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Published 10/11/20
《原來係咁》 政府提倡河畔城市概念,以活化河道項目,對明渠進行改造及改善工程,美化環境,究竟有哪個地方的渠道會即將大變身?美化河道又怎樣加強推動近水文化,聯繫社區與市民? 以廚餘製作熱飯盒,以剩食送上關愛,唔單止改變浪費食物的習慣,更可以造福社群,給無依長者一份熱食的溫暖!一個社區廚房,一群義工,一班老友記,究竟怎樣搭建一個惜食社群?他們又怎樣傳遞愛心飯盒? 《港人港旅》 蔡汶潔,外遊領隊及旅遊節目主持,目前已踏足33個國家逾200個城市。她坦言自己目標明確,工作、興趣和夢想都是旅遊。今集她會分...
Published 10/11/20
《原來係咁》 孩子遲遲未會說話、未會走路,可能是發展遲緩,從中醫角度稱為「五遲」。遇上五遲,可以怎樣做? 人人皆會死,不想自己過身後,親友為自己奔波,可考慮在死前訂立遺囑,安排好身後事、財產分配、照顧家人的問題。 《港人講旅》 趙思敏同時是導遊和領隊,大學時期修讀韓文,曾帶領北韓團,近期開始帶團前往鮮為人知的國家土庫曼斯坦。土庫曼斯坦自開國以來實行封閉政策,有「中亞北韓」的稱號,今集會詳細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
Published 10/04/20
《原來係咁》 去年剛剛入伙的上水寶石湖邨廁所驚爆蟲患,有住戶投訴在單位座廁發現深啡色的活蟲及蟲卵。無論怎樣用清潔劑洗廁所及不停沖廁,這些蟲都會繼續出現,被牠們纏繞足足9個月!到底這些蟲從何而來?對健康以及家居衛生又會有甚麼影響? 香港公廁的形象一直為人詬病,不是設施舊就是衛生差,大部份公廁多年來都沒有翻新!另外有研究亦發現公廁的潔手衛生設備藏有52種細菌,以為清潔的設備竟然是細菌溫床?究竟香港公廁有甚麼問題? 一班義剪理髮型師不時會到各院舍及上門為長期病患及長者服務,為他們改變形象、重拾自信。今...
Published 09/27/20
《原來係咁》 早前瑪嘉烈醫院發現有超過10名病人感染耳念珠菌,病者無明顯感染徵狀,目前正接受隔離治療。到底什麼是耳念珠菌?怎樣入侵人體,對身體會造成什麼影響? 房屋署轄下多個公共屋邨遊樂場被揭發日久失修,供小朋友玩樂的地方變得危機四伏。而香港的兒童遊樂場一向被指沉悶單調,要改造成為優質的遊樂空間,最重要是要有挑戰性,能激發小朋友的參與及培養他們努力克服困難的態度! 今集張嘉儀會去了解一下2018年落成的屯門公園內的共融公園設施,並透過小朋友的親身體驗,去了解他們對遊樂場的看法。究竟怎樣才能令到不...
Published 09/20/20
《疫情追蹤》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有多間安老院爆發群組感染。其實長者屬於易受感染的高危一族,加上長者一旦確診,死亡率相對較高,政府亦會在未來加強安老院的防疫工作,預計最快下星期,會為安老院員工展開第三輪的免費病毒測試。究竟目前安老院防疫方面遇到甚麼困難? 《講港歷史》 今時今日,很多人喜歡到元朗遊覽,品嚐元朗各種特色美食。但大家到元朗的話,不妨到舊墟一遊,因為元朗舊墟還保留了清朝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築,當中包括香港第一間押店和兩座富有歷史價值的古廟等等。 《行遊香港》 今集何嘉慧會跟超級馬拉松跑手...
Published 09/13/20
《疫情追蹤》 中大醫學團隊於今年3月底開始,為機場抵港人士提供免費糞便檢測服務,協助尋找出隱形個案。究竟糞便檢測效果如何?此檢測方法如何適合嬰孩及兒童? 《講港歷史》 這次我們想回到宋代東九龍的歷史,由官塘出發至茶果嶺、鯉魚門、牛頭角、茜草灣。現在擁有多個公共屋苑的地域,最初原來跟官方鹽場和打石的商貿有著密切的關係。 《行遊香港》 今集張嘉儀Meka會跟遠足愛好者周宛蔚Jessie一起去行鶴咀海岸保護區。她們先由鶴咀迴旋處落車出發到發射塔,再行到燈塔古蹟及雷音洞參觀,經過鯨魚骨標本後便到達終點蟹...
Published 09/06/20
《疫情追蹤》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各地專家努力研究各種抗病毒方法,早前香港醫學團隊就發現一種治療方案,可以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為病人帶來希望。 《講港歷史》 今集講港歷史會帶大家到赤柱,介紹「群帶路」這個傳說的由來,亦會和年輕史學家施志明博士到八間屋,看看傳統客家式建築,帶出背後一段黃麻角村村民被搬遷的故事。更會到赤柱軍人墳場這個充滿歷史意義的地方。赤柱不單是旅遊熱點,其實曾經是一個重要的軍事用地。 《行遊香港》 今集龔志業會跟遠足愛好者鄧耀昇(Stan)和他的太太葉藹璇(Vicky)由紫羅...
Published 08/30/20
《疫情追蹤》 疫情期間,學校暫停面授教學,學生只能夠網上學習,有家長反映長時間使用電腦,擔心小朋友近視加深及降低專注力,究竟家長還有什麼其他憂慮? 《講港歷史》 北區石湖墟據考證已經有三至四百年歷史。由於它位處香港最北部,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以來已經十分繁盛,更是首個以有限公司形式合股經營的墟市。可惜1955年及1956年的兩場大火,石湖墟受到重大打擊,到1964年才完成重建。石湖墟重建後,主要街頭都以新字頭命名,寓意新希望。其中一條巡撫街,更是紀念周王二公兩位清朝官員直諌的故事。 《模擬電視倒數...
Published 08/23/20
《疫情追蹤》 早前深圳當局驗出有巴西進口之急凍雞翼表面樣本,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反應。而本港一向亦有進口急凍巴西雞翼,有市民擔心病毒於低溫下可以長時間存活,究竟怎樣才可以減低感染風險? 《講港歷史》 銅鑼灣是香港著名旅遊景點之一,這裏有很多大型的購物中心,又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美食。但原來最初發展銅鑼灣的是渣甸洋行和利希慎兩大家族,所以銅鑼灣很多街道的命名也是與這兩大家族有關的。 《恐龍大發現》 今次張嘉儀Meka會再去找古生物工作者龍德駿,透過其恐龍相關的收藏品,用電腦繪製恐龍修復圖...
Published 08/16/20
《疫情追蹤》 為截斷新型冠狀病毒在社區的隱形傳播鏈,政府宣布即將展開全民普及檢測,全港市民可自願參與一次性免費病毒檢驗,採樣方法主要為鼻咽拭子測試或深喉唾液測試,2種方法有何不同? 《講港歷史》 有「銅鑼灣的後花園」之稱的掃捍埔,一百年前,它的位置相對偏僻,所以當時的政府將這個山谷給予慈善和宗教團體發展,現在從中西文化共融的建築,我們可以回味一些重大事件和發展的軌跡。 《恐龍大發現》 今次Serena會去找一位古生物化石收藏家龍德駿,透過其收藏品例如三葉蟲、恐龍蛋化石等,觀賞和了解古生物化石的歷...
Published 08/09/20
《疫情追蹤》 內地收緊跨境貨車司機出入境措施,最新規定要求業界要8小時內往返,究竟新措施對他們有什麼影響?業界又如何協調? 《講港歷史》 今集會帶大家到彩虹邨,認識這個曾經獲得設計獎項的公共屋邨,當中的街道更以彩虹七色命名。另外,亦會到訪邨內一間歷史悠久的港式快餐店,由蕭欣浩博士講解當中的歷史及人情味。 《行遊香港》 今次Michelle跟廣告導演鄭佳敏Penny 到西環摩星嶺一帶,去看看他曾經拍攝過廣告的場地,包括摩星嶺砲台、西環泳棚及西區貨櫃碼頭;藉著參觀去了解更多香港歷史,以...
Published 08/02/20
《疫情追蹤》 醫管局為配合政府「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今日起暫定一連4星期,在22間政府普通科門診的指定位置,派發和收集深喉唾液樣本瓶,為較高風險,以及有輕微症狀人士檢測。另外今日起,運輪署將一次性免費病毒檢測服務,由的士司機擴展至小巴司機。 《講港歷史》 九龍塘街道名字多以英國地方名命名,當中與九龍塘本身的歷史有關。1920年代,香港政府開發九龍,推出城市規劃方案,批出九龍塘花園城市,希望將九龍塘區發展成為低密度英式住宅區,所以現時九龍塘仍保留了很多低密度的樓房。 《行遊香港》 ...
Published 07/26/20
《疫情追蹤》 本港疫情失控,昨日首次錄得單日過百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感染群組遍布各行業,政府更將防疫措施升級,提出公務員可以在家工作;亦由昨日開始,安排的士司機接受免費病毒檢測。而連日都有屋邨爆發多宗個案,美容院、健身中心、餐廳又要暫停營業,他們會如何應對?醫生又有甚麼建議?
Published 07/19/20
《原來係咁》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第三波,連日來出現新本地確診個案,全港人心惶惶,面對疫情失控,書展的最新情況又會如何? 旺角之所以人流暢旺,因為地方雖小,衣食住行包羅萬有,而且新舊混雜一起。背後由農村發展至工業和商業的歷史,四處留有歷史痕跡,讓研究香港史的文化人帶大家閒遊導賞一番。 《行遊香港》 今集龔志業會跟超級馬拉松跑手黃浩輝(輝sir)由大帽山扶輪公園營地出發,先到郊野公園管理站茶水亭補給,然後上山經過大帽山頂停車場再到妙高台及大帽山山火瞭望台。但好景不常,隊伍進入了雨雲區中並突然遇到大...
Published 07/12/20
《原來係咁》 疫情出現,令香港各行各業受重創,不同年齡層的市民都面對失業問題,中年失業,更令大家無所適從,究竟疫情下中年人士的失業情況如何?他們又如何得到支援? 我們每天走過大大小小的街道,有否想過它們背後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原來都可以拼湊出香港的歷史。今集《講港歷史》會帶大家到新蒲崗,認識一下新蒲崗八街及爵祿街的命名故事,更會由鄧家宙博士帶領大家到前皇家空軍基地,令人大開眼界。 《行遊香港》 今集張嘉儀奧米與遠足愛好者蘇婉琪原本打算到魔鬼山,但因天雨關係被迫取消改為去暢遊鯉魚門。她們先到海鮮檔...
Published 07/05/20
《原來係咁》 未來幾數個星期,預計有超過12,000個菲律賓外傭到港,僱主紛紛要張羅外傭14日檢疫的地方,外傭就擔心強制檢疫期間會否「無糧出」?究竟現在情況如何? 透過「流動中醫服務」,香港工會聯合會工人醫療所嘗試以更靈活形式去推廣中醫服務。現時共有4部醫療車提供服務,每周共於22個屋苑駐地為居民提供便捷及優質的中醫服務,積極發揮基層醫療的角色。 《行遊香港》 今集Serena會與遠足愛好者蘇婉琪 Lily由大嶼山西面的羌山郊野公園管理站附近出發途經((龍仔悟園))、萬丈布營地再繞著牙鷹山落去大...
Published 06/28/20
《原來係咁》 端午節就快到!除了看賽睇龍舟,很多人都會吃粽應節,軟腍腍的糯米,配上入口即溶的五花腩和甘香的咸蛋黃,真是傳統美食!不過近年推崇健康飲食,很多人都覺粽不健康,而且肥膩,原來中醫角度,糉不一定會損害健康,還有可能對身體有益! 香港有不少區都有由居民獨自營運的社區報,葵青區的《葵青寶典》便是其一。由上年11月開始,他們已區內的民生議題作為主要內容,創辦社區報,希望連結居民,到底社區報是如何營運? 《行遊香港》 今集范浩賢Neal會與遠足愛好者李若楠Rachel由大嶼山梅窩出發經銀礦灣上山...
Published 06/21/20
《原來係咁》 疫情放緩,學校陸續復課,今天是最後一批學童的復課日,面對K3學童的復課安排,學校如何應對?學童如何適應重回的校園生活? 近月香港郊野經常發生遊人行山遇險事件,政府飛行服務隊更錄得比往年高的拯救及搜索數字,郊野安全及如何評估山徑風險不容忽視;曾經目擊一次行山意外的野外活動導師將會分享他的經歷,更會教大家如何評估山徑風險。 《行遊香港》 今集我龔志業會跟生態攝影師John及太太Jennifer一起在大學站出發去上水山區體驗一下汽車露營。我們會駕車直接去到露營地點,所以可以帶去的物品會更...
Published 06/14/20
《原來係咁》 本港小四至中二學生於6月8日正式復課,停課4個多月後的上課日,小學生的復課情況如何?校方又有什麼特別措施協助高小學生重新上課?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音樂界亦都不例外。歌唱指導Cleave失去了很多工作機會,但他依然積極面對,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去裝備自己,更學慬了不少新技能。獨立音樂人Addy營運的工作室,疫情下雖然收入減少,但卻提供了一個空間給予他和隊友練習。 《行遊香港》 今集阿業會跟綠惜地球協作總監Vivien鄭茹蕙一起去植樹。他們由清水灣五塊田出發,沿小徑行上釣魚翁山...
Published 06/07/20
《原來係咁》 2020-2021年度的小一統一派位,將會在今個星期三、四,透過郵遞方式通知家長。疫情改變了以往小一叩門的方式,令到今年家長承受更多壓力!他們可以怎樣處理情緒?又可以怎樣幫孩子舒緩壓力? 新型冠狀病毒蔓延了四、五個月,客人都因為停工、停課、限聚令、隔離措施,髮型屋的生意急跌七八成,髮型師Dip於是發掘新出路,一方面可以幫到客人,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穏定的收入。 《行遊香港》 今集Michelle會和空姐朋友Christina由大嶼山昂平出發行纜車棧道。她們由昂坪市集入棧道,經過彌勒山...
Published 05/31/20
《疫情追蹤》 停課期間,學童留在家中難免增加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加上減少了戶外活動,以致不少學童近視加深,影響專注力,想孩子的眼睛健康,究竟有甚麼好方法? 《疫情.亦情》 疫情之下,很多香港人不能夠外出,除了正常的社交活動,很多日常需要支援的香港人都受到影響,視障人士在疫情下,除左黑暗,更多了一份無形的擔憂。到底視障人士在面對甚麼問題? 微行動創辦人安泰,在疫情期間,為行動不便人士上門送上防疫物資,但由於他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於是他聯絡社福機構,希望他們幫忙將更多的物資,送給更多行動不便的人。 ...
Published 05/24/20
《疫情追蹤》 早前香港大學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部分康復者的抗體血漿,原來可以治療到重症患者。而目前香港紅十字會輪血服務中心,只係接受男性康復者捐贈。到底這些血漿點樣可以幫到重病患者? 《疫情.亦情》 疫情下,有音樂公司開設流動鋼琴教室,令學生可以在較安全的環境下繼續學習音樂,到底這個理念是怎樣構思出來? 《行遊香港》 今集Michelle會跟綠惜地球協作總監Vivien鄭茹蕙去睇下今年4月17號黃泥墩水塘附近山火的災後情況。她們由元朗大棠黃泥墩村出發,大約行1小時上山,便到達位於黃泥墩水塘附近...
Published 05/17/20
《疫情追蹤》 新型冠狀病毒在香港爆發多個月,到目前為止全港確診人數大約是千多人,而出院的亦都大約有九百多人,似乎有不少人可以康復出院,不過這個病毒有一個奇怪的特性,就是病毒測試,經常有病人出現時陰時陽的情況,究竟為何會這樣?科學委員會建議放寬出院條件又是否恰當?病人在醫院隔離的情況又是怎樣? 《疫情.亦情》 疫情期間,大家也盡量安在家中,有人會選擇烹調美食來打發時間,而自家製麵包是一個好的選擇。今集,我們會教大家如何自製發酵麵包。 《行遊香港》 今集阿業會跟黃浩輝(輝sir)去行粉嶺皇后山。他們...
Published 05/10/20
《疫情追蹤》 有消息指政府會派發可重用多次的口罩給市民,但就未公布有關詳情,市面上有多款可重用口罩,究竟原理是怎樣?實際應用和清洗方法又是怎樣? 《疫情.亦情》 疫情之下,保持雙手清潔是十分重要。小小的一片番梘,看似微不足道,卻是對手部衛生起了重大作用。有非牟利機構在世界各地回收番梘,清潔及處理好後再分發到基層及貧民手上。他們亦十分關心本地的疫情狀況,更身體力行,製作衛生包分派給前綫清潔工。 近日因應疫情,好多人都減少外出,身體活動減少於中醫的角度可能會有氣血運行不通的情況,註冊中醫師為你逐一拆...
Published 0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