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永怀敬畏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护身符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一个人从解决个体温饱问题的独善其身,到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兼济天下,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荣誉加身的同时,贬损也极易接踵而至。 古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不管是一名优秀的在校学生,还是一位成功的行业先锋,虽然能够享受着外界的充分赞许,却也被无数双眼睛紧紧地盯着。而一旦被关注、被尊敬、被仰慕成为他们所习惯的生活常态,稍有不慎就会深受其害。 我们终有一天会发现,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能耐、多大的本事,这个人可以影响他人,可以向他人传授知识,可以给予他人建议,可以为他人提供帮助,但永远不可能改变和拯救另一个人。因为,哪怕你我有着天壤之别,也逃不过你我皆凡人的事实,能够改变并拯救自己的只有每个人自己。 【《周易》需卦·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More Episodes
二十世纪,黎巴嫩知名作家、画家、诗人纪伯伦,写过一首名为《孩子》的诗歌: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不及父母,无论他远走何处,必定终会回到家庭这棵大树的庇荫之下。如果孩子胜过父母,狭隘的圈养只会使其成为折翼的天使,早早败落于升空之前。 ...
Published 03/15/20
身在法制社会的现代人是幸福的,和伴侣感情淡了,可以解除婚姻,和孩子冲突大了,可以断绝关系。若是将婚姻自由,理解为想结就结,想离就离,将情感自由,理解为想见就见,想断就断,那可真是太过肤浅了! 真正的心灵自由,不是靠法律规定的自由。而是我想过好就能过好,我想过砸就能过砸的内在自由。孔子所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生境界,应该也是无出其右的吧! 【《周易》比卦·六四:外比之,贞吉。】
Published 03/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