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坛宏观AMA:美债要违约?去美元化动力足?亚洲经济要起飞?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本月“墙裂坛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我们和郑朗、大卫文老师一起来聊聊: 1)美债会不会违约?违约了会发生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美元霸权真要结束了吗? 3)最新就业和CPI数据解读:拐点来了吗? 4)关于国内经济:FT预测:在美国迈入经济周期后段的同时,亚洲地区有望迎来早周期反弹,尤其是中国。预计在几个因素的驱动下,亚洲在2023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将跑赢发达市场约5个百分点。这个分析过度乐观了吗? ·内容精华· 01 美债会不会违约?违约了会发生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 “美债违约、债务上限谈判”——这不是大家第一次听到了。已经心中毫无波澜。感觉又是“狼来了”。但如果真的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又不能不关注,万一这次真的来了咋整? · 2023年1月19日,美国国债总额达到债务上限31.4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宣布进入“债务发行暂停期”;5月1日,美国财政部通知国会:非常措施和库存现金可能最早在6月初耗尽,也就是最早6月1日出现债务违约。 · 最近大部分市场的走势波动,也都围绕美债这件事来转:AMA当天的市场整体涨的很舒服,市场给的理由是债务上限有了转机。拜登表示“G7开始之前就可以解决”。 · “债务上限”到底是怎么来的?真的跟债有关吗? 在讲究权力相互制衡的美国政体当中,为了防止政府部门胡乱借债大手花钱,美国宪法将联邦政府借入款项/发行债券的权力赋予国会,要求联邦政府的每一笔借债必须征得国会的同意才可实施。“一战”期间美国财政赤字显著扩张,国会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决定每一笔借债的必要性,于是在1917年通过《第二自由债券法案》,在国债总额不超过约定额度的情况下,授权联邦政府自行发债融资,这就是债务上限的由来。 如果在国债总额到达债务上限时国会两党还没就调整债务上限达成一致,财政部可以在不突破债务上限的情况下采取非常措施借入额外现金,并且动用库存现金。在2023年1月19日国债总额达到债务上限31.4万亿美元之后,财政部宣布进入“债务发行暂停期” · 真的跟债有关吗?还是两党之间的政治博弈? 债务危机本质上是两党之间的对抗,而金融市场恐惧的是对抗带来的破坏性。由于美国大体上由民主党、共和党轮番掌控国会,债务上限问题便成为执政党与在野党在政府财政支出方面的主要博弈工具。 由于债务上限不及时调整将影响到联邦政府的正常运作并且引发美国国债的违约风险,一般情况下两党在调整债务上限问题上都会尽量克制。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国债规模突飞猛进,同时美国政治生态两极分化现象愈加严重,两党围绕债务上限问题的博弈愈加激烈,2011年以来债务上限问题的解决变得越发艰难。 本次美国债务上限博弈将比2011年更为复杂,两党在“X”日到来之前无法达成协议以及联邦政府部门停摆的概率并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可能再次遭到下调,需要警惕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险。 · “一万亿美元硬币”解决方案? 只要轻松的三步,困扰美国已久的政府债务上限问题就能立刻解决:美国财政部先铸造一枚价值1万亿美元的硬币,然后将其存入美联储,再由美联储转入财政部的账户。 这个奇怪的方案2011年被提出后,几乎在此后每一次美国债务僵局的时候都被拿出来讨论。很多经济学家,包括诺奖Paul Krugman都坚定拥护:印钞只是为了弥补赤字,这其实是一种后门借款,一种簿记技巧。美联储随后会通过出售债务组合来消除这枚硬币引发的任何
More Episodes
本期我们来聊聊银行——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银行。 在大家的印象中,银行就是钱袋子。当经济体、企业和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首先会想到它。银行就是经济这架大机器的汽油,整个国家经济运转要靠它。 银行这个行业的存在感一直很强,至少在二战后和平时期、全球经济发展为首位的这近一百年里,它是C位(在和刘院长的《摸爬滚打:中国银行业40年》的播客专辑中,也正在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和这段历史)。 它也曾经在高光位意气风发。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句著名的“银行赚钱都赚的不好意思”?是国内一位前股份制银行行长在2011年,也就是13年前的一段话。 但后来被过度演绎。原话是这样的:“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非常靓丽,尤其像...
Published 06/04/24
Published 06/04/24
新浪微博、微博财经邀请《墙裂坛》做了一场直播,聊一个高大上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大家还没熟悉几天,书店里都已经有了不少《新质生产力》为题的书——可见大家是多么渴望理解新概念。可能从侧面上也反映出:大家现在关心经济支持政策的程度之高,迫切想要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当下问题的答案——我们转型变革阶段到底会走向何方?什么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恢复,甚至再次腾飞?到底该怎么实现呢?金融该怎么使劲儿? 讨论内容: 1、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果有“新质”那“旧质”是什么?“新”在何处? 马克思的生产力公式: ·      生产力 = 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      旧...
Published 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