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你我有关|读懂大新闻
Listen now
Description
这两天,国务院出台了一份重磅文件,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这份文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了新闻联播,微信搜索指数也一路飙升。 但是文件读起来可没那么容易,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看却有些费力。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统一大市场这份文件的意义,以及与你我有哪些关系。 01 为什么「大」很重要? 要理解这份文件,不妨抓住1个关键词——「规模效应」。 这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说的是产量越大,成产成本会越低。 通常来说,当市场规模越大,产品越多,经济效益就会越好。 在现代经济中,当经济发展逐渐从以农业为支柱,转变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大」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就更加重要了。 首先,可以支撑战略产业的发展。 比如汽车产业链,这是一项前期投入巨大的项目,只有市场的规模足够大,才能够做到生产的平均成本足够低。 而像新加坡这样市场规模有限的国家,只能依赖整车进口,所以在新加坡,买车非常昂贵。 其次,大的市场,有利于技术的创新。 不管你开发的产品多么小众,在一个巨大的基数上,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受众对象。 像大家眼中万能的淘宝,之所以能搜到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产品,也正是因为市场规模足够大,哪怕一些意想不到的冷门商品,也有利可图。 还有一点很重要,「大」规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服务业竞争力。 其中,最凸显国家实力的是金融、医疗、教育和文化。这些现代服务业,都需要规模来吸引一流的世界人才。 正因为规模经济如此重要,一个发展均衡的统一大市场,对于国内企业的发展和整个经济提高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02 企业的困境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迈向「规模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容易碰到「产量」的上限。 1. 标准不完善 假设你现在要生产1万件手机壳,苹果手机只有1个型号,安卓手机有100个型号。 很明显,生产苹果手机的成本会更低。因为手机壳只需要制作1个样式后,就能批量加工生产。 将这个例子放眼到更广阔的商业社会中,会发现标准的不一致挺普遍的。 在315上「黑化」的酸菜企业,就有出口和国内生产的2套标准: 标准化腌制池生产的酸菜不会含有杂质,用作出口;国内食品企业代加工的就用低成本的「土坑酸菜」。 这次文件强调要「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整合精简」。 对关键行业建立统一的标准,避免企业「钻空子」,也利于发挥企业「规模效应」的优势。 2. 需求端受限 如果你去深圳,会发现路上的电动公交车、出租车被比亚迪「承包」了;如果在上海,汽车品牌就换成了大众,北京则是现代。 这并不是纯市场机制下的行为,和地方保护、垄断分不开关系。 当好产品不能卖,消费者花同样的钱没能得到最好的体验;对企业来说,产能受到约束,提升了生产上的成本,削弱了竞争力。 针对这个现象,《意见》特别强调要「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要让外资、外地企业受到同等对待。 3. 规则不公平 前两年,在电子烟流行起来后,传统烟草「不香了」。 电子烟有水果、饮料、茶类风味,吸引了不少没抽过烟的年轻人、女性用户。只有单一口味的卷烟在新科技面前毫无竞争力。 在售价上,卷烟税率高达70%,电子烟按13%的消费品征税,也降低了消费者的接触门槛。 不过,这种成瘾性的商品对身体有害,太普及了可不是好事。 去年底,国家陆续出台了对电子烟的监管
More Episodes
上周末本来约了朋友一起吃饭,临时收到朋友的消息说,前一天陪儿子踢球摔了一跤,原本以为就磕个淤青,忍着疼回家了。 结果一宿没睡好,不敢翻身,一动就疼。 第二天去医院拍了片子,发现是骨折了,得养一段时间。 朋友一边为放了我鸽子感到抱歉,一边念叨自己太不小心了,耽误工作不说,自己受了罪,还要付一笔不小的医疗费。 我宽慰朋友: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当给自己放个假,好好调养。 01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意外并不少见。 之前我爸妈去东北旅游,我爸是走在冰上摔了一跤,我妈是在餐厅吃饭时脚下有油滑倒了;双双负伤回家后,两个人想瞒着我自己在家养伤。 后来,这件事被我知道了,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大为不解地问他们: 「...
Published 11/18/22
最近看到小伙伴提问,自己明明买的是R2中低风险银行理财,每天收益却都是负的,看着心慌。 其实不仅是银行理财,债券基金最近收益也不太好看...有的甚至一天就把过去几个月的涨幅都跌没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简单聊聊。 01 首先,咱们还是透过表象看本质。 虽然市面上的投资产品千千万万,但实际上帮我们赚钱的底层资产,主要就4大类: *备注:还有金融衍生品等其他其他少量投资品,较为小众,且风险很高,暂不讨论~ 熟悉简七的朋友一定记得,它们有个形象的名字,叫——投资四原色。 对于某个具体投资品来说,或是只包含「投资四原色」中一种、或是组合了多种。 最近大跌的银行理财和债基呢,实际上就是...
Published 1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