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终将过去|2022投资逻辑梳理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不少持有基金的小伙伴吐槽:本以为去年已经很难了,没想到今年开端直接破防。 俄乌战争、美国加息、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最近,给咱们管钱的基金经理们,纷纷递交了2021成绩单(基金年报)。 这样的时刻,大佬们怎么看?我们是否能从他们的见解中,得到一些投资灵感呢? 今天就来划个重点。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个股、基金、基金经理仅为示例,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和利益相关。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进入3月,奥密克戎来势汹汹,深圳、上海、吉林等城市先后采取了封城或半封城的措施控制疫情。 「足不出户」的要求下,线下商店歇业,线上购物也因为无法配送而受到影响。 在商业社会里,一个人的消费是另一个的收入,资金的传导链条一旦被打破,生活中的现金流就会突然吃紧,要面临还不上房贷、交不起房租的问题。 所以,许多人对未来经济的情况充满了担忧。 最新公布的经济先行指标PMI显示,我们的经济在收缩,部分指标甚至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新低。 不过,基金经理们的态度倒是相对乐观,总结一下就是4个字:会过去的。 手握900多亿资金的刘彦春(景顺长城)在展望中写道: 「2022年大概率是新冠疫情结束的开始... 投资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保持耐心,价值总会回归。」 你有没有想过,当疫情不再影响我们的生活,大家可以正常地外出旅行、享受美食、看明星演唱会...时,会直接影响哪些行业的投资机会? 8次收获「基金界奥斯卡」大奖的周蔚文(中欧基金)把它们称作「困境反转行业」: 这些行业在过去两年受疫情的影响较大,短期来看也仍然有不确定性,但「以两年左右的维度看,大概率经营会恢复正常,甚至比历史上景气年份更好,代表行业有养殖、餐饮旅游、传媒、地产等。」 02 中国有句老话,风水轮流转。 困境行业会迎来反转,过去两年「当红炸子鸡」的行业们,又会有哪些变化呢? 比如这两年颇受关注的新能源,就是典型的「高景气度行业」。 如果多看几份报告,你会发现,「高景气度行业」这个词出现频次还挺高的。 景气度该怎么理解呢?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行业里的公司,都是「业绩好、收入高、增长快」的「三好」代表。 说回新能源。 为了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减少「高碳企业」和「高碳行业」的碳排放,我们得替换大量的装备、设备,这也将影响一整个链条。 再以新能源汽车来举个例。 因为汽车尾气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各国政府都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淘汰传统燃油车。 通过对新能源车实施补贴,刺激新能源车厂投资扩充产能,进而提升新能源车的销量,连小米、百度这些互联网公司也想跨界造车。 有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涌入,新能源行业在过去两年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你肯定想问了,那现在还适合投资新能源吗? 基金经理们又给出了第二个关键词:分化。 大意就是,行业整体太贵了,需要深入挖掘、精挑细选里面真正值得投资的公司。 像刚刚接手「网红基金」农银新能源的邢军亮,在年报中透露出对「价格」的担忧: 「对于新能源车,仍然属于确定性和增长速度非常高的板块,...对于2021年转型新能源的企业也面临业绩兑现的问题,因此2022年从板块的角度会出现分化。」 另一个颇受关注的光伏行业,结论也类似:「估值很高,性价比相对较差,要以更长的时间维度来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看起来,估值一直都是基金经理们的重要
More Episodes
上周末本来约了朋友一起吃饭,临时收到朋友的消息说,前一天陪儿子踢球摔了一跤,原本以为就磕个淤青,忍着疼回家了。 结果一宿没睡好,不敢翻身,一动就疼。 第二天去医院拍了片子,发现是骨折了,得养一段时间。 朋友一边为放了我鸽子感到抱歉,一边念叨自己太不小心了,耽误工作不说,自己受了罪,还要付一笔不小的医疗费。 我宽慰朋友: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当给自己放个假,好好调养。 01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意外并不少见。 之前我爸妈去东北旅游,我爸是走在冰上摔了一跤,我妈是在餐厅吃饭时脚下有油滑倒了;双双负伤回家后,两个人想瞒着我自己在家养伤。 后来,这件事被我知道了,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大为不解地问他们: 「...
Published 11/18/22
最近看到小伙伴提问,自己明明买的是R2中低风险银行理财,每天收益却都是负的,看着心慌。 其实不仅是银行理财,债券基金最近收益也不太好看...有的甚至一天就把过去几个月的涨幅都跌没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简单聊聊。 01 首先,咱们还是透过表象看本质。 虽然市面上的投资产品千千万万,但实际上帮我们赚钱的底层资产,主要就4大类: *备注:还有金融衍生品等其他其他少量投资品,较为小众,且风险很高,暂不讨论~ 熟悉简七的朋友一定记得,它们有个形象的名字,叫——投资四原色。 对于某个具体投资品来说,或是只包含「投资四原色」中一种、或是组合了多种。 最近大跌的银行理财和债基呢,实际上就是...
Published 1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