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0首发2023医药产业投融资报告(二)
Listen now
Description
物极必反,融资驱动了行业,却也催生了泡沫。当年的泡沫,正构成了当下寒冬的前因。将时间维度拉长来看,2014年到2020年中国医药创新投资的高速增长,与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的美国互联网投资泡沫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行业不同,内在本质都来源于全社会对一个新兴行业的过度乐观。 如今不少行业观察者认为,其实泡沫原本在2020年左右就面临出清,只不过新冠疫情的到来,又在将熄的炭火上浇了一勺油。更大的泡沫,引发了更大的“爆炸”,让整个行业都感受到了从过热到骤冷的阵痛。 归根结底,还是创新带来的回馈,并没有想像中那样丰厚。我国对于医疗资源的态度,始终是惠及全民,而不是偏向少数先富阶层。这就意味着医疗机构必须以公立为主,而在支付端,医保基金的老大地位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动摇,无法给出美国那般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的优厚报价。更何况,医保基金承压现象正在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深入发展,GDP增速放缓,职工工资及居民人均医保缴纳费用增速放缓,医保基金收入增速下降。但更明显的因素,是老龄化导致了人口结构改变,缴费总人数下降,人均医疗花费更是大幅提升。分析2023年各月度医保基金收支情况可见,2023年1-11月,我国医保基金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10%;医保基金支出较去年同期增长加17%;医保基金结余较去年同期出现负增长,下降了16%。 单月来看,医保基金结余从去年4月开始出现收不抵支,且亏损状态持续到8月。或许是大规模医疗反腐行动带来了些许成效,自9月起,医保基金结余才扭亏为盈,并在10-11月内呈现出明显回弹。12月开始,公布的医保基金数据为统筹基金口径,不包含个人医保账户数据。随着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在维持现行医疗支付体系前提下,基于医保收支预测,我们判断可能在2029年前后,当年医保结余将出现负值缺口,2037年前后医保累计结余由正转负。 反腐、集采、国谈,背后的共同触发要素之一正是医保基金的压力。投融资源头活水不足,支付端池子短时间内又看不到起色,一加一减,使得基本面看起来很不理想。 然而,如果光盯着放缓的增长率,却忽视了过去数代人沉淀下来的巨大资产,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舍本逐末。 中国创新药行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后,创新生态已经得到了初步构建,正在迎来丰收。202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82款新药,包括48款化药、22款生物药、4款疫苗以及8款中药,数量显著上涨,几乎与近5年的历史峰值持平。 这82个新药中,国产与进口旗鼓相当,有近48%即39个出自国产,其中涵盖17个小分子、5个抗体类、2个细胞疗法、2个融合蛋白、2个血液制品、4个疫苗、7个中药,涉及肿瘤、自身免疫、消化、心血管、感染等多个疾病领域。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2023首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报告,如何从临床、产业和资本多方面回顾2023,请您明天接着收听。
More Episodes
安进的CEO将安进形容成一个35年的老房子,地段很好,但管道、窗户、电力系统等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升级。生物类似药就被认为是新的增长点之一。因为安进本身也已在生物药领域积累了三十多年,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拥有扎实的基础。而生物类似药领域此时又正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时的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签署了医疗改革法案,其中《生物药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给予了生物类似药直接的上市优惠政策。当时除了安进以外,默沙东和渤健也因此进军了生物类似药领域。 在2013年2月的投资者会议上,安进披露了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计划:自2017年起推出6款生物类似药,包括4抗癌药物和2款炎症疾病药物,并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数...
Published 06/20/24
Published 06/20/24
要知道,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往往以其靶点机制、临床阶段、临床数据等新药研发相关的指标作为重点考量,而对制药巨头们仍然采用传统的PE、PS等指标进行考量。对于安进来说,进入21世纪,尽管在推出改良版后,让安进在“红白药”上保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将近10年时间未推出新产品,当其进入全球制药30强俱乐部后,又开启一笔又一笔的大并购,这家被行业寄予扭转生物技术公司颓势的“希望之星”也被质疑要调转至大型制药公司的阵营。自2000年新的首席执行官接棒后,一直向业界释放一个信号:他要通过大改造重新盘活安进,但又不会丢下作为生物技术公司的“灵魂”。 这位首席执行官的“大改造”首先就是引入新鲜血液,并对公司...
Published 06/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