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自己交社保还能领补贴?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前段时间,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小A拿到了公司发的「毕业信」,被辞退了。 一时半会找不到新的工作,又担心社保会断缴,她上网一查,看到了帮忙「代缴」社保的广告。 小A问我,这种中介靠谱吗?可以试试吗? 可千万别!从3月18号开始啊,国家出台了有关社保的新规,进一步强调社保的「代缴」、「挂靠」是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那么遇到像小A这样的职场空档期,又比如一些自由职业的朋友,该如何缴纳社保呢? 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聊聊: 个人如何缴纳社保?灵活就业社保和城乡居民社保,有什么不同?灵活就业政策新趋势常见问答及缴纳操作手册最后,也为你附上一张各大城市灵活就业缴纳社保的总结图,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01 离职后的第一件事 刚刚从公司离开,先别急着陷入复杂的思绪中,首先要做的是别让社保断缴了。 必要时,可以找公司的人力资源同事问一问,社保交到几月份,避免出现空档期。 万一断缴了,还是挺麻烦的—— 有些城市的落户、买房、买车资格会「清零」,得从头算起; 时间长了还无法用医保报销费用,看病买药,都要自掏腰包。 我们首先要了解,社保分为职工社保和居民社保两种。 平时工资单上扣除的「五险一金」,就是公司和我们一起缴纳的职工社保;而如果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缴纳职工社保,就得自己掏腰包把公司的部分也交了。 居民社保的资金来源,则是个人缴费和国家补贴共同构成。 所以,个人缴纳社保的方式—— 要么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参与职工社保,要么参与居民社保,但都只能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部分城市开通了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保险的缴纳试点,你可以参考我在讲义区放的这张图。 可以看到,公司扣缴职工社保的项目最多、福利最好,以前就有不少人愿意花些服务费,找一家公司挂靠,化身为「职工」身份,由中介公司代为缴纳「五险一金」。 但是,这条路走不通了。 半个月前,国家出台了社保的监管新规(从3月18日执行),警告社保的「代缴」、「挂靠」等方式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通过虚构劳动关系等手段虚构参保条件、违规补缴、骗取社保待遇的,除了要将骗取的社保金返还,还得补缴2-5倍罚款。另外,根据《刑法》和人社部印发的《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人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骗保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被记在社保失信人的黑名单中,影响以后的征信,甚至会判刑。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合法的社保缴纳方式,就是灵活就业和居民社保了,这两类该怎么选呢? 02 灵活就业社保与居民社保 先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在大多数城市,这两类社保都只有2个项目,养老和医疗;目前一般只能回老家户籍所在地缴纳。 但在缴纳方式和享受待遇上,它们之间的差别挺大的: 1. 参保人群不同 灵活就业人员虽然是个人自愿缴纳的,但在福利待遇上和职工养老和医保一样。 居民医保,保障的是未参与职工医保的所有人。 2. 缴费方式不同 灵活就业人员在用个人身份参保时,一般按当地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60%~300%设置不同的缴费档次,每年缴费在几千~几万块钱不等,可以选择不同档位缴纳。 而居民社保,是国家统筹,各地方政府主导,个人缴几百块到几千元多个档次,国家再补贴一部分,一年一缴。 3. 医保的报销比例不同 由于各地政策不同,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 总的来说,居民医保的报销门槛更低,但保障力度也低一些。而职工医保相比而言,就更全面一些
More Episodes
上周末本来约了朋友一起吃饭,临时收到朋友的消息说,前一天陪儿子踢球摔了一跤,原本以为就磕个淤青,忍着疼回家了。 结果一宿没睡好,不敢翻身,一动就疼。 第二天去医院拍了片子,发现是骨折了,得养一段时间。 朋友一边为放了我鸽子感到抱歉,一边念叨自己太不小心了,耽误工作不说,自己受了罪,还要付一笔不小的医疗费。 我宽慰朋友: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当给自己放个假,好好调养。 01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意外并不少见。 之前我爸妈去东北旅游,我爸是走在冰上摔了一跤,我妈是在餐厅吃饭时脚下有油滑倒了;双双负伤回家后,两个人想瞒着我自己在家养伤。 后来,这件事被我知道了,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大为不解地问他们: 「...
Published 11/18/22
最近看到小伙伴提问,自己明明买的是R2中低风险银行理财,每天收益却都是负的,看着心慌。 其实不仅是银行理财,债券基金最近收益也不太好看...有的甚至一天就把过去几个月的涨幅都跌没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简单聊聊。 01 首先,咱们还是透过表象看本质。 虽然市面上的投资产品千千万万,但实际上帮我们赚钱的底层资产,主要就4大类: *备注:还有金融衍生品等其他其他少量投资品,较为小众,且风险很高,暂不讨论~ 熟悉简七的朋友一定记得,它们有个形象的名字,叫——投资四原色。 对于某个具体投资品来说,或是只包含「投资四原色」中一种、或是组合了多种。 最近大跌的银行理财和债基呢,实际上就是...
Published 1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