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银行家访谈录》第一集:刘晓春谈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摘要· 在访谈中,刘晓春院长谈及了两方面内容。第一,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产业化、工业化、空心化和城市化)。许多旧观念对农村金融的理解,仍然是停留在农行到田间地头发放一家一户的农户贷款阶段。针对实际上已经发生变化的农村,农村金融的主流需要转向金融引领资本和科技下乡,实现农业现代化。第二,普惠金融的“惠”不是“优惠”而是“惠及”。银行首先是一个商业机构,要在商业原则下再去承担社会责任;普惠金融也不仅仅是贷款,还有其他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更不能被泛化,需要严格定义,银行要给真正需要普惠的群体,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 ·时间戳· 00:23 1.农村社会和农业产生的变化 农村产业化。农业产生的主流不再是30年前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产生方式,生产主体已经不再是一家一户生产方式了。 工业化与空心化。沿海地区发达农村基本上工业化了,内陆贫困地区的农村空心化,年轻人都外出了,只剩下老人与狗。 农村城市化。在大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城中村”,所以,大城市的农商行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再到田间地头发放一家一户的农户贷款了。 10:00 2.新旧观念看待农村金融的差异 旧观念还是以想象中的传统落后来看待农业,要求农村金融以服务一家一户小农为主,在田间地头开展金融服务。这是30年前的农村金融服务了,如果今天依然如此,那要么是当地农村没有进步,要么是金融人的观念没有进步。 ­­从重农、离土不离乡到农业人口脱离农村,进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让资本有序可控下乡,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科研、加工、交易(运营)模式的现代化。 20:17 3.农业金融的改革方向 农村金融改革要向着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推动。从服务一家一户的农户为主流,转变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能靠自我积累,需要金融在时间空间上调度资金,引领资本和技术下乡。不过,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 加杠杆、经营能力与风险评估。小微企业规模扩大不代表原有利润率也能等比例扩大,加杠杆的前提是企业管理者有相应的经营能力;银行的风险评估要排除没有能力驾驭高杠杆扩产的经营者。 28:40 4.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惠”不是“优惠”,而是“惠及”,不是银行让利,是银行成本可承担的。银行是一个商业机构,要在商业原则下再去承担社会责任。普惠金融也不能简单理解为贷款,而是提供全面的服务:账务服务、汇款服务、保险服务。普惠金融不能泛化,需要严格定义,要给该要普惠的群体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政府管理上不应该简单地给银行下普惠金融的指标,还需要在税收、政策上有引导。 让不同银行找到各自发展的目标群。一方面,小微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的主体,但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另一方面,为了银行自身的资产健康,也要分散风险,既要投入小微企业,也要投入大型企业、支柱企业。 —  End  — 策划|海派商学研究会 对谈|刘晓春、杜佳峰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More Episodes
本期我们来聊聊银行——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银行。 在大家的印象中,银行就是钱袋子。当经济体、企业和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首先会想到它。银行就是经济这架大机器的汽油,整个国家经济运转要靠它。 银行这个行业的存在感一直很强,至少在二战后和平时期、全球经济发展为首位的这近一百年里,它是C位(在和刘院长的《摸爬滚打:中国银行业40年》的播客专辑中,也正在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和这段历史)。 它也曾经在高光位意气风发。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句著名的“银行赚钱都赚的不好意思”?是国内一位前股份制银行行长在2011年,也就是13年前的一段话。 但后来被过度演绎。原话是这样的:“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非常靓丽,尤其像...
Published 06/04/24
Published 06/04/24
新浪微博、微博财经邀请《墙裂坛》做了一场直播,聊一个高大上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大家还没熟悉几天,书店里都已经有了不少《新质生产力》为题的书——可见大家是多么渴望理解新概念。可能从侧面上也反映出:大家现在关心经济支持政策的程度之高,迫切想要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当下问题的答案——我们转型变革阶段到底会走向何方?什么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恢复,甚至再次腾飞?到底该怎么实现呢?金融该怎么使劲儿? 讨论内容: 1、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果有“新质”那“旧质”是什么?“新”在何处? 马克思的生产力公式: ·      生产力 = 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      旧...
Published 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