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强势与货币的霸权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你是马来西亚人,在印度尼西亚做生意,今天在新加坡展览,你交谈中总在说‘国内’‘国内’。这‘国内’却指的是中国。我们这两天在这里发现这个现象很普遍。为什么?” “大家习惯性都这么说。可能是因为在这里做金融科技的主要是中国来的,人是国内的,技术是国内的,商业模式是国内的,技术应用方式是国内的。大家在一起讨论交流,往往都说,国内是怎么做的,国内用什么方法。所以就习惯成自然了吧。” 这是在参加今年新加坡科技节期间朋友与一个马来西亚华裔青年的对话。 这次新加坡科技节来了一百多个国家的机构和人员,英文交流为主,各展位基本上是PPT展示,内容还是以支付结算、小额信贷为多,讨论的热点是大模型、AI和数字货币,去年大热的元宇宙、WEB3和虚拟资产则冷多了。我用普通话基本上能在各展位周旋。可以感受到,在东南亚的金融科技公司,绝大部分是中国输出的技术、模式和人才,水平处于中国前几年的档次。也因此,在这里,英语和中文是这个领域的通用语言。 全球化条件下,经济交往频繁,不仅时尚流行快,技术、产品同样流行既快且广。现在,到哪里都能品尝到全国各地的菜系,甚至全球各种风味的餐饮。偶然看到一些地方有“本帮菜”,觉得很好笑。上海开埠后,各地菜系和西餐涌入上海滩,于是把上海本地特色的菜系称作“本帮菜”,亦即本地菜系。上海菜确实有自己的特色,于是把上海人的自谓也带了出去,外地人在外地也把上海菜叫做“本帮菜”。听上去“本帮菜”似乎比“上海菜”更具地道的上海风味。大概也只有上海有这样的特权。这“本帮菜”与“国内”好有一拼。 1999年,刚到香港工作。那时,除了中环、铜锣湾部分商业区域,其他地方基本上很少有人听得懂普通话。这之前,甚至在铜锣湾的一些大商场,你说普通话都没人理你。地铁报站,有粤语,有英语。以后,慢慢的,慢慢的,地铁报站有普通话了,港岛大部分地方普通话可以通行了,九龙用普通话问路对方能听懂了。现在,新界大多数地方也能听懂普通话。 改革开放初期,粤语、港式普通话、台式普通话忽然风靡全国,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现在,这些语言,只是汉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类别。即使在演艺界,大概与东北话、四川话一样。原因是,那时港台无论是经济还是时尚,都是内地的引领者。 1983年,到杭州工作。省级机构开会,一般是用普通话,但杭州人、绍兴人、宁波人、嘉兴人、湖州人大多用自己的方言发言和交流。一方面,这几个地区的方言互相大致能听懂,更主要的是,这几个地方历史上在经济、政治方面处于强势地位,在省城不需要迁就别人是否能听懂自己的语言。在江苏恐怕是另一种景象,苏北话属于北方语系,各地有差别,但基本上互相能听懂,加上南京话也属于这个语系,因此苏北人到南京开会,照样大大咧咧说自己的家乡话。苏南人虽然有钱,但政治上并不强势,所以虽然以讲家乡话为主,有时也不能不迁就苏北人的需要,说说普通话,以至于苏南人说普通话,不仅带有自己家乡特色,还带有苏北口音。 李光耀在《李光耀观天下》中对自己创造新加坡这么一个国家非常自豪,在书中多次表述了自己所采取的几项关键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将英语定为新加坡政府的工作语言。他认为,正因为新加坡将英语作为第一工作语言,普遍实行英语教学,使得新加坡人可以无障碍地与世界进行交往和贸易,及时获得最
More Episodes
本期我们来聊聊银行——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银行。 在大家的印象中,银行就是钱袋子。当经济体、企业和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首先会想到它。银行就是经济这架大机器的汽油,整个国家经济运转要靠它。 银行这个行业的存在感一直很强,至少在二战后和平时期、全球经济发展为首位的这近一百年里,它是C位(在和刘院长的《摸爬滚打:中国银行业40年》的播客专辑中,也正在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和这段历史)。 它也曾经在高光位意气风发。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句著名的“银行赚钱都赚的不好意思”?是国内一位前股份制银行行长在2011年,也就是13年前的一段话。 但后来被过度演绎。原话是这样的:“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非常靓丽,尤其像...
Published 06/04/24
Published 06/04/24
新浪微博、微博财经邀请《墙裂坛》做了一场直播,聊一个高大上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大家还没熟悉几天,书店里都已经有了不少《新质生产力》为题的书——可见大家是多么渴望理解新概念。可能从侧面上也反映出:大家现在关心经济支持政策的程度之高,迫切想要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当下问题的答案——我们转型变革阶段到底会走向何方?什么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恢复,甚至再次腾飞?到底该怎么实现呢?金融该怎么使劲儿? 讨论内容: 1、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果有“新质”那“旧质”是什么?“新”在何处? 马克思的生产力公式: ·      生产力 = 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      旧...
Published 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