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Listen now
Description
縱身歷史大浪 笑看人生多變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被監察御史彈劾,指其詩作有諷刺朝廷之意。沒多久,蘇軾就被關入御史臺的牢獄中,而御史臺周遭種植著柏樹,樹上又有許多烏鴉棲息,因此又被稱作「柏臺」或「烏臺」。這場讓蘇軾人生大轉彎的「烏臺詩案」,經過蘇轍、王安石等眾大臣的求情,蘇軾最終雖然免除重刑,卻也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擔任沒有實權的「團練副使」。 在這偏遠荒涼的地方,蘇軾一待就是四年多,期間他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千古名文〈赤壁賦〉,詞作〈定風波〉、〈念奴嬌〉,詩作〈寒食雨〉二首等等。今天介紹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可視為〈赤壁賦〉的姐妹作,都是蘇軾遊覽湖北黃岡赤鼻磯,隨興而起寫下的名篇,故此赤壁其實並非當年三國赤壁大戰的地方喔! __   上片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大格局,為整闋詞注入磅礡的氣勢,這明顯和先前柳永、歐陽修等詞人,以庭院、秋雨、殘花等事物營造出的纖細柔美詞風不同。蘇軾面對滾滾長江,不禁想起了人們傳述的,過去周瑜大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如今,他自己站在赤鼻磯岸邊,眼見岩石陡峭、巨浪洶湧,無數浪花翻騰而起,不禁感嘆這片錦繡山河,在漫長的歲月中竟出現過這麼多的英雄豪傑! 蘇軾於上片先將讀者帶領至廣闊的時空當中,而下片則聚焦於「周瑜」身上──想當年,周瑜英姿煥發,不僅娶了國色天香的小喬,就連指揮聯軍作戰時,他也是手搖羽扇、頭戴綸巾,一派儒將打扮;而誰又能料想得到:他就在談笑間,使曹軍戰船灰飛煙滅……短短幾句話,盡顯周郎的才智與魅力。 然而,那些三國人物早已不復見,後一句「多情應笑我」為倒裝,應還原成「應笑我多情」。蘇軾雖然笑嘆自己神遊得那樣遙遠,但這背後卻隱含著無限感慨──赤壁之戰時,周瑜僅三十多歲,而自己如今四十多歲了,仍舊一事無成。罷了,人生如夢一場,何必執著呢?不如以一杯酒祭奠江月和那些英靈吧! 整闋詞包含歷史抒懷與個人抱負,情感一再變化,呈現蘇軾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掙扎。之前介紹柳永詞的時候,師父曾引用宋代俞文豹《吹劍錄》,文中指出柳永作品,應是年輕女郎打板歌唱;至於東坡詞,則恰恰相反:「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由此可知,蘇軾走出了宋詞婉約內斂的詞風,豪放與豁達遂成為後人評其詞作的思考方向,這樣的風格轉折,可說是宋詞發展史上重要的一頁。 ___   【今日NG點】:羽扇綸巾  「綸巾」意思是男子頭上戴的青色絲巾。手拿羽製的扇子、頭戴綸巾,對於這種瀟灑輕便的打扮,我們第一個會想到的歷史人物大概就是「諸葛亮」。小說《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寫到:「孔明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乘駟馬車,左右眾將簇擁而出。」這個造型幾乎成為諸葛亮登場的經典形象,但是葉嘉瑩指出,其實在三國兩晉時期的武將、文士多會做這樣的裝扮,因此根據這闋詞的前後文,箇中主角應是指「周瑜」而非「諸葛亮」喔~   ※量詞的運用,可以幫助我們清楚了解事物
More Episodes
思夫情切 終日不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據元代伊世珍《瑯嬛記》記載,李清照將這闋詞寄給遠在他鄉的丈夫──趙明誠,趙明誠閱讀後讚賞不已,同時也激起他的勝負欲;在廢寢忘食三天後,其創作了五十多闋詞作,並將這闋〈醉花陰〉混入其中,請友人陸德夫品評。沒想到,陸德夫就點出有三句堪稱「絕佳」,即「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正是李清照的作品。    ...
Published 05/30/24
Published 05/30/24
風雨無情 少女有心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說到中國古代的女性作家,李清照應該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創作者之一。今天師傅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李清照著名的詞作〈如夢令〉。這闋小令寫於李清照十七歲時,屬於她少女時期的作品,雖然篇幅短小,卻寫出春日的慵懶情致。末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尤其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名句,後來更被挪用、作為小說與電視劇的名稱呢!  ...
Published 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