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功夫不能丢。只有长久的保持着做功课的状态,提着不迷的功夫,才能够达到没有“迷”的境界。在长久的提着相应的觉照状态,无常、无我的知见始终不丢,才能够逐步的消除习气的翻腾,破解迷执的力量,长久的保持,自然而然会触证无常无我,乃至于功夫成片。 成片了,稳定了,那个时候就没有一个做功夫的主体的力量,而又能够保持着相应的觉照的状态,持续不断从容开展,那个时候就不存在着功夫丢不丢的事。但是在那个状态到来之前,必须刹那不能含糊。 听闻正知正见,相信正知正见,不难。难在持续的以听闻相信的正知正见引领自己持续的做功课,保持功夫的状态。 习气遍布各处,所有的身心,身、口、意三业无处不是习气表演的场所。做功夫是要逆着习气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力量随时现起、随时翻腾,刹那丢失功夫就是翻江倒海,甚至火烧功德林。还是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做功课,保持功夫刹那的不丢。 什么时候就不存在这功夫丢不丢的事呢?在还需要提着功夫不丢的阶段,踏踏实实的做功夫,踏踏实实的提着,只问耕耘,不必问收获,该来的自然就会来。法尔如是。
Published 06/17/22
Published 06/17/22
利他发心十分重要。利益他人,利益其他的生命,这样的发心,这样的愿望,是修行过程中重要的力量之源。 如果修行只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小范围的亲友,而不能想着无数的其他生命,不能想着通过自身的修行展现智慧之光,展现自然而然的慈悲力量而帮助到无穷的生命,那么在修行的过程中,稍微有一点点障碍,有一点点困难,就容易停滞、容易止步不前。 为何如此?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我执习气本身很狡猾,很容易得少而足,觉得自己已经够用了,觉得目前已经比周边的其他人强了很多,甚至只是比自己的以前的状态好一些,也都可能就满足,而不再努力地往前。 如果有广大的利他心,平时见到不同的人,想着不同的生命,就容易感受到那么多的生命,有着不同的烦恼,需要不同的力量,需要不同的方法,需要不同的帮助。 想到他们需要帮助,自己可以通过修行努力提升,而具备帮助他们的能力,就容易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容易达到去体认其他生命的状态,多许多角度去感受各种事相。 多角度,意味着多路径,多增上缘。这样一来,一方面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有多出了好多的增上缘,修行就容易保持持续的精进。
Published 05/07/22
“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坛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见性,就没有什么需要解脱,没有什么在禅定。见性了,实证空性,就没有主体,没有凝固,没有什么被什么束缚,没有什么需要定。 自内体证的见性,自身能够清晰的明了,毕竟没有什么见什么,而是境智一如直接的呈现。念上,了了然,无念,了了然,并无刻意的作为的取相——无相,没有任何的攀缘的力量,没有攀缘的动作,没有攀缘的对象,没有执持,没有揪拢,是无念。无念,无相,无住,是真见性,觉照不离。真见性,自然解脱,自然有解脱知见,自然有禅定。 不论禅定解脱,并非没有禅定解脱的功德,没有禅定解脱的妙用,而是在功夫的进展上只需要守着见性,在自度度人的过程中只需要单提着见性的方向,以见性为根本,为大前提,为最紧要的事。 禅宗禅关键在于见性,见性后不迷,是功夫的涵养。
Published 04/17/22
“如是”是智慧的境界,达到如是的境界,没有不如是,没有妄想,没有各种各样的扭曲、凝固,没有揪拢。 如是的境界,一切因缘和合。因为有了别,就有各种各样的事相,各种各样的事相,都是诸缘和合、幻化,没有任何的自体性。无住,不是不住,是没有任何的主体在住,这是如是,真如是。 要达到如是的境界,可以采用如是的方法。如是作为一种方法,就是不断地如其所是,如一切本然去了别、去对待、去融入,融入到万相自在的因缘洪流中去,不受任何的粘连、任何的习气、任何的妄念所遮蔽。 不如是,是因为有各种执着,有各种抓取,有各种凝固,有各种失去觉照的事相。努力如是,就是不断地觉照,觉照中消融习气,努力提着觉照,努力如是。 如是,是各种用功方法的概括,如是,也是智慧解脱境界的表达,如是,是功夫,也是境界。 始终直截了当的努力一如其是,以达到全然如是,法尔如是,就是如是禅。
Published 03/10/22
        最重要的力量是功夫。弘法不在于名和利方面的支持有多大,而在于功夫是否有足够的感召力、摄受力。         功夫到了比较深入的境界,自然就有不怒自威,威名远扬,能够有智慧之光在散发。自然而然能够让人产生向往的动机,能够愿意接触其相应的内容,能够有动机去寻找机会,乃至于创造机会去亲近。         如果有相应的感召力、摄受力,尤其能够直截了当的让人真实受用,那么就能够有相应的各种力量的支持,有各种各样的善法因缘的供养。         从法的理上说,弘的法如果是智慧解脱的方法,如果是通过开启智慧、舒展智慧而实现离苦得乐的方法,那么其核心的内容是智慧,而不是各种和名利供养相关的内容。         智慧是根本。弘法,弘的是智慧之法。弘法所用的是智慧,所依赖的是智慧,所作为基础的是智慧,一切都是智慧。开启空性相应的智慧,舒展相应的智慧的功夫力量是根本,其他是枝叶。         如果不是直接依着空性智慧相应的力量进行弘法,则是舍本逐末的选择。但得本,不必惦记着枝叶,法自然而然的弘,法尔如是。如是见。
Published 07/06/21
        最重要的力量是功夫。弘法不在于名和利方面的支持有多大,而在于功夫是否有足够的感召力、摄受力。         功夫到了比较深入的境界,自然就有不怒自威,威名远扬,能够有智慧之光在散发。自然而然能够让人产生向往的动机,能够愿意接触其相应的内容,能够有动机去寻找机会,乃至于创造机会去亲近。         如果有相应的感召力、摄受力,尤其能够直截了当的让人真实受用,那么就能够有相应的各种力量的支持,有各种各样的善法因缘的供养。         从法的理上说,弘的法如果是智慧解脱的方法,如果是通过开启智慧、舒展智慧而实现离苦得乐的方法,那么其核心的内容是智慧,而不是各种和名利供养相关的内容。         智慧是根本。弘法,弘的是智慧之法。弘法所用的是智慧,所依赖的是智慧,所作为基础的是智慧,一切都是智慧。开启空性相应的智慧,舒展相应的智慧的功夫力量是根本,其他是枝叶。         如果不是直接依着空性智慧相应的力量进行弘法,则是舍本逐末的选择。但得本,不必惦记着枝叶,法自然而然的弘,法尔如是。如是见。
Published 07/06/21
        丝丝缕缕无错乱。因、缘、果、报,丝丝缕缕无错乱。空中妙有,妙有,都是因缘。在“有”的天地里,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一切如是,丝丝缕缕无错乱,这就是清净,这就是圆满。         空有不二,“有”的天地里,一切事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现。因、缘,有着无穷的维度,有着无穷的层面,有着无穷的刻度,有着无穷的相状和样态。无论是何种内涵,何种角度,何种力量,都是各自舒展,各自流淌,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因缘丝丝缕缕自在地舒展,自在地流淌。本来面目并不需有清净与不清净,错乱与不错乱,对与错等等各种对待。因为了别有安立,而有了各种各样的提法,又因为有无明习气在干扰,在形成执着,在起各种各样的揪拢,形成坚固的“人我执”“法我执”,而有了各种各样的妄想、执着。有了各种判断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过程中充满了“执着”而产生了凝固,障碍了“法尔如是”“盎然生机”的自在流淌,丝丝缕缕显得充满了结节,并且充满各种错乱。        ...
Published 07/04/21
        丝丝缕缕无错乱。因、缘、果、报,丝丝缕缕无错乱。空中妙有,妙有,都是因缘。在“有”的天地里,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一切如是,丝丝缕缕无错乱,这就是清净,这就是圆满。         空有不二,“有”的天地里,一切事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现。因、缘,有着无穷的维度,有着无穷的层面,有着无穷的刻度,有着无穷的相状和样态。无论是何种内涵,何种角度,何种力量,都是各自舒展,各自流淌,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因缘丝丝缕缕自在地舒展,自在地流淌。本来面目并不需有清净与不清净,错乱与不错乱,对与错等等各种对待。因为了别有安立,而有了各种各样的提法,又因为有无明习气在干扰,在形成执着,在起各种各样的揪拢,形成坚固的“人我执”“法我执”,而有了各种各样的妄想、执着。有了各种判断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过程中充满了“执着”而产生了凝固,障碍了“法尔如是”“盎然生机”的自在流淌,丝丝缕缕显得充满了结节,并且充满各种错乱。        ...
Published 07/04/21
        彻底的内观。内在的观照究竟到位之后,就超越了内、外对立,主体和客体对立的局限。虽然超越,同时又不障碍主体和客体,内和外相对的对待。         在观照中可以有思维存在,而思维的时候,并没有失去星移斗转的觉知。         修行内观功夫进路上,首先需要有一个收摄心念的阶段。收摄六根门头,集中心力专注到一条线上,乃至于一个点上,来到内、外,能、所,纯粹对待的临界点上。有着相应的功夫基础,以及相应的见地,在临界点上就能够脱落对待,超越对待,消融对待。由此而有超越内、外之别,能、所之分的境界现起。在这之后就能够明白“是什么在观什么”。         能观和所观,或者说主体和客体不自外于对方,同时又都没有凝固的、坚固的存在,没有中心点,没有边界。也可以说是事观事,物观物,因缘观因缘,没有中心点,没有边界,是为究竟彻底的内观。如是见。
Published 07/02/21
        彻底的内观。内在的观照究竟到位之后,就超越了内、外对立,主体和客体对立的局限。虽然超越,同时又不障碍主体和客体,内和外相对的对待。         在观照中可以有思维存在,而思维的时候,并没有失去星移斗转的觉知。         修行内观功夫进路上,首先需要有一个收摄心念的阶段。收摄六根门头,集中心力专注到一条线上,乃至于一个点上,来到内、外,能、所,纯粹对待的临界点上。有着相应的功夫基础,以及相应的见地,在临界点上就能够脱落对待,超越对待,消融对待。由此而有超越内、外之别,能、所之分的境界现起。在这之后就能够明白“是什么在观什么”。         能观和所观,或者说主体和客体不自外于对方,同时又都没有凝固的、坚固的存在,没有中心点,没有边界。也可以说是事观事,物观物,因缘观因缘,没有中心点,没有边界,是为究竟彻底的内观。如是见。
Published 07/02/21
        静中参,动中修。参什么?参“缘起性空”,参各种理路、各种用功方法的奥妙,参各种方便法门的舒展的轨道,参各种义理系统中的内涵,参自己生命过程中身、语、意三业的显在的和潜藏着的因缘轨道。         要参悟,必须专注。专注对于一位修行者来说,需要有静的功夫,有止、有定的相应的方法,来静下心来,收拢心光,专注于一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以这样的静的力量来进行参。         修,修什么?在身、语、意三业现行当中,修去无明的习气,修去躁动,修去多出来的内容,修补缺损的内容。执着,有增益执,有减损执。把妄执给修去。           在日常生活工作的身、语、意三业现行中,用各种方便方法去觉察增益执和减损执的现象。保持着觉照,不离觉照,自然习气无明躁动自在的消融。         动中修是静中参的落实,静中参引领着动中修,同时动中修可以触发静中参所无法开启的力量,而静中参可以突破动中修一时难以突破的环节。静中参,动中修,动静结合,参修并进,是真用功、真修行的方法。如是见。
Published 07/01/21
        静中参,动中修。参什么?参“缘起性空”,参各种理路、各种用功方法的奥妙,参各种方便法门的舒展的轨道,参各种义理系统中的内涵,参自己生命过程中身、语、意三业的显在的和潜藏着的因缘轨道。         要参悟,必须专注。专注对于一位修行者来说,需要有静的功夫,有止、有定的相应的方法,来静下心来,收拢心光,专注于一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以这样的静的力量来进行参。         修,修什么?在身、语、意三业现行当中,修去无明的习气,修去躁动,修去多出来的内容,修补缺损的内容。执着,有增益执,有减损执。把妄执给修去。           在日常生活工作的身、语、意三业现行中,用各种方便方法去觉察增益执和减损执的现象。保持着觉照,不离觉照,自然习气无明躁动自在的消融。         动中修是静中参的落实,静中参引领着动中修,同时动中修可以触发静中参所无法开启的力量,而静中参可以突破动中修一时难以突破的环节。静中参,动中修,动静结合,参修并进,是真用功、真修行的方法。如是见。
Published 07/01/21
        突破卑微。我执有多重,就有多卑微。         任何个体生命都是一整张因缘大网中的一个节点。任何一个节点和所有的其他节点都有着无穷维度的关联。每个节点都是相对的存在,相对存在中有相对的有着无尽的关联。所有的节点都是同一张大网,所有的生命都是同一个生命。         生命本然高贵,所有的节点都是生命,所有的节点都是一样的高贵。如果能够体会到本然就是无尽的关联,本然都是相对的显现,本然都是自在的舒展。那么即便没有高贵的认知,也不会有卑微的感受,不会有卑微的心行,不会有卑微的言行。         而如果“我执”各种习气产生了无名的割裂,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由此必然引来不安。不安,自然就会引发了各种抓取,各种卑微的身、语、意现行,和潜在的力量。         只要“我执”在,都会有卑微的在。人前面上无论多么的光鲜,只要真诚的去看,“看内在的心念”,无限的内在的去看,无限向内,总是能够看到“我执”所引致的卑微。          如何突破卑微,彻底消融“我执”,彻底体证生命是一大因缘,彻证本来面目“性空而缘起”,方能如是。
Published 06/28/21
        突破卑微。我执有多重,就有多卑微。         任何个体生命都是一整张因缘大网中的一个节点。任何一个节点和所有的其他节点都有着无穷维度的关联。每个节点都是相对的存在,相对存在中有相对的有着无尽的关联。所有的节点都是同一张大网,所有的生命都是同一个生命。         生命本然高贵,所有的节点都是生命,所有的节点都是一样的高贵。如果能够体会到本然就是无尽的关联,本然都是相对的显现,本然都是自在的舒展。那么即便没有高贵的认知,也不会有卑微的感受,不会有卑微的心行,不会有卑微的言行。         而如果“我执”各种习气产生了无名的割裂,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由此必然引来不安。不安,自然就会引发了各种抓取,各种卑微的身、语、意现行,和潜在的力量。         只要“我执”在,都会有卑微的在。人前面上无论多么的光鲜,只要真诚的去看,“看内在的心念”,无限的内在的去看,无限向内,总是能够看到“我执”所引致的卑微。          如何突破卑微,彻底消融“我执”,彻底体证生命是一大因缘,彻证本来面目“性空而缘起”,方能如是。
Published 06/28/21
        什么是门派。分门、分派,是对同一真谛、同一真理的不同表达而形成的区分。大自然、法界,给人们的启示并无二致,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根基,就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程度的洞察。各种不同的可能,就造就了究竟与不究竟,透彻与不透彻的差异,也造就了假、空、中的不同差异。         向往生命的大自在,是所有的生命本有的动机。而法界、大自然的真相,对于所有的生命都从未遮蔽。所有的生命本身就是法界、大自然的真相,本身就在法界大自然之中,不一不异。因为有各种不同,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体系。         向着大自在努力地践行方法,就分成了“内道”和“外道”,分成了“究竟法”和“不究竟法”,因此而有各种体系、各种门派的产生。乃至于在传播、传承的过程中,有相同的一位师父、导师所带出的徒弟、学生却有着不同的后续各种门派的产生。如果能够洞悉各种门派的因缘奥妙,就能够消融一切界限。无主体、无边界当中,再相对“有”,就能够不为门派所局限,不为门派所遮蔽。
Published 06/26/21
        什么是门派。分门、分派,是对同一真谛、同一真理的不同表达而形成的区分。大自然、法界,给人们的启示并无二致,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根基,就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程度的洞察。各种不同的可能,就造就了究竟与不究竟,透彻与不透彻的差异,也造就了假、空、中的不同差异。         向往生命的大自在,是所有的生命本有的动机。而法界、大自然的真相,对于所有的生命都从未遮蔽。所有的生命本身就是法界、大自然的真相,本身就在法界大自然之中,不一不异。因为有各种不同,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体系。         向着大自在努力地践行方法,就分成了“内道”和“外道”,分成了“究竟法”和“不究竟法”,因此而有各种体系、各种门派的产生。乃至于在传播、传承的过程中,有相同的一位师父、导师所带出的徒弟、学生却有着不同的后续各种门派的产生。如果能够洞悉各种门派的因缘奥妙,就能够消融一切界限。无主体、无边界当中,再相对“有”,就能够不为门派所局限,不为门派所遮蔽。
Published 06/26/21
        心有多大,世界有多大。一期生命中,心在广度、深度上有多大的空间,世界就有多大的空间。只看到眼前的物,只看到眼前的事,只看到自己走过的轨迹和道路,路旁都看不见,那么世界就是如同管状般的大小。目光深远,心包太虚,那么一期生命中世界就无限的宽广。利他之心,慈悲之行,能够直接扩大心量,拓展生命的空间。         心量,还取决于心念刻度的大小。心念刻度越细腻,那么一期生命中或者一段时空中可以开展的事相就越多,可以安放的事相就越丰富,可以舒展的因缘就越充足。         修行,心念是最后的道场。看心念,可以无限的打磨心念的刻度。提高觉照力,就是心念刻度的提高过程。最大的心量,是空心,空性境界相应所说的心。彻底证空,彻底显有。究竟的空,究竟的有。无漏的空,无漏的有。空心、空性之心,没有刻度,没有边界。没有边界,所以无限的深、无限的远。没有刻度,又包含所有的刻度,是无限的细腻、无限的宏大。空性之心,方便说为“心”,已然不同于凡俗所说的心。法界心,有整个法界。如是见。
Published 05/22/21
        心有多大,世界有多大。一期生命中,心在广度、深度上有多大的空间,世界就有多大的空间。只看到眼前的物,只看到眼前的事,只看到自己走过的轨迹和道路,路旁都看不见,那么世界就是如同管状般的大小。目光深远,心包太虚,那么一期生命中世界就无限的宽广。利他之心,慈悲之行,能够直接扩大心量,拓展生命的空间。         心量,还取决于心念刻度的大小。心念刻度越细腻,那么一期生命中或者一段时空中可以开展的事相就越多,可以安放的事相就越丰富,可以舒展的因缘就越充足。         修行,心念是最后的道场。看心念,可以无限的打磨心念的刻度。提高觉照力,就是心念刻度的提高过程。最大的心量,是空心,空性境界相应所说的心。彻底证空,彻底显有。究竟的空,究竟的有。无漏的空,无漏的有。空心、空性之心,没有刻度,没有边界。没有边界,所以无限的深、无限的远。没有刻度,又包含所有的刻度,是无限的细腻、无限的宏大。空性之心,方便说为“心”,已然不同于凡俗所说的心。法界心,有整个法界。如是见。
Published 05/22/21
Published 05/14/21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没有哪一样东西,离得开心念的了别。所有的事相,都归结到心念的了别上。了别,是识。万象归于识,是唯识。每个人以自己的了别在创造着自己的世界。如果自己的边界和中心点都消融了,那么就是一真法界。           本来面目的现起,说现起,是假定有“人”在听着,针对“人”在说。如果没有“人”的体会,那么一切安,连“说”也是多余。在这个时候说“说”是多余,是指如果没有相应的缘,就没有说,一切皆缘起。         了别,是一个因缘和合的过程。同样说因缘、说和合、说了别也都是缘起,都是应病与药的说法、提法。同时,如果按这样的提法去观修,就能发现各种凝固的存在,各种妄想执着会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消融。         这样就能明白,没有平的路,只有平的心;没有自在的事相,只有自在的心。当然心平则路平,心自在则万相自在。如是见。
Published 05/14/21
        文字般若离不开三个基本功夫的支撑:文字的鲜活、过程的觉照、利他的智慧。        文字的鲜活,需要看到文字是怎么出来的。“名”“相”互为客,事相的因缘推动着文字语言的出现,这个过程实证到,实证了这个过程清晰地看到文字语言“从空到有”“从无到有”的过程。每个字、每个音都会呈现出诸缘和合,而有无尽的生机。无尽的生机,就让文字语言鲜活。         过程中的觉照,在“说”“写”的过程,全程的觉照,觉照不离。因缘的力量怎么作用?怎么触发?文字语言怎么出来?怎么调度?怎么流淌?说出去,写下来,每个字、每个转折、每个变化会有什么样的响应、感应,也都会清晰。“说听同时”,“随文入观”,都是过程觉照的状态。         利他的智慧,慈悲是智慧的证量。有利他,无限的利他,就会有相应的利他的智慧的力量在进行着、在舒展着。相应的利他发心和相应的功夫就有着相应的文字般若的因缘的支持,就有着相应的文字般若的摄受力和渗透力。文字般若终究是智慧的证量。如是见。
Published 05/10/21
        文字般若离不开三个基本功夫的支撑:文字的鲜活、过程的觉照、利他的智慧。        文字的鲜活,需要看到文字是怎么出来的。“名”“相”互为客,事相的因缘推动着文字语言的出现,这个过程实证到,实证了这个过程清晰地看到文字语言“从空到有”“从无到有”的过程。每个字、每个音都会呈现出诸缘和合,而有无尽的生机。无尽的生机,就让文字语言鲜活。         过程中的觉照,在“说”“写”的过程,全程的觉照,觉照不离。因缘的力量怎么作用?怎么触发?文字语言怎么出来?怎么调度?怎么流淌?说出去,写下来,每个字、每个转折、每个变化会有什么样的响应、感应,也都会清晰。“说听同时”,“随文入观”,都是过程觉照的状态。         利他的智慧,慈悲是智慧的证量。有利他,无限的利他,就会有相应的利他的智慧的力量在进行着、在舒展着。相应的利他发心和相应的功夫就有着相应的文字般若的因缘的支持,就有着相应的文字般若的摄受力和渗透力。文字般若终究是智慧的证量。如是见。
Published 05/10/21
Published 05/03/21
     如何涵养根身。佛法,对治一切烦恼。根身,是一期生命的载体,根身的四大安适,是身心得自在的一个有利条件。虽然自在不取决于根身的状态,但是根身的良性的平衡能力,是一期生命中证得大自在的一个助缘。      佛法当然包含着涵养根身的方法,而最根本的方法是心通脉解,大开圆解,开启智慧,舒展智慧,自然会有四大自在调适的力量升起。消除的障碍,不仅仅是一期生命中的因缘事相,也能够穿透一期生命的起点的屏障,消解累世劫以来的凝固。      八识心田阿赖耶识中的种子遇缘化现根身器界,在因缘和合的过程中有正报、依报的展开,相应的种子累世劫以来熏成,而又在生命的洪流当中遇缘呈现根身器界。根身离不开八识心田的种子,调心能够调身。      佛法修行以明心见性、开启智慧、舒展智慧为主线。根身的涵养在过程中不求自得,自然而然地开展,法尔如是。如是见,如是行。
Published 0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