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爬滚打:中国银行业四十年回忆》第二集:歪打正着入农行,开启盲盒人生
Listen now
Description
第二集 歪打正着入农行,开启盲盒人生 上集《摸爬滚打》,我们讨论了刘行长如何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计划”地考上了财经学院。我们也回顾了四大行的诞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农行、中行、建行、工行‘四龙治水’形成:工行负责城镇,农行负责农村,中行负责外贸和外汇业务,建行投资长期贷款。无论是中国银行业还是自己的人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而此时的海外银行业: 香港刚刚经历了1981年的股灾——与英国的香港主权会谈陷入僵局,恒生指数在两年内下跌了63%,地价大幅下跌,导致大量高价抢地的公司陷入危机,一系列事件引发了港元危机和银行风潮,许多银行被挤提或被政府接管,上市公司的股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有趣的是:与此同时,香港银行也却开始了“另辟蹊径”的发展策略:下层升斗市民突然变成珍重客户,帮勤俭努力的人达成目标,帮助了不少白手兴家的创业者,甚至成为大企业家——成了银行的努力方向。同时,银行分期付款的楼宇按揭也帮助了很多小市民置业安居,奠定日后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 此时的美国:正在发生大萧条结束后的第一次银行业大危机——著名的“储贷危机”(1980年到1994年)。70年代后,全球掀起金融自由化浪潮,亚洲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积极推进金融自由化。 在如此风云变幻中,刘行长是如何开始银行的职业生涯的?为什么是农行?80年代的农行研究所里都在研究什么? 且听《摸爬滚打》第二集:歪打正着入农行,开启盲盒人生。 时间戳: 00:01:44 ·上财毕业正赶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需求人才,财政部和上海市政府决定让一部分学生支援全国,刘行长被选中。 ·最初被分配到中国银行青岛分行,但由于不愿意去北方,拖延了四个多月,最后落脚到了农行杭州分行。 00:12:12 ·八十年代的投研部?只有六个人的“农村金融研究所”。 ·最早开始向市场化转变的银行居然是农业银行? ·八十年代如何在银行“大开脑洞”?利率市场化、民间借贷、温州模式、“集体个体户”—— 那些层出不穷、自下而上的“小摸索”。 00:27:11 ·与此同时:香港和美国的银行业正在经历金融危机,品尝“过度市场化”的恶果。 ·香港81年的股灾,下层升斗市民突然变成珍重客户。 ·美国在80年代的“储贷危机”如何开启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 00:36:13 ·中国银行业并未主动寻求市场化,一切从“为了贯彻中央改革要求”开始。 ·两个世界的历史、理念和发展进程都不一样,不能用别人的方法来套用在自己身上,或者用别人的状况来评价自己。反之亦然。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More Episodes
本期我们来聊聊银行——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银行。 在大家的印象中,银行就是钱袋子。当经济体、企业和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首先会想到它。银行就是经济这架大机器的汽油,整个国家经济运转要靠它。 银行这个行业的存在感一直很强,至少在二战后和平时期、全球经济发展为首位的这近一百年里,它是C位(在和刘院长的《摸爬滚打:中国银行业40年》的播客专辑中,也正在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和这段历史)。 它也曾经在高光位意气风发。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句著名的“银行赚钱都赚的不好意思”?是国内一位前股份制银行行长在2011年,也就是13年前的一段话。 但后来被过度演绎。原话是这样的:“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非常靓丽,尤其像...
Published 06/04/24
Published 06/04/24
新浪微博、微博财经邀请《墙裂坛》做了一场直播,聊一个高大上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大家还没熟悉几天,书店里都已经有了不少《新质生产力》为题的书——可见大家是多么渴望理解新概念。可能从侧面上也反映出:大家现在关心经济支持政策的程度之高,迫切想要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当下问题的答案——我们转型变革阶段到底会走向何方?什么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恢复,甚至再次腾飞?到底该怎么实现呢?金融该怎么使劲儿? 讨论内容: 1、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果有“新质”那“旧质”是什么?“新”在何处? 马克思的生产力公式: ·      生产力 = 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      旧...
Published 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