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我“造血”冲击盈利的Biotech长什么样?(一)
Listen now
Description
2024年开年不久,全球CXO巨头龙沙和赛默飞世尔先后传出关厂裁员的消息,同时也有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卖身”的新闻。 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在这个创新的战场上,比拼的不仅仅是爆发力,更重要的是持续经营的耐力。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环境也发生改变,单纯依靠融资烧钱研发已无法得到市值的正反馈,拥有扎实技术实力和稳定盈利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公司经营、资本市场两方面实现长期良性发展。而对于创新药企来说,高企的研发投入已经不再是故事的主线,“扭亏为盈”正在成为其新的注脚。 在投融资支持力度减弱,IPO通道收紧的环境下,生物科技公司如何展现出自身的“造血能力”、应对资本市场的考验,开始成为衡量企业能否穿越周期、走进下一场比赛的考核标准。 BD为生物科技公司赢得现金流的补充,也是企业出海的必经之路。 2023年是中国BD的狂飙之年,中国的创新药正在被国际药企尤其是跨国药企关注,其中ADC的分量不言而喻。百利天恒EGFR/HER3双抗ADC以8亿首付款、84亿美元的总潜在交易金额授予BMS后,双抗ADC分子的潜在价值或将水涨船高。而在这一重磅的潜力赛道,百奥赛图早有布局。 近期,百奥赛图宣布与韩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ABL达成双抗ADC合作。据百奥赛图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双抗ADC在研项目有20多个,TAA抗体骨架200多个。早前潜心打造的稀缺技术平台壁垒让其有机会站上ADC时代的风口,彼时备受争议的“千鼠万抗”计划如今迎来了收获期。 2020年3月,百奥赛图“千鼠万抗”规模化抗体开发计划正式启动,目标是“针对1000余个潜在抗体药物靶点分别进行抗体发现研发,形成多样性丰富的高质量抗体分子库”。对于新靶点、新抗体分子的需求,叠加新研发模式的不确定性,千鼠万抗的目标无疑是颠覆性的。但同时,苦“无新靶点”的现状、临床前CRO以及生物医药行业竞争加剧、新兴模式的不确定性,给彼时的百奥赛图带来了无数质疑。 但领先者的困境往往也是首先筑建护城河的关键。三年过去,“千鼠万抗”计划已经于2023年三季度末阶段性完成,建成超40万条多样性丰富的高质量的全人抗体序列库。当初看似宏大、遥不可及的目标成为了现实。 对于百奥赛图来说,这是一个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对于行业来说,平均开发时长将缩短至少60%的靶点平均开发时长,为整个创新药研发,都能提供弹药库。 不仅如此,千鼠万抗有望解决传统方法在开发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挑战。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数十万个抗体分子的出现让新药的成药方式有了指数级增长的“排列组合”方式,还可以任意拼装成双抗、ADC、双抗ADC、细胞治疗等多种基于抗体的药物全景图。 千鼠万抗不仅打开了靶点和抗体开发新世界的大门,让行业一直苦恼的新药研发内卷有了破局的新思路,也为百奥赛图带来了纷至沓来的合作机会。 3年超100项交易!靠自我“造血”冲击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长什么样?请您明天接着收听。
More Episodes
胰高糖素样肽-1(GLP-1)产品AMG133筹备III期临床,收购的伊奈利珠单抗也取得积极III期结果,两则消息让安进的市值在一个月内狂飙近150亿美金。安进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被大大小小生物科技公司对标的安进。 翻开安进的历史,矛盾似乎贯穿至今。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销售额翻五倍,股价却几乎没变,到第二个十年股价一飞冲天;推出红、白药、地舒单抗、KRAS抑制剂等“黄金产品”,同时也大笔进军生物类似药业务……安进似乎还是印象里那个屡屡开辟新战场的“全球最大生物技术公司”;但看到业务遍布全球,领域横跨创新药到生物类似药,安进似乎又是一家实实在在的跨国生物制药巨头。哪个才是真正的安进? 如果翻...
Published 06/18/24
梳理来看,双抗领域难点主要可分为三类。首先,研发壁垒高。双抗药物的设计需要高度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否则很难实现预期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在研发过程中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如结构设计、技术平台和评价模型等,这些难点导致双抗药物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且成功率较低。这也意味着,通常只有研发综合实力较强的公司才有可能在双抗药物研发竞争中胜出。 其次,临床试验结果不佳。之所以双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总是失败,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一是由于双抗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和因素,包括抗原的选择、抗体的设计、药物的稳定性、免疫原性等。二是临床试验设计不合理,如样本量不足、对照组选择不当、主要终点设置不...
Published 06/17/24
Published 06/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