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信心哪里找?《繁花》当中有希望?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本期炒个冷饭。聊一聊已经从大热转为温热、到现在已经很少再被提起的《繁花》。刘院长和小跑刚刚给《哈佛商业评论》合写了一篇关于《繁花》的专栏文章,意犹未尽,由于篇幅限制,一些故事没写进去。于是灵机一动,决定录一期播客,把我们读原著、追剧、以及专栏中的一些灵感,用播客补足。 从读书,到追剧,再到写关于它的故事——整个过程非常奇妙,最后竟落脚到一个我们所有人想了好几年的问题上:中国经济的希望和未来到底在哪里? 没想到答案被《繁花》解了出来。 本期我们聊了: ·此繁花和彼繁花:“支离破碎”和“阿宝泡饭”;“繁花散尽”和“冬去春来” ·繁花中的“门缝精神”:中国人民的超能力——强大的找“缝隙”能力,岩浆般的渴望永不止息,总在寻找释放的机会。原著和剧集版《繁花》中的人物:绍兴阿婆、玲子、汪小姐、小毛、李李和陶陶等,虽然各自承载不同的命运与故事,但有个共同点:都在不断地探寻生活的缝隙,寻找光亮。 ·绍兴阿婆:底层的隐忍与契约精神。绍兴阿婆身上和生存同等重要的“契约精神”——与社会地位无关,不需要白纸黑字。一个社会,大多数人有这样的分寸和边界,才会有真正的契约精神,才会平稳有序。 ·夜东京四人组:市民的奋斗。中国小市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完整体现在了“夜东京四人组”中。玲子私营小饭馆,凌红倒卖首饰,葛老师收租,而陶陶则是弄堂中的油滑商人、不断变换跑道的小生意人。且看中国人如何一刻不停地奋力“折腾”。 ·27号和汪小姐:体制内外寻码头。为什么汪小姐的成功是偶然的?时也,势也,运也!中国人在时代大潮中,也许只是命运码头上的一根薯条。 ·从范总到强总:从企业家到金融资本游戏。谁在做“黄浦江的事”,谁又在搞“苏州河的勾当”? ·一部《繁花》,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一路摸爬滚打的脚印,也隐约望见了前方的光亮。没有贪婪、没有冲动,没有得意与失意,还会有繁花吗?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活动预告:杭州/上海2024.3.30-31线下听友会 《墙裂坛》《起朱楼宴宾客》《文理两开花》三档播客,将于2024年3月30-31日,在杭州、上海举办两场活动主题为在信息茧房中“对齐颗粒度”的线下听友见面会。 三位主播肖小跑、大卫翁、Will,和此次活动邀请到两位神秘嘉宾,一起讨论在这个充满碎片化信息茧房的世界中,如何对齐颗粒度?如何理解靠谱的叙事?主播们还准备了有趣的话题,包括:谈谈对经济、金融市场、宏观、叙事,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和AI的感悟等等…… 经主播们决定,墙裂坛提前10小时放出活动报名链接! 杭州场 · 报名通道: 主播:大卫翁、肖小跑、Will 时间:2024-03-30 14:00 地点:浙江杭州拱墅区浙江文化大厦 上海场 · 报名通道: 主播:大卫翁、肖小跑、Will 时间:2024-03-31 14:00 地点:上海徐家汇GROW瑞贝庭公寓酒店 期待线下见~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More Episodes
本期我们来聊聊银行——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银行。 在大家的印象中,银行就是钱袋子。当经济体、企业和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首先会想到它。银行就是经济这架大机器的汽油,整个国家经济运转要靠它。 银行这个行业的存在感一直很强,至少在二战后和平时期、全球经济发展为首位的这近一百年里,它是C位(在和刘院长的《摸爬滚打:中国银行业40年》的播客专辑中,也正在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和这段历史)。 它也曾经在高光位意气风发。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句著名的“银行赚钱都赚的不好意思”?是国内一位前股份制银行行长在2011年,也就是13年前的一段话。 但后来被过度演绎。原话是这样的:“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非常靓丽,尤其像...
Published 06/04/24
Published 06/04/24
新浪微博、微博财经邀请《墙裂坛》做了一场直播,聊一个高大上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大家还没熟悉几天,书店里都已经有了不少《新质生产力》为题的书——可见大家是多么渴望理解新概念。可能从侧面上也反映出:大家现在关心经济支持政策的程度之高,迫切想要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当下问题的答案——我们转型变革阶段到底会走向何方?什么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恢复,甚至再次腾飞?到底该怎么实现呢?金融该怎么使劲儿? 讨论内容: 1、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果有“新质”那“旧质”是什么?“新”在何处? 马克思的生产力公式: ·      生产力 = 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      旧...
Published 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