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我说的是日本,你别哭啊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为什么年轻人对未来失去了希望,挣扎于超时加班和不稳定工作,到头来只是为了过上所谓普通人的生活? 为什么年轻人宁愿选择啃老、做全职儿女,也不愿意继续承受大城市那种仿佛无水之萍一样的悬浮感?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一边渴望恋爱,一边觉得恋爱实在是麻烦事? 为什么一波又一波鼓励生育的政策和呼吁,仿佛石沉大海一般得不到年轻人任何回应? 以上种种,我说的都是日本。 今天跟大家分享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弘的《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作为长期关注日本少子化问题和青年流动预期问题的社会学家,山田昌弘最近三年在中文出版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他的一系列作品都翻译成中文出版。 这本书是山田昌弘2009年到2012年期间连载在《东洋经济周刊》上的评论文章合集,聚焦于日本第二次婴儿潮一代(特别是1971-1974 年出生的一代人)在刚刚大学毕业、步入劳动力市场时先后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和亚洲金融危机,由此深刻地影响了这一代人在职业发展、流动预期、家庭关系、婚恋观念、生育意愿等一系列议题上的取向。 【本期节目提到的一些概念/专有名词】 终身雇佣制:个人在接受完学校教育开始工作时,一旦进入一个组织,将一直工作到退休为止,而组织不能以非正当理由将其解聘。 年功序列制:建立在为组织的工作时间和个人资历、而不是绩效或其他特征基础上的员工基本报酬制度和晋升制度。 日本年金制度:日本长期发展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确立起来的养老制度。日本年金制度分为“公的年金”(即“公共年金”)和“私的年金”两种。日本的“公共年金”制度是包括自营业者和无工作者在内所有国民都加入国民年金制度,享受基础年金的“国民皆年金”的框架。“公共年金”是指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 团块世代:专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是日本二战后出现的第一次婴儿潮人口。“团块世代”参与了日本的蓬勃工业化建设,是日本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一代人,为了改善生活而默默地辛勤劳动,紧密地聚在一起(“团块”比喻的由来)。这一代约700万人在2007年开始陆续退休。大都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一直是最引人关注的消费群体。据估算,日本60岁左右人口所拥有的资产,是40至50岁人口的3倍以上。这群数量庞大的银发族经济基础雄厚、购买力强,退休后还将有充足的闲暇时间。 团块次代:出生于1971-78年,大多数为团块世代的子女一代,该世代在家庭生活中物质充裕。1994年踏入社会见证了泡沫经济了破裂及漫长的经济衰退期,置身于经济增速滑坡,企业业绩恶化时期的高失业率背景下,该世代人群消费特征表现为:开始理性,追求简约,注重消费品的性价比。 【时间轴】 06:44 序言:曾经年轻人是经济生活的“强势群体”,但那种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29:33 下流社会:“一亿总中流”只是一个美好的幻象 36:57 大学的高中化: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 44:10 恋爱实在是件麻烦事: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52:14 宠物家人化与终身不婚:当“传统”家庭形式越来越难以承载年轻人对“家人”的期待 57:20 穷忙族:和上一代人比起来,我更忙了,也更穷了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影音】 少子社会 : 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 山田昌弘 低生育陷阱 :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 | 山田昌弘 为避免下坠而竞争 : 日本格差社会的未来 | 山田昌弘 低流动社会 : 后疫情时代日本的
More Episodes
为什么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观察到日益高涨的政治极化?为什么说两党政治正在撕裂愈发支离破碎的美国社会? 社交媒体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否因为高高筑起的信息茧房让人们沉浸在自己的立场、观点、价值判断之中,听不进去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声音? 信息茧房真的存在吗?当人们在“无意中”走出信息茧房之后,会变得更包容吗? 为什么网络暴力如此泛滥?那些沉迷“祖安文化”的网络喷子(trolls)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边缘人吗?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听到那些温和持中的声音? 上述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周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中找到答案。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推荐这本书,那么我会说——...
Published 06/19/24
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差不多占到了美国成年人口的1/7。 独居人口占到了美国户籍总数的28%,独居已经成为美国最普遍的家庭形式,甚至超越了核心家庭的比例。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人类一直在从事一项伟大的社会试验,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地数量庞大的不同年龄、不同政治信仰的人们,都选择了独居生活。不久以前,人们还习惯于在年轻时结婚,而死亡才是终止婚姻的唯一方式,当年轻丧偶时,人们选择早早地再婚,而老年丧偶的人们则搬去与家人同住,或是家人选择搬来陪伴他们。但如今,人们选择晚婚,人们离婚,而后十多年地保持...
Published 06/10/24
Published 0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