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正确认识抑郁症文|方舟子歌手李玟由于得了抑郁症自杀了,这事引起了人们对抑郁症的关注。网上出现了不少介绍抑郁症的文章,内容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有些人留言,希望我也科普一下抑郁症。今天我就来讲一讲这个问题,主要讲人们对抑郁症存在着的某些误解。首先,大家要知道,抑郁症是非常普遍的。有一项研究发现,在任何时间都有大约1/15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大约1/6的人在人生的某一个时期会得抑郁症。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抑郁症,大约1/3的女性在某一个时期会得抑郁症。有些人在很小的时候,十几岁就已经得了抑郁症。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抑郁症是那些名人、事业有成的人更容易得的富贵病,只不过名人得了抑郁症,甚至自杀了,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已。还有一些名人喜欢说自己得了抑郁症,把它作为受到政府打压的结果,标榜自己得了抑郁症,好像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全中国最著名的抑郁症患者是崔永元。很多人认为崔永元之所以会得抑郁症,是由于他遭到了政府的打压,节目做不下去,就抑郁了。不过,有精神病科的医生认为,崔永元其实得的不是抑郁症,他是被误诊了。特别是自从崔永元关于转基因问题跟我发生争论之后,不止一个精神病科医生或公...
Published 11/21/23
Published 11/21/23
文|方舟子减肥最关键的是控制饮食,其次是锻炼,很多人做不到,或者虽然做到了,但效果不好。人们还是希望有很有效的减肥药,吃了就能让体重降下来。由于市场极大,有很多实验室、制药公司都在研发减肥药,但几十年来进展一直不大。搞出来的减肥药或者效果不好,或者效果还可以,但副作用很大,也没法用。在这几十年的研发过程中,最大的突破是发现了人体内有一类激素能够影响食欲,可以针对它来研发减肥药。最早发现的这类激素是瘦素,是1994年在老鼠身上发现的。有一类老鼠体内没有瘦素基因,没法生产瘦素,吃东西没有节制,吃得再多也不觉得饱,所以就会不断地吃,把自己吃成了大胖子还在吃。注射瘦素后,它们就知道节制了,吃到一定程度就不吃了,体重很快就会降下来。后来发现人体内也有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激素。人们就想:能不能用瘦素来做减肥药呢?这就要做临床试验了。找肥胖症患者来做试验,注射瘦素,还要有安慰剂对照。但试验结果发现没有效果,注射瘦素减轻的体重并不比注射安慰剂明显。这是因为只有极少数肥胖症是体内缺乏瘦素导致的,绝大部分肥胖症患者体内都有正常含量的瘦素,甚至比一般人的瘦素含量还要多。他们之所以肥胖是因为对瘦素...
Published 10/08/23
作者:方舟子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个最新健康指南,建议不要试图通过吃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减肥或者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风险。现有的证据表明,长期摄入非糖甜味剂不仅不能减轻体重,反而会增加体重,增加肥胖症的风险;不仅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风险,反而会增加这些疾病的风险,甚至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摄入糖精会增加膀胱癌的风险。   应该怎么看待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呢?首先,目前关于非糖甜味剂跟健康关系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这一类研究基本属于动物实验、小型的人体临床试验,或者观察性的研究。也就是说,它的证据还是比较薄弱的,可靠性比较低。所以, 世界卫生组织只是做出了“有条件推荐”,而不是“强烈推荐”。如果证据非常充分,就会做出强烈的推荐。其次,世界卫生组织说的非糖甜味剂指的是不含任何热量的甜味剂,它们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有的是自然界存在的。这一类甜味剂非常多,五花八门,常见的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或 者甜菊糖苷的衍生物,不包括那些低热量的糖或者糖醇。例如木糖醇就不属于这类甜味剂,所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不适用于木糖醇。...
Published 08/10/23
另一种减肥时尚生酮饮食文|方舟子 上次我谈到间歇断食是一种减肥的方法,有人问:在断食期间不能吃零食、不能吃夜宵,能不能喝饮料呢?可以,但是要喝不含热量的饮料,比如水、茶、黑咖啡。 还有人问:断食期间空着肚子会不会导致胃溃疡、胃疼?饿肚子是不会导致胃溃疡的。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还有一部分是吃药引起的。如果有胃溃疡,空腹时会导致疼痛加剧。所以,这个问题是倒果为因:不是经常饿肚子导致胃溃疡,而是胃溃疡在饿肚子的时候导致胃疼,应该先治疗胃溃疡。 还有人问:在断食的时候会燃烧脂肪,脂肪会产生酮体,会不会导致酮体中毒?间歇断食的能量来源主要还是葡萄糖,酮体产生的时间比较短,量也比较少,不至于导致酮体中毒。只有在长时间、大量产生酮体的时候,才会有酮体中毒的危险,例如现在也很流行的减肥方法生酮饮食就有这个风险。 ...
Published 05/20/23
说说减肥新时尚间歇断食撰文/方舟子一个人体重为什么会增加、变胖?根本原因是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多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在体内储存下来,体重就增加了。减肥就要反过来,让摄入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体内储存的脂肪就会分解掉,体重也就降下来了。所以,减肥有两个方法:要么减少摄入的能量,要么增加消耗的能量。传统的做法一直强调减肥要管住嘴、迈开腿,少吃多运动。少吃是为了减少摄入能量,多运动是为了多消耗能量。但十几年来的研究表明,靠多运动来减肥是非常难的,因为一个人每天消耗的能量基本上是固定的。有人可能觉得奇怪,多运动,就多消耗了能量,怎么能说能量的消耗是基本固定的?多运动的确能让身体的运动系统多消耗能量,但身体会做出调节,让其他地方消耗的能量减少;反之,如果少运动,其他地方就会多消耗能量,消耗的总能量基本保持不变。所以,想靠多运动来减肥是很难的。这并不是说运动对身体没有好处。运动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可以让身材变得更匀称,让肌肉更发达,还能降低各种各样慢性疾病的风险等等。既然靠运动很难减肥,那么减肥主要就应该靠少吃。传统的做法是每天、每顿饭都要注意少摄入能量,而要控制能量的摄入,就要精心计算每...
Published 04/26/23
方舟子爱因斯坦是个天才,但是并非从天而降的天才。他受到了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够做出伟大的科学发现,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屈指可数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个凡人,但是也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思考闪耀着智慧的光辉,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Published 03/30/23
Published 06/27/22
Published 06/23/22
Published 06/14/22
作者:方舟子 ...
Published 06/07/22
方舟子科普美国儿科学会等国外专业机构的说法
Published 05/22/22
Published 05/12/22
文/方舟子近年来人文学者在文章中批几句“科学主义”已成为显示自己见解高超的一种时髦。且不说像我这样喜欢去给别人挑科学错误的人经常被戴上“科学主义者”的高帽,就连欢迎赛先生的“五·四”先贤们现在也被一些人称为是想搞科学主义。这个科学主义究竟是什么样的可怕怪物呢?按照《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科学主义通常是个贬义词,是用来指相信科学知识和技术万能的信仰,也用来指认为物理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取代其他领域(例如哲学以及人类行为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观点。按照这个定义,科学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认为科学万能,二是认为科学方法具有普适性,能用于传统上被认为是非科学的其他领域。因为这是一个用来贬损、丑化他人的词语,所以未必真能反映出被贴上科学主义标签的人的真实观点。如果真有人相信科学万能论,那只能说这个人不太了解科学的本质、方法和精神。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受制于客观规律,因此科学不可能像宗教、迷信那样自称能创造“奇迹”。科学与万能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冲突,“科学万能”就跟“科学宗教”、“科学迷信”一样在语义上是自相矛盾的。所以我不知道是否真存在科学万能论这种信仰,那些被称为信仰“科学万...
Published 05/05/22
文/方舟子 《新华每日电讯》2013.2.22 2013年1月,网上有人指控在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感冒药“优卡丹”和“好娃娃”对儿童有肝、肾毒性,引起了很大的风波。“优卡丹”厂商虽然出面否认“优卡丹”对儿童肝、肾有害,但立即修改产品说明书,写明一岁以下婴幼儿应禁服优卡丹。那么婴幼儿得了感冒怎么办呢?有没有必要服用感冒呢? 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称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其他病毒(多达一百多种,以鼻病毒和冠状病毒最常见)引起的称为普通感冒。流感和普通感冒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因为症状相似,经常被相提并论。要治疗感冒,就要能杀死或抑制引起感冒的病毒,也就是使用抗病毒药物。但是目前并没有能针对普通感冒病毒的抗病毒药物,针对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倒是有,例如磷酸奥斯他韦(商品名达菲),但作用也很有限:如果在流感症状出现的早期使用,可以缩短流感病程大约2天并减轻症状。所以一般也用不着。而且达菲是处方药,患者自己在药店是买不到的。 ...
Published 04/27/22
文/方舟子  1994年,法国人让·马克·菲利浦发起了一项名为KEO的浪漫计划,向太空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携带几张光盘,刻录当今地球上60万人的留言,各民族面孔图像,以及介绍我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动植物品种、各地音乐、艺术作品等。该卫星在太空运行5万年后再返回地球,供未来的人类考古。这个计划后来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洲议会的支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普通邮件,用母语给未来的人类留下相当于4页纸篇幅的留言,征集工作到今年年底截止。这颗名为“未来考古鸟”的卫星原计划2006年发射,后推迟到2009或2010年发射。  埋藏一个“时间舱”,给未来人类留下留言和实物,等上百或上千年后再开启,这种做法,在西方国家相当流行。只是以前的“时间舱”都存放在地球上,预定存放时间最长不过五六千年。KEO计划一存就是5万年,创了一个纪录。对已有40多亿年的历史并还有几十亿年寿命的地球来说,5万年不过是一瞬间。对人类而言,5万年却极为漫长。须知,现代智人的历史不过十几万年,人类文明史也只有大约一万年。即便“未来考古鸟”克服了技术障碍、躲过了天灾破坏,5万年后顺利返回地球,那时的人类又会变成什...
Published 04/20/22
​文|方舟子 ...
Published 04/13/22
作者/方舟子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信宗教的说法,乃是一个谎言。事实恰恰相反,可靠的调查表明,现、当代伟大的科学家几乎都不信教,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信教者最少。
Published 04/07/22
撰文/方舟子
Published 04/01/22
文/方舟子偶然看到一个国内电视节目在介绍美国几年前拍的一部科幻恐怖片《八角怪》,其剧情介绍称:在一个偏僻小镇,由于化学废料泄漏,成千上万只蜘蛛发生了突变,在一夜之间变得比人还大,而且跳跃速度和汽车一样快。它们向人发动进攻,把这个宁静的小镇变成了人间地狱……节目解说员一本正经地警告说,这部电影启示人们,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不过电影所描绘的情形,恰恰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能发生,大家尽可放心。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违背了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规律。生物体的长大靠的是由食物提供的营养素,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没有什么化学废料能够迅速地加快这一过程。事实上,没有任何的因素能够让生物体在一夜之间变得硕大无比。有的科幻片把出现巨型怪兽(例如哥斯拉)归因于由于核辐射或化学药品引起后代的基因突变,这比一夜之间的突变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其实也是想当然。核辐射或化学药品确实有可能引起基因的突变,但是基因突变绝大多数都是有害的,使动物的后代没法生存。个别的可能存活下来,那也是一些生存能力比较差的畸胎。现存的生物都有了长期的进化史,都很好地适应了环境...
Published 03/23/22
文|方舟子谁是百兽之王?这要看你问什么人了。如果问东方人,大抵会说是老虎,中国民间传说老虎的额头上就写着“王”字,好像老虎也懂汉字似的。如果问西方人,则会说是狮子,迪斯尼有部电影就叫《狮子王》嘛。老虎和狮子谁是真正的王者,是网上经常在吵的一个话题。老虎和狮子的生活范围几乎没有重叠,不存在竞争关系,即使偶尔碰上了双方也会避免冲突,在野外难以目睹它们打起来。想知道谁更会打,就要人为地把它们放在一起。古罗马有个皇帝提图斯就爱干这种变态的事,经常让孟加拉虎和非洲狮打架,据历史记载,古罗马的狮虎斗每一次都是老虎获胜,老虎是当之无愧的百兽之王。...
Published 03/16/22
撰文/方舟子  一些人文学者在反对所谓“科学主义”时,喜欢引用一些科学原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似乎科学原理本身恰恰揭示了科学方法的缺陷。这些常被提到的科学原理,除了我以前讨论过的光的波粒二像性,还有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哥德尔不完备性原理。但是正如我在讨论波粒二像性时已指出的,引用者往往实际上对这些科学原理缺乏起码的了解,只是望文生义随意发挥罢了。  “测不准原理”更确切的译法为“不确定原理”,这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是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的。它的内容很简单,说的是我们作为观察者,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一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其中一个量愈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愈大。这是因为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为了获得数据,就要与被观察对象发生能量交换,从而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被观察对象的能量状态。如果要测定一个粒子的位置,那么在测定时施加的能量就会改变其动量,反之亦然。由于一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同时测得,我们只能确定一个微观粒子在某处出现的几率。 ...
Published 03/08/22
撰文/方是民1945年8月6日,一枚绰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约8万人被炸死。到当年年底,又有约6万人因受到这次爆炸的核辐射而死亡。世界从此笼罩上了核战争的阴影,它的恐怖几乎使一个侵略国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变成了受害国。按后来的标准,这枚只有区区1.4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确实只是个“小男孩”。现在的核弹头多数为数十万吨TNT当量,一枚就足以杀死上百万人。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军备竞赛与裁军的循环往复之后,目前全世界核武器储备仍有3万个核弹头,共计100亿吨TNT当量,把全人类灭绝十几个来回还绰绰有余。核军备竞赛为何会疯狂到其结果大大超出了军备需要的地步,是一般人很难理解的。其理论基础据说是为了将核武器做为战略威慑力量,储备越多越吓人越好。另一条理由是,万一在核设施遭到敌国的突然袭击之后,还能剩下足够的核武器进行反击。相应地,那些秘图首先发动核战争的狂人的如意算盘,便是如果能用成百上千枚核弹头同时攻击敌国,把其主要城市、军事基地毁于一旦,免遭核反击,就可高枕无忧了。即使闪电式攻击的计划无法执行得十全十美,遭到了反击,最坏的打算也不过是本国上百座主要城市被毁,牺牲掉三分之一人口,...
Published 03/01/22
撰文/方舟子“惠更斯”号探测器在太空飞行了7年多之后,于2005年1月15日成功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引起全球注目。这颗卫星是荷兰科学家惠更斯于1655年发现的,所以这个探测器以他的名字命名。惠更斯是科学史上罕见的天才,除了发现土卫六,还发现土星光环、离心力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创建了概率论,发明了摆钟,首次提出其他星系上也有行星和生命,并为此写了一本书!惠更斯最著名的科学贡献,是为光的波动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光是什么?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就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最直观的答案是:光是由极细小的微粒组成的。这可以很容易地解释一些光学现象:光微粒的运动速度极快,所以光做直线传播;光线反射是由于光微粒碰撞反射面引起的;光从一种媒介进入另一种媒介(例如从空气进入水)时会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微粒在不同媒介的运动速度不同。与惠更斯同时代的牛顿就是光的微粒学说的集大成者,认为光微粒遵循他发现的三大运动定律。牛顿发现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他认为不同质量的光微粒产生了不同颜色的光,这些光微粒混合在一起,就变成了白光。但是此前,意大利数学家格里马第已经注意到,让一束光穿过两个小孔,其投影的边缘...
Published 02/21/22
撰文/方舟子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美国科学家们想研制一种在太空失重情况下使用的太空笔,可研究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成功,只好向全国发出了征集启事,收到了一位小学生寄来的包裹,写着一行字:“能否试试这个?”打开一看,是一大把铅笔。  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有时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其实有极简单的现成解决办法。这当然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可惜它是捏造出来的。  早期的宇航员都使用铅笔,并不是因为接受了小学生的建议,而是因为钢笔、圆珠笔在失重条件下都无法使用,铅笔是唯一的选择。但是铅笔笔芯有时候会断,在失重的环境中飘浮,会飘进鼻子、眼睛中,或飘进电器中引起短路,成了危险品。此外,铅笔的笔芯和木头在纯氧的环境中还会快速燃烧。  因发明了圆珠笔通用笔芯而发了大财的保罗·费舍尔,意识到宇航员使用安全、可靠的书写工具的迫切性,自掏腰包进行研制,花了两年时间和两百万元费用后,于1965年研制成了能在太空环境下使用的圆珠笔———太空笔。其原理很简单,采用密封式气压笔芯,上部充有氮气,靠气体压力把油墨推向笔尖。经过严格的测试后,太空笔被美国宇航局采用。1967年12月,费舍尔以每支2.95美元的价格把400支...
Published 0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