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0首发2023医药产业投融资报告(四)
Listen now
Description
从这一趋势中,我们发现,短期内,“反腐”或给医疗行业的积极性和机构的运营效率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诊疗量出现阶段性波动,民营机构因此获得一些来自公立医院的转诊,出现边际获益。但长期来看,医生的阳光收入或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药企、医生和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将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医药也好,器械也好,相当大一部分销售量都来自院端。政府部门、企业、老百姓都深知“唯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整个产业链牵一发动全身,只有将医疗服务机构生态盘活,才能给医药产业带来更强有力的增长。这一系列基础工作,已经默默为下一个上行周期筑好了底,见龙在田之后,是下一次飞龙在天。 2023医药产业投融资报告,目的是希望以数据为工具,寻找能够让2024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升温的积极信号。毕竟,当下是中国医药创新最困难的时期,投资机构极其谨慎,不敢出手,原有的创新IPO退出通道几乎被卡死,二级市场的糟糕表现让一级市场更加动弹不得。最让人感到悲观和恐慌的是,倘若现在没有资本的投入,以十年为创新单元的医药创新将在十年后面临项目枯竭。 但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越要坚定信心。毕竟,资本如同爱情,都只会流向乐观者,绝不同情悲观者。有了信心,就赢了一半。所以,更应该把握住变化中不变的那些因素: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这个铁板钉钉的事实在短期、中期不会发生改变。尽管新生人口数量出现下滑,但中国仍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且伴随人口老龄化,里面蕴含着巨大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还拥有国家制度优势的加持,2022年中国8万亿元卫生总费用仅占GDP的7%,美国4.5万亿美元医疗总支出占GDP超过19%。但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8.2岁,美国只有76.4岁。全球横向比较,我们在研新药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在生物药领域,累计建成和在建的抗体药物产能接近100万升,处于世界前列。  综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在2024年会回温吗?如果你看到的仅是挑战,那么回温可能也是挑战;如果你看到的是生机,那么回温就在不远处。这其实是号召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产业人,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时,所有策略的拟定都要把这个不确定性因素纳入到框架之内。然后,选择乐观向前。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应该大力支持医药创新,让创新可持续。要均衡处理好医药采购的市场化和医疗分配的公益性,让创新获得回报。为医药科技打通金融链条,让投资者有退出通道。为医药出海连接国际标准,让世界知道、理解、认同中国药品监管。为医药基础研究注入更多源头活水,让科学家自由创造。脑子里有数据,心中有规律,态度乐观且实事求是,手上十年如一日。如此行事,不论大环境如何,接下来每一天都是春天。
More Episodes
安进的CEO将安进形容成一个35年的老房子,地段很好,但管道、窗户、电力系统等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升级。生物类似药就被认为是新的增长点之一。因为安进本身也已在生物药领域积累了三十多年,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拥有扎实的基础。而生物类似药领域此时又正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时的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签署了医疗改革法案,其中《生物药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给予了生物类似药直接的上市优惠政策。当时除了安进以外,默沙东和渤健也因此进军了生物类似药领域。 在2013年2月的投资者会议上,安进披露了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计划:自2017年起推出6款生物类似药,包括4抗癌药物和2款炎症疾病药物,并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数...
Published 06/20/24
Published 06/20/24
要知道,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往往以其靶点机制、临床阶段、临床数据等新药研发相关的指标作为重点考量,而对制药巨头们仍然采用传统的PE、PS等指标进行考量。对于安进来说,进入21世纪,尽管在推出改良版后,让安进在“红白药”上保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将近10年时间未推出新产品,当其进入全球制药30强俱乐部后,又开启一笔又一笔的大并购,这家被行业寄予扭转生物技术公司颓势的“希望之星”也被质疑要调转至大型制药公司的阵营。自2000年新的首席执行官接棒后,一直向业界释放一个信号:他要通过大改造重新盘活安进,但又不会丢下作为生物技术公司的“灵魂”。 这位首席执行官的“大改造”首先就是引入新鲜血液,并对公司...
Published 06/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