東方面相學強調解讀個性、身體健康狀況、甚至預測未來,對人性的觀察差別在哪裡? 各集重點:00:07 聽書時間08:22 東西方面相學,各自想讀出臉的哪些訊息?14:40 達文西對蒙娜麗莎的臉,施了哪些面相魔法?24:18 藝術如何重新設定臉部特徵?不同文化間又如何看相?28:44 認臉是天性,而歸納真的能做到預測?延伸閱聽:《顏值》鷹出版 製作人:程遠茜 /...
Published 09/29/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週刊》共同製作播出的《偵查不公開》】主持人:《鏡週刊》執行副總吳明儀 x《鏡好聽》製作人程遠茜   上一集節目提到的換囚案,金企鵝唱片老闆陳三龍得以成功溜監的重要推手,正是當時從檢察官退下來當律師的柯金柱。(延伸收聽:地下警政署長陳三龍 找人頂替入獄上下沒人知?【偵查不公開S2EP03】) 他從一位郵局郵務員半路奮發考到檢察官,卻放棄當既定的事業家庭兩得意的人生勝利組,濫用職權向黑道老大黃如意、台北知名寺廟廟方、宏恩醫院院長、中華醫院院長直接索賄。檢方在辦柯金柱的過程之中,諜對諜非常辛苦,更千方百計策動與高雄弊案案外案相關的黃如意,願意終結逃亡海外人生,返台作證柯金柱的惡行。 主持人吳明儀出道成為司法線記者之時,即認識了柯金柱,他從一篇弊案報導無疾而終,直到換囚案爆發、延伸出更多令人吃驚的索賄案外案後,才驚覺複雜人心的更難可測。柯金柱千迴百轉的職涯與複雜又戲劇化的人生,自己到底把握了幾分? 本集重點:00:54 如何認識柯金柱?有哪些交手?06:51 柯金柱被收押禁見關鍵作證人物:黃如意12:32 收賄者皆大有來頭,怎麼都沒人舉發?19:08...
Published 09/23/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 邱琡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歐美打工簽」、「出國賺外幣」都是近年受年輕族群歡迎的選擇,即便大多短期從事勞力、服務業,也因為國外薪資水準較高,不僅存下一筆錢,也覺得不失為一個好的國際經歷。但在六、七Ο年代,有一群女性台勞,她們季節性的到沖繩短期打工砍甘蔗,出發的動力卻與台灣現下普遍的長期契約東南亞籍移工相似:尋求更好的收入改善家庭經濟狀況。 這是一段鮮為人知、差點消逝的歷史。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邱琡雯,偶然在一次慢跑中聽到的一句閒談,才開啟了台日兩地勞資雙方家庭對於這段往返的追尋與紀錄。 書中以訪談間對台籍女工最常出現的描述為四個主軸:勤奮的砍蔗工、休閒的異鄉客、節儉達人和消費者、生人和家人,建構這群人在當下國際移動當中的樣態。然而,她們賺美金,卻未能替自己掙得高一點的家庭或社會地位,這卻又是為什麼?當時的台灣農村社會,如何定義女性在群體裡的角色? 各集重點:00:07 聽書時間05:58...
Published 09/16/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週刊》共同製作播出的《偵查不公開》】主持人:《鏡週刊》執行副總 吳明儀 x《鏡好聽》製作人 程遠茜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囚犯換人,從「獄卒」到「包青天」通通沒人知?! 換囚的情節我們通常從武俠古裝劇、歷史政治小說裡看到,在階級分明的封建制度下。有錢人花錢找窮苦人頂罪,就是所謂的「斬白鴨」。不過,這也發生在2005年的台灣民主社會。 老牌金企鵝唱片公司的負責人陳三龍,曾為眾多歌壇天后出唱片,他的人脈資源橫跨警政界,行徑愈發囂張,司法制度對他來說竟然不具意義。當他因為司法黃牛案件被判刑一年半,即動用關係,在原本就鬆散的發監過程中,順利讓一位外型和簽名筆跡皆迥異的遊民頂替坐牢。難道台灣的《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只能防君子而無法防小人? 這位陳三龍的能耐是怎麼養出來的?與他合作的律師柯金柱也是一位爭議人物?這樣的人物需要很多司法相關人員的配合,石木欽案裡的富商翁茂鍾(延伸收聽:蘇揆令徹查 翁茂鍾石木欽背後逾2百人【鏡爆點EP18】)何嘗不是靠人脈隻手遮天?本集重點:05:17 記者如何查證「假陳三龍」?出庭字跡、外型是兩款人11:24...
Published 08/26/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我和我的老朋友》】   主持人:陳玉梅   陳玉梅和張莉是在一場安樂死研討會上認識的。那時的張莉先後經歷先生與弟弟的死亡,自己也被診斷罹患癌症。想到未來,她說她不怕死,怕的是死前的痛苦,所以她要事先想好死亡。   死亡前,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過生活?在她探索死亡的過程中,張莉遇見樹木希林。樹木希林罹癌超過十年了,她自己本身沒有做太多治療,與癌共處。張莉認為自己也該如此。而她與鄰居朋友相伴的生活,面對至親病痛交纏下是否「放手」的討論,也值得我們思索。   也許最壞的都想過了,才能好好地活在當下。   本集重點: 4:25 面對老後跟死亡,要找自己的路 12:08 與朋友餐桌上的「放手」話題 21:37樹木希林認為生病是神的恩惠禮物,因為看到終點,便有安全感 23:50 不想麻煩別人的心情   製作人:陳怡君/錄音師:劉寶苓   ◆《我和我的老朋友》聽眾回饋募集中 https://www.surveycake.com/s/rroxd   ◆...
Published 08/23/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呂苡榕 / 來賓:阿君(化名)圖片來源:《鏡好聽》   疫情加劇職業婦女的育兒重擔,讓受訪者阿君大喊:這真的是隧道裡的人生! 這次的採訪案例,是一個位在台北市、育有兩個小孩的雙薪家庭。突如其來的WFH加上停課不停學,不僅爸媽把職場帶回家、小孩也把學校生活帶回家,遇到的不僅是數位落差,還有很多家庭分工的新挑戰。台灣從五月中升三級警戒,降了二級卻逢暑假,這個二級卻無法讓大家如實恢復疫情前的生活,持續應戰,當政宣布確定會開學時,真的就能恢復正常了嗎? 同時是醫藥線記者的阿君,她如何看待政府的控管政策,與每天如打仗的新家庭生活樣貌拉扯? 本集重點:01:34 父母強碰數位育兒的能力落差09:48 搶線上課比搶演唱會門票還刺激…老師只發訊息給媽媽!13:36 停課不停學很忙亂,也是觀察孩子學習狀況的好時機19:38 降二級差在哪?民眾心理的恐懼讓二級活得像三級 延伸閱聽:【時代現場】屋簷下的抗疫戰場 他的課堂和他的家  製作人:程遠茜 / 錄音:曾海芬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Published 08/20/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來賓:公視新聞部節目組「獨立特派員」製作人 陳廷宇、《無邊之城》作者 尹雯慧 圖片來源:Unsplash 圖說:為中印邊境拉達克境內的班公錯湖,印度電影《三個傻瓜》曾於此取景   環遊世界、流浪邊境聽起來真的很浪漫?但有些地方、故事記錄的背後,卻是無比的現實。 尹雯慧在一年的環遊世界大旅行後,回到家卻遇上人生路上的死亡課題,於是又讓她回到了邊陲草原上,追尋自己?撫平傷痛?Asha則是在法國攻讀表演藝術、年近30歲時突然「開啟天眼」有了通靈能力,她得學會接受自己的天賦、重新接受並定位自己… 在鏡頭之下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故事以「女性元素」為膠,拼貼串聯帶出流亡藏人、易有爭議的通靈話題,採訪者與受訪者的關係是什麼?擷取、呈現這些真實故事之間的互動倫理,怎麼看待拿捏?影像凝結的瞬間與文字勾勒出的想像空間,是選擇、是直覺?有哪些差別? 非虛構故事坊第二季最終集,找來影像「文本」,以不同的閱讀方式,與你發現非虛構創作與敘事的多種樣貌。 各集重點:00:07 聽書時間08:23...
Published 08/18/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週刊》共同製作播出的《偵查不公開》】主持人:《鏡週刊》執行副總 吳明儀 x《鏡好聽》製作人 程遠茜圖片來源:《鏡週刊》   記者的報導協助警檢從暗處掃出的這位「淫魔」,其撼動社會至今,只要打開搜尋引擎鍵入「李宗瑞」,就會跑出各個時間點各種性侵、性醜聞的報導文章。 為何這個名字一直在輿論的記憶裡? 提到李宗瑞案,很多人也許會想到外流的影片截圖、網頁上的不雅照?不過,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此案立案初期曾歷經三次結案、也被駁回三次再偵辦,其中李宗瑞曾被當庭釋放、影片資料也曾回到他的手裡。這個案件過程的背後,不僅現出當時媒體職業倫理的探討,也浮出台灣檢察官的辦案績效、刑事案件定義、分流的結構問題。 當時獨家披露這個未破案件的主持人吳明儀,怎麼看待、處理手上六十個李宗瑞的錄影資料夾?他如何決定、善用下筆的角度,推進辦案進度、又保護各方當事人?此外,當狗仔緊跟李宗瑞行蹤時,檢警如何失手讓嫌犯溜走? 本集重點:02:02 檢察官結案三次被退,找不到被害人、李宗瑞當庭釋放12:38 寫作角度怎麼切,才能保護當事人又推進正義的實現?21:59...
Published 08/05/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羅谷(Dexter Roberts,曾任《商業週刊》、《彭博商業週刊》中國社長)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鏡好聽從鄧小平改革開放到習近平宣布全面脫貧,中國的經濟表現一波波締造奇蹟?中國夢的成功祕訣是? 過去二十年,中國藉由廉價又大量的勞力締造世界工廠的地位,拉拔了新興中產階級,卻也只是「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然而,還有一大半還處於「低端」的中國人,他們是經濟起飛的堅固基石,卻幾乎「隱形」於城市社會網裡,更甚者被集體驅趕出城。 他們正是廣大的「中國農民工」,也是習近平主打脫貧政策的對象。為什麼需要刻意協助他們脫貧?為什麼他們不能隨著經濟起飛自然跟著向上階級流動?毛澤東時代延續下來的戶口制度,提高他們在城市求生存的成本,也加重他們扛著「留守兒童」的壓力,他們的中國夢又在哪裡? 本集邀請到曾駐華23年的資深記者羅谷,從他遍訪大江南北集成的《低端中國The Myth of Chinese...
Published 08/04/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我和我的老朋友》】   主持人:陳玉梅 照片提供:陳明忠   2018年6月17日,天還沒亮,在竹圍淡水河畔,兩個男人忙著在自己造的帆船上,最後確認船況...他們是老朋友陳明忠與張宗輝,年過六十歲的兩人自己造船,環台灣島。   從海上看台灣是什麼樣子?陳明忠說,乘著風,海是Tiffany藍,是世界級的景。但我們其實鮮少走出陸地。中年以後,受到河海的感召,陳明忠與張宗輝投身自製帆船。在今年,陳明忠更申請上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準備著手研究淡水河的河航文化。   走進學界、畫下船圖,為的是保留重要的文化資產。而造船及行船的知識與經驗,也需要時間積累才能夠應付海上的各種挑戰。人生下半場,也許正是發揮這些智慧、創造更多意義的時刻。   本集重點: 4:28 為什麼會想在中老年的時候,駕著帆船環島? 12:52 轉換工作跑道,到一個越老越被尊重的地方 23:01 受母親之河淡水河的召喚,回到此地玩帆船 29:21 不受拘束,用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   製作人:陳怡君/錄音師:劉寶苓   ◆《我和我的老朋友》聽眾回饋募集中 ht...
Published 07/26/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我和我的老朋友》】   主持人:陳玉梅 攝影:鄒保祥   黃凌霄:你如果認為你很老,你就什麼都不會想做。   上一集,陳明忠提到環島最困難的是走出陸地,而不是在海上。對此,先行者黃老黃凌霄可能也有類似的體悟。中年迷上帆船,開始學習相關知識,擁有自己的船。然而因為現行法規,下海反而寸步難行。他勇於衝撞體制,爭取海上民權,深深影響陳明忠,也試著努力復育和保存淡水河文化與古船。   不論是黃凌霄、陳明忠或張宗輝,他們早年埋下造船出海的種子,到中老年後萌芽茁壯。不斷嘗試、冒險的精神,讓他們在老後持續找到新的活力與方向。   本集重點: 1:51 年過七十造古戎克船 5:34 不同世代間的傳承 16:40 為了讓船下水經歷的種種困難 25:53 透過冒險獲取機會的海洋精神   製作人:陳怡君/錄音師:劉寶苓   ◆《我和我的老朋友》聽眾回饋募集中 https://www.surveycake.com/s/rroxd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Published 07/26/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麥田出版社總編輯 巫維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鏡好聽   記得虎姑婆吃人的故事嗎?台灣民間童話裡描繪的「老虎」令人純然害怕,不過在《復仇與求生》 裡一件老虎吃人的謀殺案中,狩獵調查隊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老虎那麼「恨」他(受害者)? 謀殺案發生在俄國東邊的普列莫亞,整個案件不過20天,「老虎吃人」不是單純的大自然反撲,這樣慘劇的成因,要從普列莫亞地區自蘇聯瓦解以來,政治經濟環境劇變講起。 約翰•維揚(John Vaillant)不僅以寫實又文學的遣詞,還原命案現場和後續調查經過,更梳理地區經濟發展的歷史縱深、老虎在自然科學當中的研究剖析、不同文化中對老虎的傳說和互動記憶之間的關係,讓環境議題跳脫一般寫對自然謳歌的調性,以生態、心理、人類學的方式,如驚悚懸疑小說般、又如紀錄影片般的文筆呈現非虛構故事。 人類與自然都是只求生存,還是都有可能另有所圖? 本集重點:00:07 聽書時間03:26 生態、心理、人類學鏡片,作者不同視角下的環境議題10:46...
Published 07/21/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呂苡榕 / 來賓:社團法人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 專案企劃陳盈婕圖片來源:《鏡週刊》鄒保祥   公園、車站、甚至是麥當勞,都有可能遇見無家者,平時無妨無害,但在疫情籠罩之下,他們勢的生活方式也讓他們成了高風險人群,更容易成為社會大眾指責、獵巫的對象,加上疫情讓更多零時工作停擺,也讓北車的無家者數量增加。 然而,我們真的了解無家者的生活作息嗎?長期關心街頭生活者的非營利組織人生百味團隊,怎麼描述他們看見的無家者?在疫情之下,他們又如何觀察疫情動向、協助無家者獲得實用的生活物資?本集重點:03:13 無家者的一天,比你想像的還要忙碌08:16 疫情爆發怎麼應對?團隊如何確認無家者的需求?12:48 人人自危,為何還要關懷無家者?15:38 第一時間並未優先規劃保護的弱勢群體,需要哪些防疫物資? 延伸閱聽:【時代現場】畫地為牢 疫情來去下的北車無家者  製作人:程遠茜 / 錄音:曾海芬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Published 07/15/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非虛構故事坊》】主持人:李志德 / 來賓:《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你認識漁夫或船長嗎?遠洋、海盜、海上犯罪似乎更是一個小說電影裡才顯真實的事物? 《罪行海洋》的作者伊恩.爾比納(Ian Urbina)花了40個月、一萬兩千海哩、走訪40個城市,把搖晃在天邊汪洋的故事,帶回陸地;台灣的非營利媒體《報導者》也以《血淚漁場三部曲》  從2016年至今追蹤了成就台灣遠洋漁獲霸主的背後,那些與陸地人價值觀相衝擊的實況:非法捕魚、漁工剝削… 「海洋人」回到陸地會「陸暈」,而遠洋船上的產業樣態在陸地上長出的產業鏈,也震盪我們對人力的思考。漁船是獲利至上的決策環境,陽剛、階級分明、只有簡化語言的命令,人只配到最小的生存空間,漁獲的價值比漁工還要高。 而支撐如此產業的背後,除了遠洋遠離法律效力「三不管」的無邊無際、各地漁工雇傭多重外包、台灣對遠洋漁業管理法規的設計,又或者國際政治間單一關心過漁問題,是否帶我們看見了現代奴隸與人口販運的樣貌? 各集重點:00:07 聽書時間05:21...
Published 07/07/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我和我的老朋友》】   主持人:陳玉梅 照片提供:善願協會   首圖圖說:(圖左)善願協會會長郭志祥在協助新冠肺炎病逝者大體火化後,脫下防護衣將其一併火化處理。(圖右)協助新冠肺炎病逝者大體火化後,善願協會志工們為他們辦理告別式,為無法現身的病逝者家屬送他們最後一程。   為亡者辦喪事,撫慰的其實是生者。而對善願協會的志工來說,一次次的參與、陪伴弱勢家庭走過病痛,獲得幫助的不只是弱勢者,同時也激發志工思索。或許能在這樣的過程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善願協會運作的過程中,曾遭逢2003年的SARS,如今也正在第一線為因新冠肺炎疫情過世的人,替他們舉辦葬禮與告別式。那都是充滿勇氣的故事。   而從郭志祥、吳倪冬月及善願協會的經驗裡,除了思考人生下半場有怎樣的可能外,還能夠一探台灣下流老人和兩代同垮的困境。   本集重點: 1:25 台灣下流老人的處境 8:57 底層家庭出現的兩代同垮現象 13:50 儀式的意義:撫慰生者 16:32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協助處理病故者的大體 20:29 善願協會面對當年SARS感染過世的洗衣工與清潔工...
Published 06/28/21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與《鏡文學》共同製作播出的《我和我的老朋友》】   主持人:陳玉梅 攝影:楊子磊   這兩個月,當大家因新冠肺炎疫情關在家裡時,有一群中高齡志工,正冒著風險為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處理遺體、辦理告別式。為什麼他們會選擇在人生下半場撥出時間跟金錢來做這些利他的事情?   郭志祥在35歲的時候創辦善願協會,為沒有能力辦後事的家庭辦葬禮。善願協會執行長吳倪冬月常說,「事情讓它圓滿,沒有遺憾。」不少志工是在其困難的時候善願伸出援手,而後也投身助人的工作。   對他們來說,濟貧和辦葬禮,不僅是承接住社會網遺落下的人,也為他們的人生帶來不同的意義。   本集重點: 2:10 「第三人生」指得是長壽革命帶來的「人生第三幕」 5:41 善願協會為沒有能力辦後事的家庭辦葬禮 10:33 「意義」對人生下半場的重要性 20:17 幫助窮人,彌補社會救濟不足的漏洞 24:52 讓亡者善終,讓生者感到希望   製作人:陳怡君/錄音師:劉寶苓   「郭志祥採訪音檔」特別感謝:洪群甯 「阿玲」與「郭志祥參與謝先生葬禮」二段採訪錄音特別感謝:姜智承、謝嘉凌   ◆《我和我的老朋友》聽眾回饋...
Published 06/28/21
「我是 2005 年到香港,見證了一個很世界主義的香港,也是中港關係最好的時候。你會看見它們對彼此的好奇,遠遠壓過了對彼此的敵意,.......,有個朋友跟我說,十年前到香港待一個星期,你彷彿可以在這裡遇到所有的人;所有平常很難見的,在這裡突然就全都遇到了。」六四維園集會、七一大遊行,以及非常香港的《蘋果日報》;一個月之內,香港失去了三大作為特殊華人城市的標誌。這也像是香港過去兩年的縮影——我們一遍一遍地,在目睹很多事物的死亡。然而,當一段歷史結束時,每個從這的歷史走出來的人,都變得很重要。就像《香港來的風》系列節目,邀請到港臺間不同的文化人,你會聽見他們心目中的香港不只有一個樣子,有時彼此間甚至是針鋒相對的,他們是如此地豐富。於是,或許每個人都扛起了這個責任:「我相信歷史不是線性的,而是循環的;既然歷史的風陵渡口曾經出現過,它就有機會再出現第二次。」    本集重點:    04:34 當一段歷史即將消失,如何讓自己不陷入徹底的無力中  11:00 我所經歷的香港,與很多人都不太一樣  15:00 回頭一看像不只是結束,而是沒有存在過一樣  20:07...
Published 06/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