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0首发2023医药产业投融资报告(三)
Listen now
Description
国产创新药的能量,早已不容小觑。更何况,中国企业作风一向都是实事求是的,只要产品水平经得起考察,哪里回报高就去哪里。于是大家纷纷吹响了出海的号角。 2023年中国医药产业跨境交易中,总数量为89项,为5年来最低。可内在结构却发生巨大变化——对外授权的数量首次超过了授权引入,给接下来中国创新药的出海开了个好头。 纵观过去十年跨境交易的数量,基本与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走向趋同,都是2017年开始爆发,2021年达到顶峰,2022年后骤降。但2023年跨境交易中,对外授权数量首次超过授权引入数量,由2022年的35个,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63个。 从产业面分析,导致这种结构性变化的背后有三方面因素:首先是中国的支付生态要求创新药企更多走出去,才能觅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次是中国医药创新经过积累,已经具备了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第三是随着资本寒冬到来,中国创新药资产也从之前过高,进入到探底阶段,真实价格向真实价值靠近,促成了交易的达成。无论夏天还是冬天,这种积累从未断绝,并且严寒中仍在持续。 2021~2023年,从融资轮次上看,融资事件大多集中在A轮,且总体占比保持平稳,共有1528个项目获得投资。这些项目,都有望成为接下来中国医药产业创新的后备军。上一个创新周期的项目正在逐步收获,代表下一个创新周期的创新项目们正在集结。 在政策方面,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聆听来自产业界的反馈,好梳理出更适合当下发展水平和未来需求的新政策。 集采方面,截至2023年底,国家药品集采在5年间覆盖了374种药品,整体降价幅度在早期曾出现过极值,此后规则逐渐趋缓,不断优化,还融入了不少独特设计,如“1.8倍熔断机制”“50%降幅保护机制”“0.1元保护机制”等,不再一味追求降价,而是持续提升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国谈方面,国家医保局2023年7月发布了新版《谈判药品续约规则》,更新和新增了数项新规。根据新的“简易续约”规则,降价幅度趋于温和,有利于稳定创新药的市场预期。 此外,国家医保局表态将放开创新药初期定价,即在创新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价格定位,初期将满足企业尽快回收研发成本的要求,给予合理的价格回报。毕竟,产业界也都知道医保基金的难处,想要的其实并不多。 目前医保基金的年度总支出在2万亿以上水平,而创新药行业希望的只不过是其中不到十分之一。 对于医疗服务板块,有关部门也在公立医院改革调价,推进基层医疗建设,大力推进分级诊疗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发力重点主要在两方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及医疗基础能力建设。2023年1~8月,医院诊疗人数为27.5亿人次,同比增长3.0%。其中公立医院23亿人次,同比增长2.6%;民营医院4.5亿人次,同比增长5.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6亿人次,同比增长10.6%。民营医院在医院接待诊疗人次中的比例略有提升,从2019年的14.8%提升至2023年8月的16.4%。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2023首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报告,从临床、产业和资本多方面如何回顾2023,请您明天接着收听。
More Episodes
安进的CEO将安进形容成一个35年的老房子,地段很好,但管道、窗户、电力系统等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升级。生物类似药就被认为是新的增长点之一。因为安进本身也已在生物药领域积累了三十多年,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拥有扎实的基础。而生物类似药领域此时又正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时的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签署了医疗改革法案,其中《生物药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给予了生物类似药直接的上市优惠政策。当时除了安进以外,默沙东和渤健也因此进军了生物类似药领域。 在2013年2月的投资者会议上,安进披露了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计划:自2017年起推出6款生物类似药,包括4抗癌药物和2款炎症疾病药物,并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数...
Published 06/20/24
Published 06/20/24
要知道,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往往以其靶点机制、临床阶段、临床数据等新药研发相关的指标作为重点考量,而对制药巨头们仍然采用传统的PE、PS等指标进行考量。对于安进来说,进入21世纪,尽管在推出改良版后,让安进在“红白药”上保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将近10年时间未推出新产品,当其进入全球制药30强俱乐部后,又开启一笔又一笔的大并购,这家被行业寄予扭转生物技术公司颓势的“希望之星”也被质疑要调转至大型制药公司的阵营。自2000年新的首席执行官接棒后,一直向业界释放一个信号:他要通过大改造重新盘活安进,但又不会丢下作为生物技术公司的“灵魂”。 这位首席执行官的“大改造”首先就是引入新鲜血液,并对公司...
Published 06/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