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我“造血”冲击盈利的Biotech长什么样?(三)
Listen now
Description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医药企业研发投入逐年上涨。2022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总额首破千亿,达1026.17亿元,同比增长率达14.66%。但不断高企的研发投入下,往往会让人忽视另一个现实:创新药物商业化回报周期较长、融资环境仍有待回暖等因素,使得绝大部分的本土新兴生物医药公司都会面临研发投入上的资金压力。 “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线结构调整优化”等成为频繁提及的话题。从百奥赛图此前的财务结构来看,千鼠万抗项目是研发投入的“大头”。2023年业绩显示,百奥赛图亏损已由2022年的6.02亿元下降37%至3.83亿元。而“千鼠万抗”的研发投入已告一段落,后续抗体开发成本将大幅下行。此消彼长之下,百奥赛图抗体开发及授权业务有望扭亏甚至盈利。 在商业世界,无论创新梦想多么远大,一家公司最基本的职责,始终是创造商业价值,这其中重要的衡量标尺就是收入、利润。随着创新节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需要尝试打通这一闭环。因此,即使手握多条创新管线,但是对于临床开发阶段的研发来说,百奥赛图将战略及时调整为“通过不同研发阶段达成转让/授权合作,控制自主研发投入”。对于“千鼠万抗” 形成的海量全人抗体序列分子库及部分优选分子,后续将主要通过授权/转让/合作开发的模式对外合作。随着千鼠万抗的阶段性成功、全人抗体(RenMice)等技术平台的成熟,百奥赛图大规模研发投入的阶段已经结束,未来将通过后续的对外合作,不断地获得首付款,研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等短中长收益。 对于百奥赛图来说,千鼠万抗不再是一个需要持续“浇水施肥”、投入大量资金的开发项目,而是真正成长为能够带来收益的平台和品牌。“千鼠万抗”的阶段性目标达成,不仅仅让百奥赛图实现了“开源”,同时也开启了健康“节流”模式。一面是各项业务持续高增长,另一面,此前“播种”的项目进入收获期,这正是百奥赛图目标盈利的底气所在。 百奥赛图似乎很难用一个或者几个赛道的分类去定义,也正是这种去标签化,让百奥赛图在行业内有了真正的差异化优势。CRO服务业务持续验证着百奥赛图的商业化能力,而原创技术平台受到国内外制药公司认可则证明了百奥赛图底层的自主创新能力。 横跨CRO与生物科技两个领域,让百奥赛图业务结构足够多元化,有充足的战略纵深,可以更从容地追求长期的价值发展。双轮驱动下,百奥赛图各业务板块齐头并进,造血能力不断增强,已经跨过了从“0”到“1”的艰难时刻,而“千鼠万抗”的潜力将带动百奥赛图从“1”到“100”的快速运转。 在创新药竞争的上半场,“明星团队+创新研发管线”成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吸引投资人最关键的要素,而随着市场趋于冷静,“高效的运营效率+技术平台+充沛的现金流+商业化策略”成为初创生物药企“跑赢”下半场的核心竞争力。
More Episodes
胰高糖素样肽-1(GLP-1)产品AMG133筹备III期临床,收购的伊奈利珠单抗也取得积极III期结果,两则消息让安进的市值在一个月内狂飙近150亿美金。安进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被大大小小生物科技公司对标的安进。 翻开安进的历史,矛盾似乎贯穿至今。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销售额翻五倍,股价却几乎没变,到第二个十年股价一飞冲天;推出红、白药、地舒单抗、KRAS抑制剂等“黄金产品”,同时也大笔进军生物类似药业务……安进似乎还是印象里那个屡屡开辟新战场的“全球最大生物技术公司”;但看到业务遍布全球,领域横跨创新药到生物类似药,安进似乎又是一家实实在在的跨国生物制药巨头。哪个才是真正的安进? 如果翻...
Published 06/18/24
梳理来看,双抗领域难点主要可分为三类。首先,研发壁垒高。双抗药物的设计需要高度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否则很难实现预期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在研发过程中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如结构设计、技术平台和评价模型等,这些难点导致双抗药物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且成功率较低。这也意味着,通常只有研发综合实力较强的公司才有可能在双抗药物研发竞争中胜出。 其次,临床试验结果不佳。之所以双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总是失败,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一是由于双抗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和因素,包括抗原的选择、抗体的设计、药物的稳定性、免疫原性等。二是临床试验设计不合理,如样本量不足、对照组选择不当、主要终点设置不...
Published 06/17/24
Published 06/17/24