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爬滚打:中国银行业四十年回忆》第七集:银行业“跳农门”
Listen now
Description
银行也是一个很卷的行业。《饱食穷民》,一本老书,是日本上个世纪的知名记者斋藤茂男的社会观察作品,记录20世纪70-90年代的日本现实社会画像。 日本经济泡沫高速发展年代,整个社会卷到无以复加。书中描写:除了财务预算,所有分行行长还要制定“加班预算”——加班费的支出是行长升职的重要KPI:于是行长在加班预算之内,想方设法要求员工免费加班,无所不用其极。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银行分行四处可见,“香港银行多过米舖”由这时开始。1981年恒生银行开始进驻地铁站,开始“卷”向下层升斗市民。 我们的八十年代呢?四大行业这么卷吗? 农业大国,“农”字至关重要,但农信社、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农行傻傻分不清?尤努斯的“格莱珉模式”为什么在中国屡战屡败?请听全网最全“农”类银行、普惠金融发展脉络梳理。 ·时间戳· 00:01:02 银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竞争常见。60年代后香港银行业竞争加剧,分行遍地开花,“银行多国米铺”。80年代恒生银行甚至在地铁站设分行。80年在我们的银行有竞争观念吗? 00:02:16 80年代,四大行“卷”在个人账户和有奖储蓄。如何用花式摇号机拉存款? 00:15:41 《饱食穷民》:70到90年代日本基层银行有多卷?如何在“加班预算”上做文章? 00:18:33 中国和日本银行业“卷”法有何不同?为什么农行是“世界上机构最多、员工最多的银行”? 00:23:02 农信社、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行傻傻分不清楚?全网最全“农”类银行发展脉络梳理。 00:30:24 如果想改变农民的身份,首先要“跳出农门”。80年代如何在农村银行体系里“跳农门”? 00:39:41 尤努斯一直心心念念想把“格莱美银行模式”推广到中国,为什么完全不成功? 普惠理念:从孟加拉的棚户到中国农村——究竟是商业模式,哲学,还是慈善?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More Episodes
本期我们来聊聊银行——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银行。 在大家的印象中,银行就是钱袋子。当经济体、企业和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首先会想到它。银行就是经济这架大机器的汽油,整个国家经济运转要靠它。 银行这个行业的存在感一直很强,至少在二战后和平时期、全球经济发展为首位的这近一百年里,它是C位(在和刘院长的《摸爬滚打:中国银行业40年》的播客专辑中,也正在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和这段历史)。 它也曾经在高光位意气风发。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句著名的“银行赚钱都赚的不好意思”?是国内一位前股份制银行行长在2011年,也就是13年前的一段话。 但后来被过度演绎。原话是这样的:“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非常靓丽,尤其像...
Published 06/04/24
Published 06/04/24
新浪微博、微博财经邀请《墙裂坛》做了一场直播,聊一个高大上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大家还没熟悉几天,书店里都已经有了不少《新质生产力》为题的书——可见大家是多么渴望理解新概念。可能从侧面上也反映出:大家现在关心经济支持政策的程度之高,迫切想要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当下问题的答案——我们转型变革阶段到底会走向何方?什么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恢复,甚至再次腾飞?到底该怎么实现呢?金融该怎么使劲儿? 讨论内容: 1、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果有“新质”那“旧质”是什么?“新”在何处? 马克思的生产力公式: ·      生产力 = 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      旧...
Published 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