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我“造血”冲击盈利的Biotech长什么样?(三)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医药企业研发投入逐年上涨。2022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总额首破千亿,达1026.17亿元,同比增长率达14.66%。但不断高企的研发投入下,往往会让人忽视另一个现实:创新药物商业化回报周期较长、融资环境仍有待回暖等因素,使得绝大部分的本土新兴生物医药公司都会面临研发投入上的资金压力。 “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线结构调整优化”等成为频繁提及的话题。从百奥赛图此前的财务结构来看,千鼠万抗项目是研发投入的“大头”。2023年业绩显示,百奥赛图亏损已由2022年的6.02亿元下降37%至3.83亿元。而“千鼠万抗”的研发投入已告一段落,后续抗体开发成本将大幅下行。此消彼长之下,百奥赛图抗体开发及授权业务有望扭亏甚至盈利。 在商业世界,无论创新梦想多么远大,一家公司最基本的职责,始终是创造商业价值,这其中重要的衡量标尺就是收入、利润。随着创新节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需要尝试打通这一闭环。因此,即使手握多条创新管线,但是对于临床开发阶段的研发来说,百奥赛图将战略及时调整为“通过不同研发阶段达成转让/授权合作,控制自主研发投入”。对于“千鼠万抗” 形成的海量全人抗体序列分子库及部分优选分子,后续将主要通过授权/转让/合作开发的模式对外合作。随着千鼠万抗的阶段性成功、全人抗体(RenMice)等技术平台的成熟,百奥赛图大规模研发投入的阶段已经结束,未来将通过后续的对外合作,不断地获得首付款,研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等短中长收益。 对于百奥赛图来说,千鼠万抗不再是一个需要持续“浇水施肥”、投入大量资金的开发项目,而是真正成长为能够带来收益的平台和品牌。“千鼠万抗”的阶段性目标达成,不仅仅让百奥赛图实现了“开源”,同时也开启了健康“节流”模式。一面是各项业务持续高增长,另一面,此前“播种”的项目进入收获期,这正是百奥赛图目标盈利的底气所在。 百奥赛图似乎很难用一个或者几个赛道的分类去定义,也正是这种去标签化,让百奥赛图在行业内有了真正的差异化优势。CRO服务业务持续验证着百奥赛图的商业化能力,而原创技术平台受到国内外制药公司认可则证明了百奥赛图底层的自主创新能力。 横跨CRO与生物科技两个领域,让百奥赛图业务结构足够多元化,有充足的战略纵深,可以更从容地追求长期的价值发展。双轮驱动下,百奥赛图各业务板块齐头并进,造血能力不断增强,已经跨过了从“0”到“1”的艰难时刻,而“千鼠万抗”的潜力将带动百奥赛图从“1”到“100”的快速运转。 在创新药竞争的上半场,“明星团队+创新研发管线”成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吸引投资人最关键的要素,而随着市场趋于冷静,“高效的运营效率+技术平台+充沛的现金流+商业化策略”成为初创生物药企“跑赢”下半场的核心竞争力。
More Episodes
安进的CEO将安进形容成一个35年的老房子,地段很好,但管道、窗户、电力系统等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升级。生物类似药就被认为是新的增长点之一。因为安进本身也已在生物药领域积累了三十多年,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拥有扎实的基础。而生物类似药领域此时又正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时的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签署了医疗改革法案,其中《生物药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给予了生物类似药直接的上市优惠政策。当时除了安进以外,默沙东和渤健也因此进军了生物类似药领域。 在2013年2月的投资者会议上,安进披露了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计划:自2017年起推出6款生物类似药,包括4抗癌药物和2款炎症疾病药物,并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数...
Published 06/20/24
Published 06/20/24
要知道,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往往以其靶点机制、临床阶段、临床数据等新药研发相关的指标作为重点考量,而对制药巨头们仍然采用传统的PE、PS等指标进行考量。对于安进来说,进入21世纪,尽管在推出改良版后,让安进在“红白药”上保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将近10年时间未推出新产品,当其进入全球制药30强俱乐部后,又开启一笔又一笔的大并购,这家被行业寄予扭转生物技术公司颓势的“希望之星”也被质疑要调转至大型制药公司的阵营。自2000年新的首席执行官接棒后,一直向业界释放一个信号:他要通过大改造重新盘活安进,但又不会丢下作为生物技术公司的“灵魂”。 这位首席执行官的“大改造”首先就是引入新鲜血液,并对公司...
Published 06/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