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不平的千禧一代》:美国年轻人也卷不动了?
Listen now
Description
美国的“千禧一代”在“美国梦”的神话中长大,曾经对人生抱有远大期望。然而当他们参加工作时,正值美国自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衰退期。千禧一代成为美国现代史上第一代生活水平不如自己父母的人。仅仅为了在艰难时日中维持生计,这一代美国人就需要耗尽全力。 以上来自《躺不平的千禧一代》这本书的介绍,作者是安妮·海伦·彼得森。 千禧一代(1981-1995)在美国社会长期承受非议,被称作是“长不大的一代人”,也被叫做Me Generation。然而,正如林小英老师在推荐序中写到的那样—— 人们以为,一代人应该比一代人的日子更好过。没想到千禧一代,本应该是最擅长自我陶醉、我行我素的一代人,结果却在竞逐“谁见过早上四点钟的街道”。在本书作者看来,这是在竞逐倦怠,而且还会忘了竟然还有自我愉悦这回事。 作者用了9个章节的篇幅尝试回答1个问题—— 为什么美国的千禧一代觉得如此倦怠?他们,或者说我们,如何成为了倦怠的一代人。 【时间轴】 02:36 理解这本书的三个关键词:千禧一代、倦怠、结构 --成长篇-- 18:08 婴儿潮一代也经历过经济衰退,为什么他们无法共情千禧一代的困境? 28:23 “科学育儿”的风靡如何让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失去了上升的阶梯? 37:03 为什么本应该成为“中产阶层通行证”的大学,却让千禧一代感到更加深刻的倦怠? --工作篇-- 48:56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被告知必须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难道不是为了挣钱的么? 58:02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员工成为了随时可以被优化的耗材? 1:04:05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度工作”成为了一种为人称道的工作伦理?甚至是打工人的基本操守? --生活篇-- 1:11:28 手机如何将千禧一代变成了“永不下线”的一代人? 1:16:08 对于倦怠一代而言,过一个无所事事的周末到底有多难? 1:23:55 同样是为人父母,为什么千禧一代女性经历了更大程度的育儿倦怠? 【本期节目提到的播客】 年薪百万买不来快乐,更买不来欲望 | 盲人摸象EP02 凡事都要出成绩,是东亚社会的思想钢印 | 盲人摸象EP11 EP30《手机大脑》:放下手机,还我健康和自由 | 纵横四海 Ep110 年终企划:2023生活再出发宝典(也不太宝) | 基本无害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籍】 大萧条的孩子们 | 埃尔德 不平等的童年:阶级、种族与家庭生活 | 拉鲁 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 | 普特南 【欢迎加入听友群】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More Episodes
为什么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观察到日益高涨的政治极化?为什么说两党政治正在撕裂愈发支离破碎的美国社会? 社交媒体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否因为高高筑起的信息茧房让人们沉浸在自己的立场、观点、价值判断之中,听不进去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声音? 信息茧房真的存在吗?当人们在“无意中”走出信息茧房之后,会变得更包容吗? 为什么网络暴力如此泛滥?那些沉迷“祖安文化”的网络喷子(trolls)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边缘人吗?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听到那些温和持中的声音? 上述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周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中找到答案。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推荐这本书,那么我会说——...
Published 06/19/24
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差不多占到了美国成年人口的1/7。 独居人口占到了美国户籍总数的28%,独居已经成为美国最普遍的家庭形式,甚至超越了核心家庭的比例。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人类一直在从事一项伟大的社会试验,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地数量庞大的不同年龄、不同政治信仰的人们,都选择了独居生活。不久以前,人们还习惯于在年轻时结婚,而死亡才是终止婚姻的唯一方式,当年轻丧偶时,人们选择早早地再婚,而老年丧偶的人们则搬去与家人同住,或是家人选择搬来陪伴他们。但如今,人们选择晚婚,人们离婚,而后十多年地保持...
Published 06/10/24
Published 0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