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父母须警惕,莫使“学霸”变“书呆”!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同样是广识博见、学富五车,有的被大众尊称“学者”,有的却被大众讽刺为“老学究”;同样是独占鳌头、名列前茅,有的被同学封作“学霸”,有的却被同学嘲笑是“书呆子”。如此差别,症结在哪里呢? 即便是启蒙教育做得非常优秀的爸爸妈妈,在孩子的学习大放异彩之际,也是断然不可掉以轻心的。否则,好不容易一手栽培出来的“学霸”,就很有可能在无形之中变成了他人眼里的“书呆子”。 对于学识尚浅的蒙昧者,只要稍作启发,就可以达到影响对方的效果。可是,对于知识结构专业而稳定、系统而全面的对象,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之下,几乎是无法促使对方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 【《周易》蒙卦·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More Episodes
二十世纪,黎巴嫩知名作家、画家、诗人纪伯伦,写过一首名为《孩子》的诗歌: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不及父母,无论他远走何处,必定终会回到家庭这棵大树的庇荫之下。如果孩子胜过父母,狭隘的圈养只会使其成为折翼的天使,早早败落于升空之前。 ...
Published 03/15/20
身在法制社会的现代人是幸福的,和伴侣感情淡了,可以解除婚姻,和孩子冲突大了,可以断绝关系。若是将婚姻自由,理解为想结就结,想离就离,将情感自由,理解为想见就见,想断就断,那可真是太过肤浅了! 真正的心灵自由,不是靠法律规定的自由。而是我想过好就能过好,我想过砸就能过砸的内在自由。孔子所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生境界,应该也是无出其右的吧! 【《周易》比卦·六四:外比之,贞吉。】
Published 03/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