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孩子不该沦为父母情绪的“垃圾桶”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当家长无法清晰地分辨出自己是在宣泄情绪,还是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使孩子沦为我们自身情绪的垃圾桶。上面的段子中,至少这家的孩子还有条狗可以作为发泄的对象,而身为大部分家庭里最为弱小的一份子,等待他们的或许只是渐渐地变质、腐烂的情绪垃圾堆。 近年来,随着大众心理健康意识的显著提升,我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企业分享有关情绪管理方面的心理学知识。然而,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在强调调节情绪、管理情绪的重要性,更是十分热衷于寻求高效的方法跟技巧,但是大家对情绪本身却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根本毫无了解。 这就如同,我们信誓旦旦、满怀激情地要抓住敌人、消灭敌人,可是连敌人的方位、数量、装备配置都一无所知,我们又该如何制定可靠而有效的作战计划呢?如果连情绪是什么,情绪有什么特征、性质等基本问题都不清楚,那么,管理情绪是在管理什么?调节情绪又是在调节什么呢? 【《周易》讼卦·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More Episodes
二十世纪,黎巴嫩知名作家、画家、诗人纪伯伦,写过一首名为《孩子》的诗歌: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不及父母,无论他远走何处,必定终会回到家庭这棵大树的庇荫之下。如果孩子胜过父母,狭隘的圈养只会使其成为折翼的天使,早早败落于升空之前。 ...
Published 03/15/20
身在法制社会的现代人是幸福的,和伴侣感情淡了,可以解除婚姻,和孩子冲突大了,可以断绝关系。若是将婚姻自由,理解为想结就结,想离就离,将情感自由,理解为想见就见,想断就断,那可真是太过肤浅了! 真正的心灵自由,不是靠法律规定的自由。而是我想过好就能过好,我想过砸就能过砸的内在自由。孔子所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生境界,应该也是无出其右的吧! 【《周易》比卦·六四:外比之,贞吉。】
Published 03/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