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七君争交2023成绩单!(一)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去年,E药经理人对百济、信达、康方、君实、再鼎、荣昌、和黄7家市值处于头部的创新药企进行了盘点,并称为“创新七君”。彼时,寒冬还未有这般严峻,风格不一,模式不同,侧重的技术领域各有差异的7家企业各自走出了不一样的节奏。 今年,寒冬更加凛冽,构成了对企业战略选择和经营能力的多重考验,分化进一步加深。但多数药企的重心都更为明晰和聚焦,且做了相应的人员匹配。有些企业在创新药出海、新品上市方面连连告捷,走得愈发稳健,甚至有了同跨国药企“掰手腕”的能力;有的企业因产品授权交易大额首付款到账,业绩明显提振;也有的企业出现了现金流告急的危机,亟需在战略和经营等多方面做出调整。 从市值和营收来看,百济神州依然是当仁不让的“创新一哥”。 2022年,百济神州的总收入约96亿元,离百亿大关只差了临门一脚。2023年,百济总收入同比大增82.1%,达174.23亿元,毫无悬念地“闯关”成功。同期,百济全年经营亏损同比收窄33%,为-67.16亿元。实现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还是两大核心自研药物泽布替尼(百悦泽)和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前者全球销售额首次突破十亿美元大关,达13亿美元,成为国内首个“十亿美元分子”。 “二哥”信达生物紧随其后,去年销售额达到62.06亿元,同比增长36.2%,净亏损收窄52.8%至10.28亿元,略优于市场预期。全年取得产品收入亮眼,达57.28亿元,同比增长38.4%。继信达生物商业化团队组织架构调整,从一个整体切分成了6个BU,将产品营销做细后,目前也到了验证阶段。 就财报数据看,这一改革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金方面,信达生物在手现金及短期金融资产余额约为110亿元,且预计到2027年国内销售额将达到200亿元。 不过,论“创新七君”的营收增速,还得数康方生物最高。财报显示,康方生物总收入为45.26亿元,同比增长440%;盈利19.4亿元,上市以来首次扭亏为盈。 其产品销售和对外授权收入都取得了显著增长。产品销售额约16.3亿元,其中开坦尼(卡度尼利)年度产品销售额为13.58亿元,同比增长149%。 但对收入增长做出最大贡献的,还是来自一笔29.2亿元的授权费用——主要来自依沃西授权许可首付款。康方的这次合作,被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较明智之举。原因在于,并非所有合作对象都能将合作产品的优先级放至最前列,而一旦管线不受重视受到搁置,而导致进展较慢失去先机,从而被竞争对手超过,这对国内授权方来说将是不小的打击与风险。 早前,据熟悉康方生物的业内人士透露,康方生物之所以选择与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海外小公司合作,也是因为该公司几乎将康方这款产品放在了首位,如此便确保了该项合作产品推进的优先级。 “创新七君”新一轮竞赛已开启,谁能稳健地穿越周期?谁将活得更好? 请您明天接着收听。
More Episodes
安进的CEO将安进形容成一个35年的老房子,地段很好,但管道、窗户、电力系统等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升级。生物类似药就被认为是新的增长点之一。因为安进本身也已在生物药领域积累了三十多年,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拥有扎实的基础。而生物类似药领域此时又正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时的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签署了医疗改革法案,其中《生物药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给予了生物类似药直接的上市优惠政策。当时除了安进以外,默沙东和渤健也因此进军了生物类似药领域。 在2013年2月的投资者会议上,安进披露了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计划:自2017年起推出6款生物类似药,包括4抗癌药物和2款炎症疾病药物,并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数...
Published 06/20/24
Published 06/20/24
要知道,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往往以其靶点机制、临床阶段、临床数据等新药研发相关的指标作为重点考量,而对制药巨头们仍然采用传统的PE、PS等指标进行考量。对于安进来说,进入21世纪,尽管在推出改良版后,让安进在“红白药”上保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将近10年时间未推出新产品,当其进入全球制药30强俱乐部后,又开启一笔又一笔的大并购,这家被行业寄予扭转生物技术公司颓势的“希望之星”也被质疑要调转至大型制药公司的阵营。自2000年新的首席执行官接棒后,一直向业界释放一个信号:他要通过大改造重新盘活安进,但又不会丢下作为生物技术公司的“灵魂”。 这位首席执行官的“大改造”首先就是引入新鲜血液,并对公司...
Published 06/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